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468)

作品数:11 被引量:101H指数:6
相关作者:徐珍秀蓝盛银杨泽敏王维金兰盛银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孝感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水稻
  • 4篇胚乳
  • 3篇电镜
  • 3篇淀粉
  • 3篇颖果
  • 2篇稻米
  • 2篇电镜分析
  • 2篇胚乳细胞
  • 2篇糊化
  • 2篇灌浆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稻米品质
  • 1篇电镜观察
  • 1篇淀粉分离
  • 1篇淀粉合成
  • 1篇淀粉合成酶
  • 1篇淀粉粒
  • 1篇淀粉体
  • 1篇性细胞

机构

  • 9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孝感学院

作者

  • 9篇徐珍秀
  • 5篇蓝盛银
  • 5篇杨泽敏
  • 4篇兰盛银
  • 4篇王维金
  • 3篇钟方旭
  • 2篇王萌
  • 2篇朱旭彤
  • 2篇周竹青
  • 1篇周舟
  • 1篇靳德明
  • 1篇孙金才
  • 1篇韦存虚
  • 1篇李睿

传媒

  • 4篇电子显微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品质籼稻胚乳糊化前后微结构差异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品质差异较大的 4个籼稻品种稻米糊化前后的微结构 ,发现同等条件下不同部位的糊化明显不同。背部糊化最好 ,细胞完全崩解为絮状或小块状的蓬松物质 ;腹部糊化次之 ,呈较大块状或细胞结构刚被破坏 ,有的细胞轮廓仍可见 ;中部糊化最差 ,多为完整胚乳细胞。不同品种糊化后差异明显 ,米质好的品种其背、中、腹部的糊化比米质差的品种的相应部位好 ,米质较差品种的中部明显凹陷 ,而较优品种的断面较平 ,该现象同样表现在早、晚稻的对比上。品种间背部糊化的差异小于中、腹部 ,品种内米质较优的稻米背、腹、中部的差异比米质差的小。米质较好的品种的胚乳横断面可见较多断裂的细胞 ,而米质较差的品种几乎见不到断裂的细胞 ,其数目与米质优劣有一定的正相关。米质优劣与糊化时的吸水率和延长率正相关 。
杨泽敏王维金蓝盛银徐珍秀
关键词:籼稻胚乳糊化微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不同大麦淀粉胚乳细胞中淀粉和贮藏蛋白的积累被引量:9
2004年
对3个不同类型的大麦亚种华7618(粉质胚乳)、20A2(角质胚乳)和华2012(中间型)在其淀粉胚乳发育进程中,细胞内淀粉体和蛋白质体的发生、积累过程以及它们的形态变化作了光镜和透射电镜的连续观察。结果表明,粉质大麦华7618,胚乳细胞中大淀粉体增长最快,成熟时体积最大,小淀粉粒数量最多,蛋白质含量低,千粒重最大;角质大麦20A2,胚乳细胞中大淀粉体增长最慢,成熟时体积最小,小淀粉粒数量最少,蛋白质含量高,千粒重最小;中间型大麦华2012则介乎于两者之间。大淀粉体均只含1粒大淀粉粒,大淀粉体的数量在开花第13天以后基本不再增加;蛋白质体在颖果发育前期呈球状颗粒分散于淀粉体间,在颖果发育后期蛋白质体相互融合,沉积在淀粉体之间。在颖果发育中期,淀粉胚乳细胞的核逐步发生变形和解体,而小淀粉粒均在胚乳细胞核解体期间或解体之后发生。
王萌周舟兰盛银徐珍秀
关键词:淀粉粒胚乳细胞淀粉体粒数千粒重贮藏蛋白
The Association of Chalazal Cell Ultrastructure in Caryopsis and Grain Filling in Wheat被引量:2
2003年
Using three wheat cultivars (Triticum aestivum L. ), Een1, Huamai8 and 95A-10, which ex-hibit different grain filling characters, the relationship of ultrastructure of the chalazal cells in wheat caryop-sis and grain filling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ipoid and polysaccharide deposited in vacuolesof the chalazal cells have no obvious inhibitory actions to the grain filling. It appears that a direct relationshipexists between the proceeding and end time of grain filling and the amount and appearing time of the lipoid,within lignin and