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6SK4059)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何介南康文星胡燕平崔莎莎吴湘雄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学院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洞庭湖
  • 3篇湿地
  • 2篇洞庭湖湿地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碳储量
  • 1篇碳汇功能
  • 1篇碳密度
  • 1篇碳素
  • 1篇碳贮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碳
  • 1篇土壤碳储量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热岛效应
  • 1篇贮量
  • 1篇CH4
  • 1篇CO2
  • 1篇不同利用方式

机构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作者

  • 4篇康文星
  • 4篇何介南
  • 2篇崔莎莎
  • 2篇胡燕平
  • 1篇谭三清
  • 1篇田徵
  • 1篇席宏正
  • 1篇吴耀兴
  • 1篇吴湘雄
  • 1篇田徽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洞庭湖湿地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为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湿地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通过不同时段的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的测定数据,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苔草地营造杨树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是一个骤变过程,可以引起土壤40cm甚至以下土层有机碳的损失;造林8年后,原来储存在土壤中的有机碳损失了33.89t/hm2;每年取走地上产品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主要影响土壤表层尤其是0~10cm深土壤碳的积累量,与未受人为干扰的苔草地相比,8年内土壤有机碳的积累量只少1.95t/hm2。不论何种人为利用方式都减少了湿地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积累量。
康文星王卫文何介南
关键词:湿地土壤碳储量洞庭湖
洞庭湖白沙洲4种植被系统与大气中碳素交换被引量:5
2010年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现象及其相应的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致使人类面临严峻的挑战,全球环境问题已备受瞩目。湿地碳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湿地系统与大气中碳素的交换,有助于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在生物量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测定的基础上,对洞庭湖白沙洲湿地4种主要植被系统与大气碳素交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芦苇和苔草3种植被系统净生产力吸收大气中碳量分别为9.88、6.83.thm-.2a-1和4.07.thm-.2a-1,土壤排放碳量(包括CH4中的碳素)分别为3.08、2.79.thm-.2a-1和2.80t.hm-.2a-1,3种植被系统每年净吸收大气中的碳6.80、4.07t.hm-.2a-1和1.27t.hm-.2a-1,都是大气CO2的汇;黑藻与竹叶眼子菜混交群落净生产力吸收大气碳1.23.thm-.2a-1,土壤排放的碳1.32t.hm-.2a-1,该系统每年向大气净排放0.09t.hm-.2a-1,是一个弱的CO2排放源;将CH4温室效应是CO2的21倍折算成CO2量,杨树林土壤排放CO2量(包括CH4折算成CO2量)为16.19t.hm-.2a-1,比植被净生产力吸收的少16.64t.hm-.2a-1,对大气温室效应而言,该系统是温室气体的汇;芦苇、苔草以及黑藻与竹叶眼子菜混交群落土壤排放CO2量(包括CH4折算成CO2量)分别是43.68、39.19t.hm-.2a-1和32.22t.hm-.2a-1,比植被净生产力吸收的还多20.60、24.27.thm-.2a-1和27.71.thm-.2a-1,对大气温室效应而言,这3种湿地植被系统都是温室气体排放源。
谭三清康文星何介南田徵崔莎莎胡燕平
关键词:湿地CO2CH4碳汇功能
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1年
随着世界性城市化、工业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强烈,并极大地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缓解城市热岛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综述了目前城市热岛的生态环境效应、热岛的形成机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方法的模型和治理与对策等研究的最新进展动态。在总结当前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热岛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康文星吴耀兴何介南吴湘雄
关键词:城市生态城市热岛气候变化生态环境
洞庭湖湿地植被系统的碳贮量及其分配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生物量调查和实验数据,对洞庭湖湿地植被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贮量及其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植被碳密度为15.607~40.501t/hm2,草本层植被为5.906~21.632t/hm2,水生植物植被1.460~3.492t/hm2,平均14.954t/hm2比温带地区湿地植物碳密度高;未受干扰草甸土壤碳密度为260.510t/hm2,每年收获产品草甸是185.492t/hm2,林地234.513t/hm2,水生植物土壤为206.882t/hm2,低于全国湿地土壤平均值。碳贮量分配中,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贮量分别占各植被类型系统碳的总贮量的0.47%~14.69%,0.29%~1.10%和84.54%~99.53%。每年收获部分产品的草甸土壤碳密度只有未受人为干扰草甸的71.2%,原生草本植物草地改造成林地后,6年的时间,土壤的碳密度减少了10%。因此,控制人为干扰,防止湿地破碎化、保护好湿地、保证湿地的固碳潜力,是湿地管理中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康文星田徽何介南席宏正崔莎莎胡燕平
关键词:湿地碳密度碳贮量洞庭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