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ACX2-SW-01)

作品数:3 被引量:55H指数:2
相关作者:何驽刘次沅武家璧陈美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建筑
  • 1篇大型建筑
  • 1篇台基
  • 1篇陶寺文化
  • 1篇天文
  • 1篇外环
  • 1篇模拟观测资料
  • 1篇基址
  • 1篇观象台
  • 1篇城墙
  • 1篇城址

机构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山西省考古研...

作者

  • 2篇何驽
  • 1篇陈美东
  • 1篇武家璧
  • 1篇刘次沅

传媒

  • 1篇考古
  • 1篇中国科学(G...
  • 1篇古代文明辑刊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陶寺中期观象台实地模拟观测资料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一、引言2003~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合作,发掘了陶寺中期小城大型建筑基址ⅡFJT1。该遗迹以陶寺中期大城内道南城墙Q6为依托,向东南方向接出大半圆形建筑。整个建筑由半圆形外环道和半圆形台基基础构成。台基基础由夯土台基和生土台芯组成。外环道在台基的东北角以豁口横穿城墙Q6。整个遗迹包括外环道直径约60米,总面积约为1740平方米。
何驽
关键词:台基城墙外环建筑
山西襄汾县陶寺中期城址大型建筑Ⅱ FJT1基址2004~2005年发掘简报被引量:41
2007年
IIFJT1呈半圆形,朝向东南,由环道和台基构成,建筑年代为公元前2100~前2000年。台基有三层,在生土台基芯与夯土挡土墙之间,有一道弧形夯土柱缝系统朝向东北、东、东南。观测点遗迹由一个圆浅坑内的三道夯土同心圆构成。经过多次实地模拟观测,验证 IIFJT1具有天文观测功能。
何驽
陶寺观象台遗址的天文功能与年代被引量:18
2008年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可能是尧帝都城.最近考古发现的大型半圆台夯土遗迹ⅡFJT1具有明确的夯土中心观测点和夯土圆弧形墙上挖出的12道狭缝,被认为是古人用来观测日出以确定季节的观象台.对该遗址各特征点位置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对其中E2,E12缝的中心线方位角和对应远山仰角测量数据进行了天文学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夏至和冬至太阳升起时,接近E2,E12缝,但不能恰好进入.由于黄赤交角的长期变化,在考古学确定的年代(公元前2100年前后),太阳升起一半时,夏至太阳位于E12缝右部,冬至太阳位于E2缝正中.这令人信服地证明,ⅡFJT1是古代观象台的遗址.
武家璧陈美东刘次沅
关键词:陶寺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