suberin deposited on the inner wall of chalazal cells, and between grain filling rate and culti-vars characteristic. The appearing time of the lipoid, within lignin and suberin deposited on the inner wall ofchalazal cells in cultivar with large grain (Een1 and 95A-10) was later than that in cultivar with small grain(Huamai8), and the amount of deposits in the former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latter. The late development ofcaryopsis and low rate of grain filling account for the wrinkled grain of 95A-10. The transport of assimilatesin chalazal cells coexists with symplastic and apoplastic pathways, but symplastic pathway plays a major roleafter 24 days of flowering.
ZHOU Zhu-qing, LAN Sheng-yin, WANG Wei-Jin, ZHU Xu-tong, XU Zhen-xiu and YANG Ze-min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P. R. China
关键词:颖果超微结构
小麦颖果合点细胞超微结构与籽粒灌浆的关系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不同灌浆特性的 3个小麦品种 (系 )为材料 ,研究了小麦颖果合点细胞的超微结构与灌浆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 ,合点细胞液泡中沉积的脂类和多糖对籽粒灌浆过程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合点细胞内壁上脂类和木栓质积累的多少、出现的时间与灌浆进程、灌浆结束时间有直接关系。灌浆速率大小与品种特性有关。大粒型品种 (系 )鄂恩 1号和 95A 10的合点细胞内壁脂类和木栓质出现迟 ,数量少 ;而小粒型品种华麦 8号出现早 ,数量多。颖果发育慢和灌浆速率小是 95A 10籽粒不饱满的主要原因。合点细胞主要以质外体和共质体并存的方式运输养分 ,开花后 2 4d以共质体运输方式为主。
周竹青兰盛银王维金朱旭彤徐珍秀杨泽敏
关键词:颖果超微结构籽粒灌浆灌浆过程脂类灌浆速率
垩白对籼米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5
2003年
以 6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 ,利用质构仪 (T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分析了籼米的质构品质特征以及热力学糊化特性。结果表明 :垩白显著影响米饭的硬度、回弹性、耐嚼性 ,但对粘度的影响不明显 ;垩白度不同 ,籼米精米粉的DSC热力学曲线存在明显差异 ,垩白度越大 ,精米粉的糊化起始温度 (TO)、峰值温度(TP)和终结温度 (TC)越低 ,糊化过程所需热焓 (ΔH)越小。
钟方旭蓝盛银徐珍秀
关键词:籼米质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
水稻淀粉胚乳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去核化被引量:13
2004年
对水稻品种中籼8836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化发育阶段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和同期籽粒灌浆速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开花受精后约在第3天胚乳完成细胞化,花后第5天少数淀粉胚乳细胞启动去核发育过程。核消亡是淀粉胚乳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第一步。同一籽粒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进程是不同步的。花后第13天所有淀粉胚乳细胞都已完成去核过程。在去核过程中,胚乳核的形态变化特征既有动植物PCD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伴随核降解过程,一部分线粒体解体,表明去核化与线粒体解体有一定联系。