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2010QJ-A4)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叶宁曾美娟叶新福刘成德郑向华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突变体
  • 2篇基因
  • 1篇水稻矮秆
  • 1篇基因定位
  • 1篇矮秆
  • 1篇矮秆突变体

机构

  • 2篇福建省农业科...

作者

  • 2篇卢礼斌
  • 2篇杨德卫
  • 2篇郑向华
  • 2篇刘成德
  • 2篇叶新福
  • 2篇曾美娟
  • 2篇叶宁
  • 1篇程朝平

传媒

  • 1篇遗传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一个水稻内颖退化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及基因的精确定位被引量:2
2012年
水稻产量和品质受花器官发育的直接影响,因此对水稻颖花发育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水稻产量提高和品质的改良。文章利用60Coγ射线辐照亲本8PW33(籼稻背景)获得一个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内颖退化突变体(编号:MU102),并对其农艺性状和花器官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野生型,该突变体的株高、每穗总粒数及剑叶宽均显著增加,而结实率则显著降低,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解剖镜下观察表明,该突变体内颖退化,外颖弯曲呈现镰刀状,其余器官与野生型表型基本一致。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突变体与野生型叶片维管束的结构组成以及外颖表皮细胞组成、排列均正常,没有明显差异;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内颖表皮细胞排列较为紧密,推测可能是内颖收缩退化导致的。遗传分析显示该突变性状是由隐性单基因控制,并命名为pd2。利用实验室现有的SSR分子标记将PD2基因定位于水稻第9号染色体上,通过进一步扩大群体和开发新的Indel标记,将PD2基因定位在2个Indel标记之间,两者间的物理距离大约是82 kb。在该物理区间内有一个已经克隆的内颖发育基因REP1,经过测序和比对分析,推测REP1与PD2为等位基因。
杨德卫卢礼斌程朝平曾美娟郑向华叶宁刘成德叶新福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
一个水稻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被引量:12
2011年
水稻(Oryza sativa)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矮秆材料的引入掀起了第1次"绿色革命"。但近年来,在水稻育种中矮生基因遗传单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水稻产量的持续提高。利用60Co-γ射线辐照籼稻亲本材料M804获得了一个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MU101。对该矮秆突变体和台粳16号杂交获得的F2代的遗传分析表明,该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并暂命名为ds1。利用已有的SSR分子标记将DS1基因定位在水稻第5号染色体上,通过扩大群体和开发新的Indel标记,进一步将DS1基因定位在2个Indel标记之间,两者间的物理距离大约为384kb。该研究为DS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杨德卫曾美娟卢礼斌叶宁刘成德郑向华叶新福
关键词:矮秆突变体基因定位水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