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45007)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蔡宇杰廖祥儒张大兵李枝玲马文寅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色素
  • 2篇漆酶
  • 2篇发酵
  • 1篇血红密孔菌
  • 1篇液态发酵
  • 1篇蛹虫草
  • 1篇真菌漆酶
  • 1篇脂质体
  • 1篇深层发酵
  • 1篇水解
  • 1篇培养基
  • 1篇热稳定
  • 1篇热稳定性
  • 1篇竹红菌素
  • 1篇维生素
  • 1篇稳定性
  • 1篇虾皮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法
  • 1篇响应面法优化

机构

  • 9篇江南大学
  • 6篇江苏汉邦科技...

作者

  • 8篇廖祥儒
  • 8篇蔡宇杰
  • 6篇张大兵
  • 4篇李枝玲
  • 2篇胡艳
  • 2篇马文寅
  • 2篇王永威
  • 1篇张海蓉
  • 1篇郝之奎
  • 1篇黎循航
  • 1篇胡明明
  • 1篇罗军侠
  • 1篇韩钱松
  • 1篇邢玉鹏
  • 1篇曾祥康
  • 1篇陈涛
  • 1篇李娇阳
  • 1篇曾祥龙
  • 1篇岳翠翠

传媒

  • 5篇食品与生物技...
  • 2篇食品科学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响应面法优化镰刀霉菌JN158产色素培养基被引量:4
2014年
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镰刀霉菌JN158产色素的发酵培养基7种营养物质配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蔗糖、花生饼粉和FeSO4·7H2O的添加量显著影响色素产量;用最陡爬坡试验使这3个显著因素的添加量接近最大响应区域,优化后,镰刀霉菌产色素的培养基添加量分别为:蔗糖30.18 g/L、花生饼粉4.86 g/L、K2HPO4·3H2O 1 g/L、NaCl 0.5 g/L、MgSO4·7H2O 0.5 g/L、CaCl20.5 g/L、FeSO4·7H2O 0.0122 g/L,预测的最大色素产量是1.268 g/L,验证实验得到的色素产量为(1.252±0.011)g/L,与预测值相近,优化后色素的产量是以前的2.9倍。
王永威廖祥儒黎循航蔡宇杰
关键词:色素PLACKETT-BURMAN响应面培养基
维生素对竹黄菌发酵产苝醌类色素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生物素、VB1、VB3、VB5、VB6,肌醇对氨基苯甲酸(PABA)和VC对竹黄菌Shiraia sp.SUPER-H168生长及其次级代谢产物苝醌类色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VB5和VB1可显著促进竹黄菌的生长和色素的积累,菌体量和色素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7.8%和31%,VB5和VB1的较适质量浓度为0.5 mg/L和1.0 mg/L。添加生物素和对氨基苯甲酸可显著提高菌体生长量,但低质量浓度的添加量对色素的积累起抑制作用。添加VB3、肌醇和VC可略微提高色素的产量,较适质量浓度为0.5、0.05、0.05 mg/L。添加VB6虽然可促进菌体的生长,但却抑制了色素的积累。将对色素积累有促进作用的VB3、VB5、肌醇、VB1、VC这5种维生素最优质量浓度下混合添加到5 L发酵罐培养基中,观察了菌体生长和发酵产色素的过程,最终的菌体量和色素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3.7%和75%。
韩钱松沈健增蔡宇杰廖祥儒罗军侠张大兵
关键词:维生素
竹红菌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测定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薄膜分散-均质法制备了竹红菌素脂质体,采用TEM观察脂质体形貌,用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仪检测脂质体粒径,并选择石油醚萃取法、大孔树脂柱层析法和微柱离心法分别测定竹红菌素脂质体包封率。结果表明,该脂质体呈椭球形,其粒径分布范围为118.2~578.0 nm,平均粒径为261.4 nm;大孔树脂柱层析法最适合该体系包封率的测定,脂质体包封率为42.84%,竹红菌素总回收率为91.28%。
仇亦然陆昭安孙培冬
关键词:脂质体竹红菌素包封率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蛹虫草深层发酵液中虫草素的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比较10种不同大孔树脂吸附蛹虫草深层发酵液中虫草素的性能,筛选出合适的大孔树脂H103,并对大孔树脂H103的吸附和解吸条件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上样吸附前调节pH值为9,上样浓度为0.2 mg·mL^(-1),吸附流速为2 BV·h^(-1)时,大孔树脂H103对蛹虫草深层发酵液中的虫草素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解吸时先用去离子水洗去部分杂质,再用40%的乙醇对虫草素进行洗脱,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陈涛沈健增蔡宇杰廖祥儒岳翠翠张大兵
