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3011)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洋李小华徐少川刘宝伟范璇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科技大学湖首大学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神经网
  • 4篇神经网络
  • 3篇动态输出反馈
  • 3篇线性矩阵
  • 3篇线性矩阵不等...
  • 3篇矩阵不等式
  • 3篇分散控制
  • 2篇数据驱动
  • 2篇前馈
  • 2篇前馈控制
  • 2篇前馈控制器
  • 2篇小脑神经网络
  • 2篇控制器
  • 2篇互联大系统
  • 2篇混凝
  • 2篇混凝投药
  • 1篇代数
  • 1篇电力
  • 1篇电力系统
  • 1篇迭代学习

机构

  • 15篇辽宁科技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湖首大学

作者

  • 5篇李小华
  • 5篇刘洋
  • 4篇张大庆
  • 3篇徐少川
  • 3篇张刚刚
  • 2篇张波
  • 2篇高玲玲
  • 2篇刘宝伟
  • 1篇徐艳影
  • 1篇井元伟
  • 1篇姜本源
  • 1篇孙红星
  • 1篇陈晓红
  • 1篇李伯群
  • 1篇徐波
  • 1篇吕慧超
  • 1篇范璇
  • 1篇刘晓平
  • 1篇张勇

传媒

  • 3篇计算机仿真
  • 3篇控制与决策
  • 1篇钢铁
  • 1篇系统科学与数...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辽宁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参数优化的扩容电力系统结构稳定的自愈控制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一类互联电力系统在线扩容时的自动发电控制(AGC)设计,采用动态输出反馈和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能保证扩容后系统在拓扑结构突然改变时稳定运行的结构自愈优化控制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扩容系统的建模,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设计了使其结构稳定的鲁棒分散控制器,并用遗传算法优化了问题求解中的相关参数,避免了设计中参数选择的盲目性。在优化过程中选取了综合评价系统时域响应性能的适应度函数来优化控制器设计中的互联约束矩阵,达到了改善系统性能指标的目的。文中针对一类互联电力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考虑在原区域电力系统的基础上在线增加一个新的区域,对新区域的自动发电控制律采用所提出方法进行了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达到了扩容后系统稳定的结构自愈控制要求,且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后的系统性能明显优于优化前的,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李小华刘洋姜本源徐艳影
关键词:互联电力系统动态输出反馈遗传算法线性矩阵不等式
关于链篦机焙烧温度场优化控制仿真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链篦机焙烧温度场优化控制是关于链篦机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但在链篦机温度场模型中参数较多且多变,而目前关于链篦机焙烧温度场优化控制的仿真研究大多是在固定参数的条件下完成的,不能很好的反应实际情况。为了准确的反映链篦机运行的实际情况,实现多参数变动下温度场的优化控制,首先对链篦机温度场的机理分析,提出了一种有限差分法求解温度场优化控制模型的方法,并通过Lab VIEW与MATLAB的混合编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输出准确性较高,并且能够通过Lab VIEW前面板实时的修改参数,有效地增加了实用性,为焙烧温度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孙红星刘东昆高宝威徐少川
关键词:优化控制有限差分法混合编程
基于总体最小二乘法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的研究
针对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同时存在测量噪声的问题,提出了应用总体最小二乘法来解决迭代学习控制过程中相关方程的病态性.一般算法仅只考虑输出端含有误差的情况,若输入端也有噪声扰动,则传统方法可能会失去意义.本文采用基于吉...
张波张刚刚张大庆于一发
关键词:迭代学习控制数据驱动
文献传递
一个李代数及其相应的可积哈密顿系统
2015年
在理论上如何构造更好的可积模型,特别是无穷维哈密顿系统是可积系统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构造了一个李代数并由此生成相应的圈代数,从而建立了一个适当的等谱问题,利用屠格式得到了一族拉克斯意义下的可积系统,根据迹恒等式得到了这个非线性可积系统的哈密顿结构。
陈晓红石赟萍韩秉旭
关键词:可积系统李代数圈代数
互联大系统动态输出反馈多重叠鲁棒分散关联镇定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一类具有网型拓扑结构的互联大系统,提出一种动态输出反馈多重叠鲁棒分散关联镇定方法.该方法将系统状态空间加以扩展,在扩展空间中将其分解为按循环逆序排列的一系列两两子系统对,并为每个子系统对分别设计使其关联稳定的鲁棒分散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将这些多重叠设计的控制器再收缩回原空间,实现控制律的协调.将该方法应用到一个四区域网型电力系统控制设计中,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李小华刘洋高佳旺
