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SS2012AA023107)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杨雷陈龙孙衍卿韩威王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生物质
  • 2篇生物质油
  • 2篇微藻
  • 2篇催化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制取
  • 1篇液化
  • 1篇有机废水
  • 1篇制取
  • 1篇氢氧化
  • 1篇螺旋藻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技术
  • 1篇环境科学技术...
  • 1篇混凝
  • 1篇加氢
  • 1篇过氧化氢
  • 1篇过氧化氢氧化
  • 1篇废水
  • 1篇高浓度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2篇陈龙
  • 2篇杨雷
  • 1篇韩威
  • 1篇孙衍卿
  • 1篇张天宇
  • 1篇王婧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混凝-过氧化氢氧化联用预处理微藻液化废水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采用两级混凝-过氧化氢氧化法联用处理微藻液化制油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在一次混凝试验中,混凝剂选择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1.0 g/L,反应pH值为6,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为60 mg/L;二次混凝试验,选取PAC/PAM投加比为16.7,PAC投加量为0.8 g/L。经过二级混凝后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去除率为74.87%,色度去除率为44.89%。混凝段出水再经过氧化氢氧化处理,最佳试验条件为温度70℃,反应pH值为8,过氧化氢投加量为0.5 mol/L,氧化处理15 min。在此条件下,微藻液化废水COD去除率为86.94%、脱色率为47.70%;出水COD为3 029 mg/L,色度为2 079度。微藻液化废水经过混凝-过氧化氢氧化法连续处理后,废水中的COD、色度去除率分别为96.71%、71.17%。出水的COD低于厌氧处理进水要求,可以作为后续厌氧处理的进水。
陈雅尹昭森王文嘉张景来韩威孟晗
关键词:高浓度有机废水混凝过氧化氢氧化
超声抽提酸沉淀螺旋藻蛋白制取生物质油的研究
2014年
为提高螺旋藻利用效率,采用先提取螺旋藻的主要成分蛋白,再利用催化加氢技术脱去蛋白的N,S,O元素,重组蛋白的碳链形成烃类化合物即生物质油的方法。将质量分数为10%的藻泥溶液,经600 W功率超声破碎10 min后以稀硫酸调节溶液p H值至4.0,离心分离后烘干沉淀得到藻蛋白,经过高温高压催化加氢处理得到生物质油,最高产率为40%。产物生物质油为透明状液体,热值45.3 k J/g,C,H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97.7%,而且产率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陈龙张圣迪王钰舟张景来杨雷王婧徐又同张天宇
关键词:螺旋藻催化加氢生物质油
微藻热化学转化制取生物质油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微藻生物质能源被认为是可以有效解决能源危机的第三代生物质能源。以微藻为原料,通过热化学转化的方法制取生物质油是微藻能源利用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微藻热化学转化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碱金属盐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等,并提出了该研究的发展方向。
张景来张圣迪王钰舟陈龙孙衍卿杨雷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微藻催化剂生物质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