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51463020101ZS52)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4
- 相关作者:高正王浩文陆洋夏鹤鸣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原理性电控旋翼系统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电控旋翼是于本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新概念旋翼系统。本文首次开展了电控旋翼的试验研究。首先自行研制了一套用于试验的原理性电控旋翼系统。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悬停和前飞状态下的电控旋翼襟翼总距和周期变距操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控旋翼的襟翼总距和周期变距操纵效果与常规旋翼类似,电控旋翼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自动倾斜器操纵系统实现旋翼操纵。理论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则相互印证了正确性。
- 陆洋王浩文高正
- 关键词:电控旋翼襟翼
- 改进型电控旋翼桨距控制的建模与仿真被引量:2
- 2010年
- 电控旋翼是于本世纪初被提出的一种新概念旋翼系统。为了实现对电控旋翼桨距幅值和相位的准确控制,以改进型电控旋翼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电控旋翼桨距控制过程的各个控制环节,建立了其各控制环节的数学模型。以之为基础,采用多变量PID控制算法设计了适用于悬停和前飞状态下的改进型电控旋翼桨距控制律,运用Simulink平台对控制律进行动态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飞行状态下,改进型电控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均取得了较好的控制。证明了所提出的改进型电控旋翼桨距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夏鹤鸣陆洋
- 关键词:电控旋翼仿真多变量桨距
- 采用综合气弹分析方法的旋翼非定常气动载荷计算被引量:13
- 2003年
- 提出一种桨叶结构、气动和惯性耦合的旋翼系统综合分析方法 ,将桨叶绕挥舞、摆振及变距铰的刚性转角作为广义坐标 ,计入了桨叶整体运动和自身中等弹性变形之间的动力学耦合效应 ,桨叶弹性变量通过有限元法进行离散 ,翼型剖面气动力采用 Leishman-Beddoes二维非定常和动态失速模型 ,由自由尾迹模型得出桨盘的非均匀入流 ,依据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推导出桨叶前飞状态下的非线性周期时变动力学方程。对 Newmark隐式数值积分方法进行改进 ,用于求解旋翼桨叶的响应。以法国 SA3 49/2小羚羊直升机的试飞测试数据为依据 ,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王浩文高正
- 关键词:直升机旋翼非定常流动气动载荷动态失速
- 电控旋翼稳态操纵响应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电控旋翼是于21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新概念旋翼系统。为探索其操纵规律,首先给出电控旋翼的理论计算模型。以此为基础,对SA349基准电控旋翼的稳态操纵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结论:(1)襟翼操纵可有效改变桨叶桨距,时滞约为1/10旋转周期;(2)前飞状态下,襟翼总距操纵会产生周期变距效应;(3)襟翼周期变距操纵响应与传统旋翼类似。在原理性电控旋翼系统上,进行了悬停和前飞状态下襟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操纵试验。通过对操纵响应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理论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电控旋翼完全可用于旋翼操纵。
- 陆洋王浩文高正
- 关键词:电控旋翼襟翼
- 电控旋翼气弹动力学建模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研究了电控旋翼的气弹动力学建模方法。以有限元旋翼气弹分析程序LORA01为基础,首先给出了一种能计及襟翼移轴补偿影响的时域综合非定常气动力模型,并将伺服襟翼作为额外引入的质量体计入结构动力学模型;之后结合有限元法,根据Hamilton原理导出由广义力表示的带襟翼桨叶非线性运动方程,采用基于Newmark方法的隐式数值积分法对桨叶运动方程进行求解。最后,利用主动控制襟翼旋翼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比较验证,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 陆洋王浩文高正
- 关键词:航天推进系统电控旋翼襟翼气弹动力学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
- 电控旋翼气弹设计参数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以有限元旋翼气弹分析程序 LORA0 1为基础 ,建立了电控旋翼的气弹分析模型 ,给出了一种有效的旋翼 /襟翼耦合配平方法。以此为基础 ,选取改造后的 SA3 49旋翼为基准旋翼 ,对电控旋翼的若干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参数包括 :桨叶预安装角、桨根弹簧扭转刚度、襟翼长度、襟翼中点径向位置、襟翼弦长比以及襟翼移轴补偿率。通过参数分析得到适宜的取值范围 ,可作为电控旋翼设计的理论基础。
- 陆洋王浩文高正
- 关键词:电控旋翼襟翼气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