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B20122415)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孙晨祝少博金林禹志宏张韬更多>>
- 相关机构:湖北医药学院武汉大学湖北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修复材料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设计一种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羟基磷灰石(BG/HA/CS)复合材料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并对其理化性能和细胞相容性进行检测。方法不同比例的BG/HA/CS混合液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成支架。通过计算支架孔隙率;扫描电镜、X线衍射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其微观形貌和组成;采用材料试验机进行支架的机械性能检测,并评价生物活性玻璃的加入对支架的影响。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支架上,使用扫描电镜检测支架对其粘附作用,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在支架上增殖,并评价生物活性玻璃的加入对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影响。结果合成的BG/CS/HA支架与模具拥有同样的大小及几何形状,具有相互贯通的多孔结构,未见生物活性玻璃聚集,孔隙率最高可达86.96%,孔径大小合适(100~300um),最大压缩强度为(1.95±0.13)Mpa。X射线衍射图可以看到特征性的BG衍射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可见特征的BG吸收峰,这表明材料内有明确的BG;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上共培养1天后,细胞在支架表面粘附。部分细胞伸展,并伸出伪足。共培养5天后,可见细胞数目增多,团聚,细胞表面可见微绒毛,细胞已开始向材料内部迁移。采用MTT法测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情况可以看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BG/CS/HA支架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增殖。结论采用溶液共混、冷冻干燥法可以制备出BG/CS/HA支架;支架具有良好的孔隙率,较好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用于骨组织工程。
- 成昊祝少博孙晨禹志宏金林
-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羟基磷灰石壳聚糖
- 生物活性玻璃与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设计一种生物活性玻璃(BG)/壳聚糖(CS)复合材料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检测其理化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 2.0% CS盐酸溶液与β-甘油磷酸钠在冰浴条件下以7∶1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电子天平分别称取BG分别加入上述CS溶液中,分别制成理论质量比为2.0∶1.0、1.0∶1.0、1.0∶1.5的CS/BG混合液.冷冻干燥成型,20 kGy60Go辐射灭菌后得到样品.通过扫描电镜、X线衍射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DSC热分析其微观形貌和组成;计算支架孔孔隙率;采用陶瓷试验系统进行支架的机械性能检测并评价BG的加入对支架的影响.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支架上,使用扫描电镜检测支架对其黏附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在支架上增殖,并评价支架的细胞相容性.结果 合成的CS/BG支架与模具拥有同样的大小及几何形状,具有相互贯通的多孔结构,未见BG聚集,孔隙率最高可达89%,孔径大小合适(100 ~ 300μm),最大断裂强度为(4.90±0.63) mPa.X射线衍射图可以看到特征性的BG衍射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可见特征的BG吸收峰,这表明材料内有明确的BG;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上共培养ld后,细胞在支架表面黏附,部分细胞伸展,并伸出伪足.共培养7d后,可见细胞生长良好,沿材料铺展生长,细胞呈多角形,细胞伸出多个细长的伪足与材料相连.采用MTT法测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CS/BG支架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增殖.结论 采用溶液共混、冷冻干燥法可以制备出CS/BG支架;支架具有良好的孔隙率、较好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用于骨组织工程.
- 孙晨祝少博禹志宏金林漆白文张韬麦合木提江·穆海麦提
-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
- 生物活性玻璃与壳聚糖复合的骨修复材料
- 2013年
- 背景: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多相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骨传导性及生物相容性,但作为骨修复材料仍然存在不能完全降解、机械强度较低等不足。目的:设计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复合材料骨组织工程支架,并检测其理化性能。方法:将2.0%壳聚糖盐酸溶液与β-甘油磷酸钠以7∶1的体积比混合制备壳聚糖溶液。称取0.5,1.0,1.5 g生物活性玻璃分别加入上述壳聚糖溶液中,使得壳聚糖与生物活性玻璃的质量比为2∶1,1∶1及1∶1.5。将复合材料浸泡于模拟生理体液中7 d进行体外矿化。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见复合支架具有相互贯通的多孔结构,孔隙率最高可达89%,孔径大小合适,为100-300μm,生物活性玻璃以针状形式分散在壳聚糖支架之间,均匀排列,被壳聚糖支架充分包裹结合紧密。随生物活性玻璃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孔隙率逐渐下降,断裂强度逐渐升高,他们之间呈正相关性。X射线衍射图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证实复合支架中的单一材料未发生性质改变,示差扫描量热法分析显示正常体温情况下材料无质量丢失。矿化3 d后材料表面形成的羟基磷灰石逐渐长大为绒毛状,数量也明显增多;矿化7 d后绒毛状的羟基磷灰石长成为针状,数量进一步增多,且众多的矿化物结成球状。
- 孙晨祝少博禹志宏孙志波漆白文张韬金林麦合木提江.穆海麦提
- 关键词:生物材料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