在去核化发育阶段,与PCD有关的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非常高;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类,如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酶)、淀粉分支酶(或Q酶)也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去核化发育阶段籽粒灌浆速率最高,籽粒增重亦最快。淀粉胚乳细胞去核之后,细胞并未立即死亡,这些无核的细胞仍维持正常有序的代谢活动,继续进行淀粉和贮藏蛋白的合成与积累,但上述酶类的活性明显降低,灌浆速率也明显趋缓。淀粉胚乳细胞最终被贮藏物质充满时成为死细胞,完成其程序性死亡过程。Evan’s blue染色鉴定表明淀粉胚乳细胞死亡不同步,细胞死亡在淀粉胚乳组织中是随机发生的。
兰盛银钟方旭杨泽敏靳德明徐珍秀
关键词:水稻程序性细胞死亡PCD酶活性
灌浆期淀粉合成酶动态与米质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籽粒灌浆动态与酶活性变化有密切的联系,灌浆速率最大的时期也是大多数酶活最高的时期,一般在开花后10d前后。籽粒灌浆平缓,灌浆前、中期时期较长的稻米品质较好,能达到14d左右最好。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较稳定,不同品种的酶活性高峰一致,均在开花后12d左右。Q酶表现出与其它各酶不一样的动态,与其它各酶没有显著相关性。
孙金才杨泽敏
关键词:稻米品质淀粉合成酶
稻米三种淀粉成分的分离及其蒸煮前后的结构差异被引量:25
2003年
分离稻米粉得到 4种成分 :非淀粉成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中间成分 ,分别为淡黄色致密粉末、白色疏松粉末、玻璃状和薄膜状物质。扫描电镜下观察非淀粉成分为较大的不规则致密团块 ;直链淀粉为质地疏松的颗粒 ;支链淀粉由极细的微粒组成 ,切面有分层产生的窄裂缝 ;中间成分处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间的过渡态 ,但不是两者的简单混合 ,颗粒较支链淀粉粗糙 ,切面分层产生的裂缝较大。无论垩白区还是非垩白区 ,米质较优的稻米其淀粉体内的淀粉粒均比米质较差的稻米结合紧密 ,结晶度高 ;蒸煮后米质较优的稻米的背、中、腹部均比米质较差稻米的相应部位糊化好。品种间背部糊化的差异比中、腹部小 ,品种内米质优的稻米的背、中。
杨泽敏王维金蓝盛银徐珍秀钟方旭王萌
关键词:淀粉分离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电镜分析糊化
小麦颖果发育过程中韧皮部细胞的结构变化观察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 ,对小麦颖果发育过程中韧皮部细胞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 ,开花后 7d颖果还没有形成完全分化的维管束。开花后 12d韧皮部可见明显的筛分子。每个维管束有大约 4 0个左右的筛分子 ,它们呈半圆形分布于维管束外侧。开花后 14~ 2 0d ,筛分子内有较丰富的线粒体、P 型质体和许多无定型丝状物 ,有些筛分子有珠光壁。筛分子有典型的伴胞 ,并形成SE CC复合物结构。伴胞有稠密的胞质和核质。韧皮薄壁细胞与中间细胞间有丰富的胞间连丝 ;韧皮薄壁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呈区域集中分布。开花后 2 4~ 2 9d ,筛分子内线粒体数目减少 ,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电子染色变浅 ,说明它们的养分运输能力下降。中间细胞的细胞质内仍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其它细胞器 ,它们沿胞壁周缘分布 ;此时 ,中间细胞形成类似筛分子的结构 ,因此中间细胞是一种适应于养分运输的特化伴胞 ,在颖果灌浆后期起重要作用。开花后 39d ,韧皮部细胞衰老变形 。
周竹青兰盛银王维金朱旭彤徐珍秀杨泽敏
关键词:颖果发育电镜分析维管束筛分子养分运输
水稻胚乳发育中线粒体向淀粉质体转变及琥珀酸脱氢酶的定位被引量:9
2002年
以水稻胜泰一号为材料 ,对其开花后发育前期颖果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 ,查明在某一特定时期线粒体大量转变为淀粉质体。进而对线粒体标志酶———琥珀酸脱氢酶进行了电镜细胞化学定位分析 ,在胚乳细胞中线粒体的内膜和嵴上均有显著的酶活性 。
李睿蓝盛银徐珍秀
关键词:水稻胚乳发育琥珀酸脱氢酶细胞化学定位线粒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