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2012M510914)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孟凡立臧振源李冬梅李文滨孙晶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基因
  • 2篇大豆
  • 1篇豆蚜
  • 1篇蚜虫
  • 1篇异黄酮
  • 1篇食心虫
  • 1篇酶基因
  • 1篇克隆
  • 1篇黄酮
  • 1篇基因克隆
  • 1篇关键基因
  • 1篇关键酶
  • 1篇关键酶基因
  • 1篇防御
  • 1篇RNA干扰
  • 1篇大豆食心虫
  • 1篇大豆蚜
  • 1篇大豆蚜虫
  • 1篇大豆异黄酮

机构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孟凡立
  • 1篇王志坤
  • 1篇孙晶
  • 1篇李文滨
  • 1篇李冬梅
  • 1篇李娜
  • 1篇李涵哲
  • 1篇李琪
  • 1篇臧振源
  • 1篇李洋
  • 1篇徐婷婷

传媒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豆异黄酮合成关键酶基因对蚜虫取食的防御响应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以蚜虫差异抗性的大豆品种PI567598B(高抗)、绥农30(抗)、东农51(中抗)和Williams 82(感)为试验材料,分别于接种大豆蚜虫0,7,14和21 d时采集大豆叶片,利用q PCR对异黄酮合成关键酶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黄烷酮-3-3羟化酶(F3H)、大豆异黄酮合成基因1(ISF1)和大豆异黄酮合成基因2(ISF2)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蚜虫取食前高抗品种PI567598B中PAL、F3H、ISF1和ISF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感虫品种Williams 82;蚜虫取食后,抗蚜品种PI567598B和绥农30中PAL基因在蚜虫取食14 d时显著上调,在21 d时达到最大,F3H基因7 d时表达量最高,然后降低;IFS2表达量于蚜虫取食7 d后显著上调,在21 d时达到最大;中抗品种东农51中PAL、IFS2和F3H基因表达量在7 d时增加,但不显著;而感蚜品种Williams 82蚜虫取食后PAL和IFS2表达量增加但不显著,且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抗蚜品种,F3H基因表达量不增反降;抗感大豆品种蚜虫取食后IFS1基因表达均诱导不显著。研究表明,感蚜大豆品种蚜虫取食前后异黄酮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都比较低,而抗虫品种异黄酮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高,且防御响应持续时间长,符合其抗性差异。
李娜于希森李琪李涵哲李洋徐婷婷孟凡立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关键基因大豆蚜虫
大豆食心虫28SrDN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文章克隆并分析鳞翅目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av)28S核糖体RNA基因(28SrDNA)全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大豆食心虫28SrDNA与其他鳞翅目昆虫的28SrDNA同源性较高。利用荧光定量PCR对28SrDNA在大豆食心虫不同生育时期和幼虫不同组织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SrDNA基因在成虫期表达量最高,卵中表达量最低;在幼虫脂肪体和睾丸的表达量最高,中肠和卵巢的表达量最低。为进一步干扰大豆食心虫28SrDNA基因表达,将28SrDNA序列片段亚克隆到RNAi载体L4440中,经PCR和酶切鉴定证明,成功构建表达大豆食心虫28SrDNA dsRNA的RNAi载体L4440-28SrDNA。
李冬梅孟凡立王志坤臧振源孙晶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基因克隆RNA干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