关键词:互联大系统动态输出反馈
基于模糊算法的多小脑神经网络在混凝投药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净水工艺中的混凝投药是一个受多变量影响的非线性系统,无法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且滞后时间较长。为了将混凝投药后的出水浊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并且有效地减少投药量,通过对混凝投药过程的分析,设计一种基于模糊算法的多小脑神经网络(CMAC神经网络)前馈控制器,并设计控制器离线建模和在线学习的方法。最后使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前馈控制器能够在原水浊度和原水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有效地将浊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并且能够实现投药量的优化。
徐少川刘东昆刘宝伟
关键词:混凝投药前馈控制器
关于净水混凝投药控制器系统的设计
2016年
出水浊度是净水混凝投药过程的重要指标,由于过程受多变量影响,且滞后时间较长,故工业控制中常用的反馈控制器无法实现对出水浊度的精确控制。为了将出水浊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并且有效地减少投药量,设计了一种基于小脑神经网络的前馈控制器,并应用于混凝投药控制系统。同时,为了提高CMAC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和学习精度,提出了感知器和权值地址的隶属度的概念,对CMAC神经网络的映射过程做出了改进。仿真结果表明,前馈控制器将出水浊度有效地控制在设定的范围0.7~0.9NTU内,并且实现了投药量的优化。表明前馈控制器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徐少川刘东昆井元伟刘宝伟
关键词:混凝投药前馈控制器小脑神经网络
板形设定模型参数优化与控制技术应用被引量:16
2019年
板形设定模型是整个板形自动控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决定着带钢头部板形的控制精度。板形精度既为热轧带钢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又为衡量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板形控制是带钢热轧的核心技术,为目前轧制技术研究开发的热点。阐述了鞍钢1780线PC轧机板形设定模型功能和构成,对轧辊热凸度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模型自学习中对各机架给予适量的平直度及凸度反馈,从而提高了板形设定模型精度。由于实际轧制过程的非线性、时变性,传统PID的控制已近极限,为进一步提高控制品质,板带平直度反馈采用非线性PID控制策略,其参数整定范围较宽,易于工程实现。通过对现场大量的轧制数据统计,在应用模型参数优化程序后,热轧板的平直度与凸度的头部命中率有了一定的提高。
李伯群范璇李伟红张大庆范垂林
关键词:热连轧非线性PID控制
非线性扩展结构大系统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被引量:6
2016年
针对一类非线性关联大系统在结构扩展时的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采用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该方法要求在不改变原结构系统控制律的前提下设计新加入子系统的控制律和自适应律,使扩展后所有子系统都具有很好的跟踪性能.这里主要利用神经网络的逼近功能以及Backstepping技术来设计自适应律和控制律,通过Lyapunov理论证明在该控制器的作用下闭环系统的所有信号均是有界的,并可使系统准确跟踪.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李小华徐波刘洋
关键词:分散控制自适应跟踪控制BACKSTEPPING
基于动态输出反馈的互联大系统重叠分散控制
2014年
主要研究一类基于动态输出反馈的环型互联大系统鲁棒重叠分散控制问题.根据大系统包含原理的约束条件,对系统进行特殊重叠结构分解,在扩展空间中分解为一系列两两子系统对,为每个两两子系统对分别设计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然后收缩回原空间,实现对该互联大系统的重叠分散控制.在控制器设计中,采用了Lyapunov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推导了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给出了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用遗传算法对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从而进一步优化了设计结果.由于控制器设计时仅针对两两子系统,因此该方法避免了直接采用LMI方法因子系统过多,维数过大引起的LMI求解上的困难.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一个三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的自动发电控制(AGC)设计中,仿真结果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李小华刘洋高佳旺
关键词:动态输出反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