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202)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顾恒鞠梅李新宇施辛黄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多态
  • 1篇多态现象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状瘤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瘤
  • 1篇乳头状瘤病
  • 1篇乳头状瘤病毒
  • 1篇乳头状瘤病毒...
  • 1篇湿疣
  • 1篇细胞
  • 1篇瘤病毒
  • 1篇基因
  • 1篇尖锐湿疣
  • 1篇角蛋白
  • 1篇角蛋白细胞
  • 1篇角质
  • 1篇角质形成

机构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篇鞠梅
  • 2篇顾恒
  • 1篇陈崑
  • 1篇陈旭
  • 1篇丁兰
  • 1篇张小华
  • 1篇徐松
  • 1篇齐蓓
  • 1篇黄丹
  • 1篇施辛
  • 1篇杨夕芳
  • 1篇李新宇
  • 1篇陈琴芳

传媒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波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NF-κB p65及其抑制因子IκB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NF-κB p65及其抑制因子IκBα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 4.5、10及50 mJ/cm2UVB照射人角质形成细胞系及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设置未经照射的对照组,在照射后4h使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细胞总蛋白中IκBα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并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进行50 mJ/cm2UVB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2、4、8、12h,分别测定4个时间点IκBα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蛋白条带密度分析使用Quantity One(R)4.6.8软件,分别计算IKKβ、IκBα、NF-κB p65以及磷酸化IKKα/β、IκBα、NF-κB p65和β肌动蛋白条带吸光度和面积的乘积,再分别计算IKKβ、IκBα和NF-κB p65与β肌动蛋白的比值,取3次实验结果.结果 4.5和10 mJ/cm2 UVB照射后4h,相对于对照组细胞,人角质形成细胞系及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总蛋白中IKKβ、IκBα、NF-κB p65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 0.05);50 mJ/cm2 UVB照射后4h,细胞系及原代角质形成细胞中IKKβ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原代角质形成细胞IκBα表达水平(0.173±0.055)较对照组细胞(0.462±0.142)显著降低(t=5.64,P< 0.05),NF-κB p65表达水平(0.076±0.030)也较对照组细胞(0.120±0.034)降低(t=5.40,P<0.05);角质形成细胞IκBα表达水平(0.160±0.046)较对照组细胞(0.398±0.136)轻度下调(t=4.37,P<0.05),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50 mJ/cm2 UVB照射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后2h,IκBα表达水平(0.140±0.034)相对于对照组细胞(0.208±0.031)开始下调(t=17.55,P< 0.05),并随照射后时间延长下调效应更为显著;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在2h和4h时较对照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8h时(1.162±0.345)较对照细胞(1.235±0.349)表达水平下调(t=36.67,P<0.05),12 h时(1.061±0.246)较对照细胞(1.390±0.226)仍下调(t=8.71,P<0.05),随着时间的推
丁兰陈旭徐松黄丹鞠梅陈崑李新宇顾恒施辛
关键词:角蛋白细胞
p73第2外显子第4和14位基因多态性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易感性与p73基因第2外显子第4和14位碱基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南京地区尖锐湿疣患者83例、Bowen样丘疹病患者11例的皮损和血样,以在性病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性病高危人群150例为阴性对照,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皮损中感染的HPV—DNA序列,并在GenbankBlast上进行比对,鉴定HPV型别,抽提尖锐湿疣和Bowen样丘疹病患者以及阴性对照组的血样DNA,以shP73引物对p73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检测患者和阴性对照组的p73第2外显子第4和14位基因的多态性,分析HPV易感性和宿主p73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3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HPV-6型35例占42.2%,HPV-11型34例占41.0%;11例Bowen样丘疹病患者皮损中HPV-16型5例(5/11),HPV-6型3例(3/11)。p73基因多态性检测,83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样测序阳性83例,11例Bowen样丘疹病患者血样测序阳性11例,对照组150例血样测序阳性132例。与对照组相比,三种基因型中,A4T14/A4T14基因型感染HPV患尖锐湿疣(OR=4.89,95%C/=1.50~15.91)或Bowen样丘疹病(OR=7.11,95%CI=1.144—44.20)的风险更高。G4C14/G4C14基因型与其他两种基因型相比,感染HPV后患Bowen样丘疹病的风险较低(OR=0.16,95%CI=0.04~0.65)。结论p73第2外显子携带A4T14基因增加了Bowen样丘疹病和尖锐湿疣的患病风险,但其第4和14位碱基的多态性与罹患高危型与低危型HPV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齐蓓张小华陈琴芳杨夕芳顾恒鞠梅
关键词:尖锐湿疣多态现象P73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