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261101)

作品数:14 被引量:72H指数:7
相关作者:初茉曲洋畅志兵刘丽华张慧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河南城建学院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化学工程
  • 3篇矿业工程

主题

  • 9篇褐煤
  • 5篇热解
  • 3篇液化残渣
  • 3篇自燃
  • 2篇动力学
  • 2篇预氧化
  • 2篇直接液化
  • 2篇水煤浆
  • 2篇自燃特性
  • 2篇煤浆
  • 2篇煤直接液化
  • 2篇煤直接液化残...
  • 2篇共热解
  • 2篇粉化
  • 2篇半焦
  • 1篇低阶
  • 1篇低温热解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型煤
  • 1篇升温速率

机构

  • 14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河南城建学院
  • 2篇东北大学
  • 2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北京神雾环境...

作者

  • 14篇初茉
  • 5篇曲洋
  • 4篇畅志兵
  • 3篇刘丽华
  • 2篇王芳
  • 2篇荣令坤
  • 2篇印万忠
  • 2篇白春华
  • 2篇申国栋
  • 2篇曹文瀚
  • 2篇常松
  • 2篇张慧慧
  • 2篇原野
  • 2篇赵曼
  • 2篇王博
  • 2篇高晶晶
  • 2篇张勇
  • 1篇张金山
  • 1篇刘立新
  • 1篇丁力

