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43404-04)

作品数:5 被引量:272H指数:5
相关作者:张永民赵士洞周成虎钟林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河南财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沙地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科尔沁沙地
  • 2篇CLUE-S...
  • 1篇人文驱动
  • 1篇人文驱动力
  • 1篇松嫩平原
  • 1篇退耕
  • 1篇退耕还林
  • 1篇退耕还林还草
  • 1篇情景分析
  • 1篇驱动力
  • 1篇还草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财经学院

作者

  • 5篇张永民
  • 4篇赵士洞
  • 1篇周成虎
  • 1篇钟林生

传媒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LUE-S模型及其在奈曼旗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169
2003年
在对目前常用的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认为CLUE-S模型是众多模型中适用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一种较好的模型;它是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在深刻理解土地利用系统内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包括关联性、竞争性、稳定性以及等级性等)的基础上构建而成,具有同步模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的能力。论文以奈曼旗为例,根据1985年的空间图形数据,结合道路、居民点、城镇、水域的分布、以及地形和土壤等驱动因素,对其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模拟;并用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基本单元(500m×500m栅格)的水平上,模拟的正确率为85%,Kappa指数值是0.80。说明CLUE-S模型具有成功模拟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的能力,是值得向国内同行推荐的一种较好的LUCC模型。
张永民赵士洞P.H.Verburg
关键词:CLUE-S模型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退耕还林还草决策分析——以通辽地区为例被引量:12
2005年
通过综合考虑影响退耕还林还草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论文以通辽地区为例,介绍了利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确定退耕还林还草区域的方法和过程。根据对2010年模型模拟结果和2000年通辽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2000~2010年该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还草的合适区域应该主要位于研究地区的中部、南部,以及北中部。研究地区中部属于科尔沁沙地的腹地,土地沙漠化最为严重,同时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分布较密,退耕还林还草是政府用于减缓风沙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危害程度的重要生态措施;而南部和北中部属于丘陵和山区,由于过度开垦,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重点区域。此外,与退耕还林区相比,退耕还草区距城镇、农村居民点以及道路相对较远,具有可达性较差、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特点。论文得出的结果可为今后通辽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文提出的确定退耕还林还草区域的方法对其它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永民赵士洞周成虎Peter H.Verburg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
近15年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被引量:54
2003年
利用2期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对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发现:1985~2000年该地区耕地增加15.34%,林地增加2.48%,草地减少6.28%,水域减少7.72%,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1.99%,未利用地减少4.04%;其中草地向耕地转化的面积最大,为4932.00km2,占全区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的63.85%,转化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向科尔沁沙地边沿及其外围扩展的态势。经相关分析及文献调研得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研究地区耕地增加、进而导致系列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原因;此外,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宏观政策也是影响区域土地利用变的重要人文驱动力。
张永民赵士洞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人文驱动力
松嫩平原典型盐碱化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被引量:7
2008年
基于两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并结合统计与调查资料,本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1945—1996年吉林省乾安县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就乾安县的整体土地利用变化而言,主要表现为景观破碎化,斑块不规则化和景观结构复杂化。2)就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而言,突出表现为草地和湿地大幅减少,景观百分比显著下降,同时耕地和盐碱地大幅增加,景观百分比显著上升。3)就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而言,主要表现为草地、林地、盐碱地和湿地向耕地的转化,以及耕地、草地、水域和湿地向盐碱地的转化。4)就各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而言,突出表现为草地和湿地遭受严重分割,出现严重的破碎化;而耕地和盐碱地斑块日益扩大,连通度上升。5)就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环境效应而言,草地和湿地的大幅减少以及盐碱地的显著扩展已经对当地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张永民钟林生
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分析被引量:51
2004年
根据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过去15年(1985~2000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200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以及2010年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构建了模拟研究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CLUE-S模型。在该模型的支持下,论文分别对研究地区未来10年(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马尔柯夫情景和规划情景进行了模拟,然后,通过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与2010年情景模拟图的叠加,分析了在以上两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共同之处及差异。研究结果对完善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张永民赵士洞P.H.Verburg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CLUE-S模型情景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