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6Y150)
- 作品数:3 被引量:43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军贺莉萍黄晓陈万阳李成更多>>
- 相关机构:湘南学院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前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等方面的改变,并进行相应的效果评价,以探索适合大学校园内艾滋病相关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对艾滋病相关教育前后870名大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校园内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的认知有明显的提高(P<0.05),但对一些较专业的知识及非传播途径的认知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HIV/AIDS的态度改变不显著。结论在大学生中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及十分有效的。但对一些专业较强和非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艾滋病宣传教育中应具有针对性,着力开展反歧视活动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技能。
- 贺莉萍黄晓周勇陈万阳李成黄健李军
- 关键词:艾滋病健康教育大学生
- 湘南地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了解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态度及信息来源途径,使地方院校进一步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更具针对性。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是否就是艾滋病人"、"世界艾滋病日"和"红丝带意义"的正确回答率分别是65.8%、8.6%和34.4%。大学生对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86.8%~98.0%不等。对日常生活(如握手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为82.0%,对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是37.6%。虽然有89.8%的被调查者回答不歧视HIV/AIDS,但表示愿意与其同桌学习或吃饭的只有47.2%和49.4%,回答"对待感染者象对待平常人一样的"及愿意帮助因不洁行为而感染AIDS的分别占46.4%和47.4%。被调查的大学生主要信息来源是电视(73.0%)、书报(67.4%)、免费宣传材料(61.2%)、书籍(59.6%)。结论目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一些专业较强和非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艾滋病宣传教育中应具有针对性,着力开展反歧视活动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技能。
- 贺莉萍唐海波黄健陈万阳肖艳华李军
-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问卷调查健康教育
- 郴州市大学生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了解郴州市大学生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其可能影响因素,为消除艾滋病歧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郴州市某高校870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一般知识认知程度与其对艾滋病态度或歧视相关(r=0.099,P<0.05),非传播途径知识(r=0.205,P<0.05)和诊断知识(r=0.192,P<0.05)的认知程度也与对艾滋病态度或歧视相关,而传播途径与预防知识与其对艾滋病态度无关。理科、担心自己会感染、将艾滋病与不道德行为联系的学生歧视较严重;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歧视态度现象较少;对当地艾滋病感染情况了解的越多,态度越正面,歧视现象越少。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所学专业、将艾滋病与不道德行为联系、非传播途径认知得分、诊断知识的认知得分是大学生艾滋病歧视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在大学中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加强非传播途径的宣传教育,采用互动式教育方式,减少对艾滋病的歧视。
- 贺莉萍黄晓李军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