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90413115)

作品数:8 被引量:86H指数:6
相关作者:申国明王浩汪克明穆道周黄顺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中医学院安徽省针灸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胃运动
  • 3篇电针
  • 3篇丘脑
  • 3篇胃泌素
  • 3篇下丘
  • 3篇C-FOS表...
  • 3篇垂体
  • 2篇血清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室旁核
  • 2篇强迫游泳
  • 2篇去势
  • 2篇去势大鼠
  • 2篇胃动素
  • 2篇胃泌素水平
  • 2篇下丘脑
  • 2篇下丘脑-垂体...
  • 2篇下丘脑室旁核
  • 2篇脑室

机构

  • 9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安徽省针灸医...

作者

  • 9篇申国明
  • 5篇王浩
  • 2篇王海颖
  • 2篇尹刚
  • 2篇汪克明
  • 2篇刘艳
  • 2篇胡光明
  • 2篇许浩
  • 2篇穆道周
  • 2篇黄顺
  • 1篇章梦婷
  • 1篇黄学勇
  • 1篇秦勇

传媒

  • 3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电针对雌性去势大鼠行为学和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雌性切除卵巢(去势)大鼠行为学、血浆雌二醇(E2)及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的抗抑郁效应及其机制。方法:SPF级SD雌性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势组、电针组及美雌醇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大鼠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2周后,给予双侧内关、三阴交穴位电针干预处理2周。强迫游泳实验(FST)观察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E2、FSH及LH变化。结果:大鼠卵巢切除4周后,FST显示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挣扎时间减少(P<0.05);血浆中E2水平降低(P<0.05),FSH(P<0.01)和LH(P<0.05)水平明显升高。与去势组比,电针组及美雌醇组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1,P<0.05),挣扎时间增加(P<0.05,P<0.01),血浆E2水平明显升高(P<0.01),FSH(P<0.05,P<0.01)和LH(P<0.01,P<0.05)水平明显降低,室旁核c-fos阳性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去卵巢后,可致大鼠行为学改变,表现为抑郁倾向;电针干预具有明显抗抑郁效应,调整下丘脑轴是其可能机制。
申国明许浩胡光明尹刚王海颖刘艳
关键词:去势强迫游泳下丘脑-垂体轴
电针对慢性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雌二醇、皮质醇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内关、三阴交穴对慢性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雌二醇、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对照组各10只,前2组均采用慢性中等程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造模21d,电针组再接受百会、内关、三阴交穴的电针治疗14d。测定大鼠行为学改变,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雌二醇及皮质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的旷场实验得分减少(P<0.01),糖水偏爱率下降(P<0.01),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旷场实验得分增加(P<0.01),糖水偏爱率提高(P<0.01),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下降(P<0.01)而皮质醇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血清皮质醇水平降低(P<0.05),雌二醇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皮质醇升高和雌二醇降低可能与抑郁症相关;电针具有抗抑郁作用,这可能与其对皮质醇水平的调节有关。
穆道周申国明
关键词:电针抑郁症雌二醇皮质醇
电针中脘、胃俞对大鼠胃运动及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6
2011年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胃俞募穴对胃运动的调节是否具有协同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脘组、胃俞组、中脘+胃俞组。采用自制应力传感器记录各组大鼠胃窦部胃运动波形,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针刺各组胃运动幅度均明显增加(P<0.01);与中脘和胃俞组相比,中脘+胃俞组胃运动幅度显著增加(P<0.01);针刺对胃运动频率无明显影响。与空白组比较,胃俞组和中脘+胃俞组血清胃动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胃俞组和中脘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刺胃俞募穴可明显增强大鼠胃运动,且俞募配穴法的影响更为显著,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参与了电针胃俞募穴对胃运动的调节。
王浩申国明汪克明
关键词:胃运动胃动素胃泌素
电针胃俞募穴对大鼠胃运动及延髓DVC区c-f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电针胃俞募穴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脘组、胃俞组、中脘+胃俞组,每组8只。采用自制应力传感器记录各组大鼠胃窦部胃运动波形,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迷走背核复合体(dorsal vagal complex,DVC)中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DVC中c-fos表达及胃运动幅度均明显增加(均P<0.01),且中脘+胃俞组c-fos表达及胃运动幅度的提高与胃俞组和中脘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胃俞募穴对胃运动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延髓DVC区神经元实现的,且俞募配穴具有协同效应。
申国明王浩秦勇
关键词:电针胃运动
雌激素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抑郁症困扰着世界上大概3亿4000万人,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致残的首要因素和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二位因素。其中,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约20%~25%,而男性约7%~12%,这种差异可能来自生物、心理、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也提示雌激素可能与抑郁症有关。女性的经前期、产后期及绝经期是其情绪障碍的高发期,而这些时期存在着雌激素水平的波动。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雌激素水平低于正常,治疗后明显升高。雌激素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及其抗抑郁作用正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
穆道周申国明
关键词:抑郁症雌激素受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下丘脑-垂体系统
电针对雌性去势大鼠行为学和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雌性切除卵巢(去势)大鼠行为学、血浆雌二醇(E)及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的抗抑郁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SPF级SD雌性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势组、电针组及美雌醇组。除正常对...
申国明许浩胡光明尹刚王海颖刘艳
关键词:去势强迫游泳下丘脑-垂体轴
文献传递
电针胃俞募穴对大鼠胃运动及迷走背核复合体中胃动素和胃泌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观察电针胃俞募穴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脘组、胃俞组、中脘+胃俞组。采用自制应力传感器记录各组大鼠胃窦部胃运动波形,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迷走背核复合体(dorsal vagal complex,DVC)中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电针各组DVC中MTL、GAS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中脘组GAS和胃俞组MT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脘+胃俞组(P<0.05,或P<0.01);各电针组胃运动幅度均明显增加(P<0.01),且中脘+胃俞组胃运动幅度显著高于中脘组和胃俞组(P<0.01)。结论电针胃俞募穴对胃运动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中枢DVC中MTL、GAS表达实现的。
王浩申国明黄顺汪克明
关键词:电针胃运动胃动素胃泌素
电针胃俞募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及血清胆囊收缩素-8、胃泌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电针胃俞募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在大鼠胃内安置自制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观察电针胃俞、中脘、胃俞+中脘对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胆囊收缩素-8(cholecystokinin-8,CCK-8)、胃泌素(gastrin,GAS)的含量。结果电针后各电针组胃内压强较电针前显著增加(P<0.01);胃俞组和胃俞+中脘组电针后胃内压强显著高于中脘组(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脘组、中脘+胃俞组大鼠血清CCK-8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中脘组、胃俞组大鼠血清GAS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胃俞募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有增强作用,且俞募配穴具有协同效应。血清CCK-8及GAS参与了电针胃俞募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的调节。
黄顺王浩黄学勇申国明
关键词:胃内压胆囊收缩素-8胃泌素
海马参与胃运动调节机制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海马作为边缘系统的内脏整合中枢,在调节胃运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一方面接受内脏神经的传人纤维,另一方面与延髓、下丘脑、杏仁核等与胃运动有关的中枢间存在广泛的纤维联系。针刺在治疗胃运动紊乱方面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有关针刺调整胃运动的中枢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下丘脑和脑干水平,
章梦婷申国明王浩
关键词:海马胃运动针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