关键词:蛹虫草深层发酵虫草素大孔树脂
镰刀霉菌(Fusarium sp)JN158色素提取和分离技术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研究了镰刀霉菌(Fusarium sp)JN158色素的提取条件、溶解特性和液相分离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紫色素的最佳提取溶剂为纯乙酸;色素只能溶解于酸性的有机溶剂或有机酸中;色素的最佳液相分离条件是:色谱柱,Phecda C18(5μm,4.6 mm×250 mm);柱温:25℃;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54 nm;流量:1.0 mL/min,进样量:10μL,流动相A,0.1%TFA的乙腈(V:V),流动相B,0.1%TFA的蒸馏水(V∶V),梯度洗脱条件:流动相A,0-3 min,2%增到6%,3-3.1 min,6%增到45%,3.1~28 min,45%增到70%,28-32 min,70%增到80%;分离得到8种色素,在酸性乙腈中,1种呈现黄色,4种呈现红色,3种呈现橙色,按出峰顺序,8种色素的吸收峰分别为508、458、456、498、510、456、454、506 nm。
王永威沈健增蔡宇杰廖祥儒李枝玲张大兵
关键词:色素
镰刀菌(Fusarium sp.B158)色素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被引量:3
2012年
从一株新型镰刀菌(Fusarium sp.B158)液态发酵菌丝体提取色素,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的最佳提取溶剂是酸性乙醇(pH2)。色素的全波长扫描显示,该色素在324nm和360nm波长处均有吸收峰,实验,选择360nm作为色素的最大检测波长。色素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色素对热、光、甜味剂以及常见食品添加剂表现稳定,对溶剂的pH值以及氧化剂和还原剂敏感。大部分的金属离子(Cu2+和Fe3+除外)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曾祥龙蔡宇杰廖祥儒曾祥康李枝玲张大兵
关键词:色素稳定性镰刀菌
Chitinolyticbacter meiyuanensis SYBC-H1几丁质酶的性质及在虾皮水解中的作用
2011年
以一株产几丁质酶细菌Chitinolyticbacter meiyuanensisSYBC-H1为材料,对几丁质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通过硫酸铵沉淀、DEAE-cellulose阴离子交换介质和SephadexG-100分子筛层析柱处理其所产几丁质酶,获取纯度为95%以上的几丁质酶。酶学性质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6.5,在50℃以下较为稳定,在pH值为5.0时最稳定,β-巯基乙醇有利于防止半胱氨酸氧化而增加几丁质酶稳定性,EDTA可增加该酶稳定性,Na+,K+对几丁质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Zn2+,Mn2+,Fe2+,Fe3+对几丁质酶有较大的抑制作用。SYBC-H1几丁质酶可把虾皮水解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水解率为21.8%。
郝之奎蔡宇杰廖祥儒胡明明张海蓉李娇阳邢玉鹏
关键词:几丁质酶热稳定性EDTA
竹黄菌液态发酵产漆酶培养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2
2011年
分离筛选到一株产漆酶的竹黄菌,采用单因子相互比较法,研究了该菌株的最适发酵产酶条件。确定了最适的碳源为2 g/dL可溶性淀粉、最适的氮源为0.8 g/dL的酵母膏,以及最适铜离子浓度为2.4 mmol/L,在自然pH 5.0,装液量为50 mL,30℃、200 r/min摇瓶振荡培养64 h下,产漆酶酶活水平达120 000 U/L,比优化前提高近17倍。该竹黄菌株与已报道的白腐真菌相比,具有发酵周期短且产漆酶酶活较高的优点。
胡艳蔡宇杰廖祥儒马文寅李枝玲张大兵
关键词:漆酶发酵
一种真菌漆酶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比较了几种不同真菌DNA提取方法对血红密孔菌基因组的提取的影响,根据GenBank中真菌漆酶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的简并引物,以血红密孔菌基因组总DNA为模板,扩增到一条长度为1084bp的DNA片段。通过BLAST比对,其基因序列与密孔菌属同源性最高,为99%,氨基酸同源性为88%,说明扩增的片段确为密孔菌漆酶基因。
马文寅蔡宇杰廖祥儒胡艳李枝玲张大兵
关键词:漆酶克隆血红密孔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