传媒

  • 3篇洁净煤技术
  • 3篇煤炭工程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稀土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矿业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褐煤与液化残渣共热解对煤气组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实现煤直接液化残渣的高值化利用,以褐煤及残渣的热解特性差异为基础,进行褐煤与残渣的共热解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的褐煤/残渣配比和不同热解温度对热解煤气组成的影响,并分析了共热解过程对煤气组成的协同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600℃,褐煤/残渣的配比为9∶1、8∶2、7∶3、6∶4、5∶5的条件下,褐煤与液化残渣共热解对H2和CO2产出存在负协同作用,对CH4和CO产出存在正协同作用,7∶3和6∶4的配比对CmHn产出起到正协同作用,其他配比为负协同作用,发生最大协同作用的配料比为7∶3~8∶2。在配比为7.5∶2.5,温度为500~800℃条件下,共热解对H2、CO2和CmHn产出存在负协同作用,对CO产出存在正协同作用,500~700℃对CH4产出起到正协同作用,750~800℃对CH4产出起到负协同作用。发生最大协同作用的温度为550~600℃。
常松初茉孙任晖王博曹文瀚
关键词:褐煤液化残渣共热解
回转窑提质过程宝日褐煤热碎性工艺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在千克级回转窑中研究提质过程多种工艺因素对宝日褐煤粒度分布及碎裂/粉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提质温度的升高(120~700℃),产物中保持粒级(25~13 mm)的比率由86.62%降至4.32%,碎裂粒群(13~1mm)和粉化粒群(-1mm)的比率分别由9.51%,3.87%增至80.05%,15.63%,并以13~6mm和-0.075mm粒级的变化最为显著.褐煤的碎裂及粉化还随回转速率、保温时间及入料粒度的增加而升高.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4种因素对碎裂程度的影响权重依次为:温度〉粒度〉转速〉时间;对粉化的影响依次为:温度〉转速〉时间〉粒度.结合分析上述因素影响热碎的内在诱因如水汽-挥发分析出、机械力、间接强化、对颗粒材料抗力及内部气阻等的影响,建立了回转窑提质过程褐煤碎裂-粉化历程描述模型.
曲洋初茉申国栋原野张勇畅志兵
关键词:灰色关联回转窑
热提质过程中褐煤的碎裂特性被引量:14
2014年
研究固定床和回转窑工艺的褐煤热碎裂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床工艺中产物碎裂程度随温度及入料粒度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为400~700℃、入料粒度为6~13mm时,总碎裂率α为20.439/6~36.94%,粉化率8为5.039/6~9.249,6;入料粒度增为20~25mm,α由25.03%增至80.639/6,8为4.35%~5.609/6.回转窑工艺中回转速率为褐煤碎裂主要因素,当温度为105~230℃、入料粒度为13~20mm、转速为5r/min时,α为66.67%~78.41%,β为10.26%~14.78%,产物碎裂、粉化程度较高;转速由3r/min增为9r/min,α由57.63%增至75.82%,8为11.05%~11.88%.通过对热提质褐煤的孔隙结构、挥发分含量及表面相貌分析,得到了褐煤热碎裂的复合生成因素:孔隙结构变化、水汽行为、挥发分析出及热加工工艺参数.
曲洋初茉丁力张慧慧王芳
关键词:粉化粒度
吸湿预氧化对提质褐煤自燃倾向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探究提质褐煤露天储存仍易自燃的规律和机制,选用自燃倾向性测定装置测定交叉点温度(CPT)等参数求得FCC,判定105-900℃提质褐煤在空气中吸湿预氧化前后的自燃倾向性变化;采用红外光谱仪、氮吸附仪、微量热仪等测定了各样品的化学结构变化、孔结构及吸湿性差异。结果表明,随提质温度的升高,提质新鲜样的自燃倾向性降低,但吸湿预氧化使200-500℃提质煤的自燃倾向性比其新鲜样显著增加,甚至接近原煤。预氧化增加了表面氧元素含量和氧化活性基团数量;脂肪侧链、含氧官能团和(提质后产生的)新自由基等氧化活性基团的存在及比表面积的增大,共同强化了提质样品的预氧化和自燃。吸湿不仅产生润湿热进一步加深预氧化,而且吸湿程度越大的提质样品,其自燃倾向性增强越显著。
刘丽华初茉党彤彤曲洋孙任晖畅志兵
关键词:自燃倾向性吸湿预氧化
褐煤热碎性对提质工艺的影响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针对褐煤在热提质过程中发生的严重碎裂及粉化现象,在分析褐煤热碎裂及粉化产生原因(水汽行为、挥发分析出、机械力作用、热加工工艺参数)的基础上,阐明了该现象对不同干燥/热解示范工艺的影响,并针对多种典型工艺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以强化基础规律研究、创新反应器设计为核心的解决方向。
曲洋初茉郝成亮申国栋张勇原野王晗
关键词:褐煤粉化除尘
成型热解对褐煤成浆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为提高褐煤水煤浆的成浆性,以新疆褐煤、半焦及型煤半焦为原料,对其成浆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粗细煤粉质量比6∶4,最佳添加剂用量1.2%时,型煤半焦制备的水煤浆成浆性最好,最大成浆浓度为60.1%,表观黏度为1153 mPa·s。在级配、添加剂用量相同的条件下,褐煤和半焦的最大成浆浓度分别为48.7%和56.8%。煤样工业分析和表面结构研究表明随着提质改性程度的增加,新疆褐煤、半焦及型煤半焦的水分和挥发分依次降低,固定碳升高,孔半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孔容积变化不明显。说明褐煤经热压提质改性后,煤化度升高,结构渐趋紧密,孔隙率降低,有利于提高褐煤成浆性。
高晶晶初茉吕海龙赵曼杨小敏
关键词:褐煤半焦水煤浆成浆性煤质特性
热提质褐煤预氧化后自燃特性变化及其自由基原位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针对不同温度热提质褐煤新鲜样及其自然环境中储存一定时间后的预氧化样,利用订制的自燃测定实验装置测得各样品的自燃倾向性差异,采用X-band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进行自由基动态原位分析,研究预氧化对热提质褐煤自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提质温度升高,新鲜样的自燃倾向性降低。但随着储存时间延长,105~500℃热提质褐煤发生预氧化,自燃倾向性不同程度地增加,400℃热提质后的预氧化样与原煤一样易自燃。在自燃氧化过程中,与新鲜样不同,预氧化样的吸氧量增加,自由基浓度也增加。预氧化不仅使热提质褐煤自由基增加;且在自燃的加速氧化阶段后期,不断产生自由基,维持氧化自热升温。而400℃热提质褐煤新鲜样在自燃氧化初期消耗大量小分子自由基,损失达80%,因不能持续产生活性自由基难以维持自燃氧化反应进行。
刘丽华刘丽华初茉畅志兵畅志兵
关键词:褐煤预氧化自燃特性自由基
不同温度提质褐煤在水分复吸后的自燃特性变化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雨雪天气后低阶煤焦自燃高发的现象,采用固定床管式炉在105~800℃范围内对褐煤提质,提质新鲜样(SA)及其水分复吸样(SC)分别在程序升温装置中进行自燃测定,分析自燃特性变化。结果显示,水分复吸使SC的临界温度吸氧量比SA降低60%以上。与SA不同,SC的吸氧量在低温氧化阶段很小且存在波动,在加速氧化阶段产生短暂"平台"期。SC在加速氧化阶段的瞬时升温速率(θ)比SA增加更快,自热温升加速。FCC指标显示,200~400℃提质的SC,自燃倾向性比SA显著增加,与SA-105接近,即高湿度环境储存会抵消提质降低褐煤自燃倾向性的效果。
刘丽华初茉党彤彤
关键词:自燃特性升温速率
褐煤负压干燥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运用真空干燥箱,进行了不同压强、不同温度组合下的褐煤负压干燥试验研究,根据煤样含水率与干燥时间之间对映规律,提出一个简单数学模型,并引入干燥压强、干燥温度有关的系数k、m,得到褐煤负压干燥的动力学方程X=X_(0e)^(-kt)~m及干燥速率方程dX/dt=X_(0e)^(-kt)~m(-kmt^(m-1));另外,对干燥温度和压强对煤样终点含水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使煤样水分能够彻底脱除的煤内孔隙半径均在纳米级,环境压强越小、温度越大,煤样最终含水率越小,说明煤中存在大量盲孔,小的外输能量(压力梯度、温度梯度)不足以使盲孔破裂。
荣令坤印万忠白春华初茉
关键词:负压动力学褐煤
煤直接液化残渣热解气体析出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实现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清洁、高效利用,利用管式炉进行液化残渣的热解实验,研究了残渣热解气体析出产率、速率及气体组成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00℃前,气体析出量较少,全程共析出气体143.6 L,残渣热解气平均产率为0.2393 L/g,析出速率呈“两段式”分布,500~550℃和700~750℃出现两个极值,分别为1.86、1.89 L/min.气体组成中H2含量较高,450~900℃平均体积分数高达65%,分别在500℃出现极大值66.4%和800℃出现最大值70.2%;H2析出特点与气体产率相似,呈“两段式”分布.CH4在600℃出现最高值23.8%,CmHn在500℃出现最高值7.7%,CO在900℃出现极大值9.0%,CO2在残渣热解气中含量较少,分别在500℃出现极大值1.15%和800℃出现极大值1.24%.
常松初茉曹文瀚王博
关键词:液化残渣热解产气规律固定床管式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