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SWU111009)

作品数:13 被引量:121H指数:7
相关作者:杨平恒徐尚全王鹏周小萍沈立成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岩溶
  • 5篇岩溶泉
  • 4篇地下水
  • 4篇岩溶地下
  • 4篇水化学
  • 4篇表层岩溶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下河
  • 3篇溶解无机碳
  • 3篇水化学特征
  • 3篇无机碳
  • 3篇化学特征
  • 3篇表层岩溶泉
  • 2篇地下水化学
  • 2篇地质
  • 2篇岩溶地下河
  • 2篇岩溶区
  • 2篇岩溶作用
  • 2篇运移

机构

  • 13篇西南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重庆市国土资...

作者

  • 9篇杨平恒
  • 6篇徐尚全
  • 5篇王鹏
  • 5篇周小萍
  • 4篇沈立成
  • 3篇贺秋芳
  • 3篇殷建军
  • 2篇袁道先
  • 2篇毛海红
  • 2篇肖琼
  • 2篇谢世友
  • 2篇张笑微
  • 1篇梁轩
  • 1篇刘子琦
  • 1篇汪智军
  • 1篇王晓晓
  • 1篇胡晓风
  • 1篇曹敏
  • 1篇肖京格
  • 1篇蓝家程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3篇中国岩溶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热带地理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工程勘察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6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PSS的岩溶地下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市金佛山表层岩溶地下水为例被引量:17
2012年
重庆金佛山地区岩溶泉水遍布,但是各个泉点的水质却有较大差异.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如pH,电导率γ,HCO3-、Ca2+、Mg2+、Na+、K+、SO42-、NO3-和Cl-等的质量浓度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分辨出自然过程和人类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2009年1月在重庆金佛山地区采集36个岩溶泉水样,分析结果表明:金佛山岩溶泉的水化学成分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利用SPSS中因子分析方法,得到基于水中离子和地球化学过程解释的地下水水质特征及其形成的4个因子:水-岩作用是地下水中SO42-、F-、K+、Sr2+和Ca2+形成的共同因素,Mg2+、HCO3-主要受土壤等因子影响,Na+、Cl-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中的NO3-.以上4种因子可以解释金佛山岩溶地下水水质形成的87.58%,其中水-岩作用可以解释55.56%,是影响金佛山地区岩溶水水质的最重要因素.
曹敏沈立成肖琼邱述兰王鹏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岩溶泉自然因素
岩溶区不同植被下土壤水溶解无机碳含量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自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对重庆青木关岩溶区典型植被下的土壤水进行了月动态取样,分析了土壤水溶解无机碳含量(DIC浓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DIC值)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岩溶土壤系统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及其碳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和针叶林地土壤水的DIC浓度和δ13CDIC值相对较低,分别为59.12 mg/L和-17.22‰,31.47 mg/L和-16.37‰;而旱地、灌丛地、退耕还林地土壤水具有较高的DIC浓度和δ13CDIC值,分别达153.88 mg/L和-12.2‰,221.82 mg/L和-11.9‰,97.30 mg/L和-11.23‰,其中灌丛和退耕还林地的δ13CDIC值与DIC浓度呈正比,且雨季较旱季偏高约4‰—5‰。根据δ13CDIC值,结合各植被类型下土壤水DIC浓度与其相应的土壤碳酸盐含量呈正相关,判断旱地、灌丛地、退耕还林地等岩溶土壤水中的DIC主要来自土壤中碳酸盐岩矿物的碳酸溶蚀,即岩溶土壤中存在着碳酸盐岩碳酸溶蚀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壤系统向大气排放的CO2量。
梁轩汪智军袁道先杨平恒贺秋芳
关键词:土壤水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重庆雪玉洞岩溶地下河地球化学敏感性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引用地球化学敏感指数与敏感等值线的概念,对重庆雪玉洞地下河2010年9月~2011年8月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下河水的化学成分受上覆基岩的控制,表现出高Ca2+、低Mg2+的特征,但受季风降雨的影响,水化学在旱、雨季存在较大差异:雨季各监测点[Mg2+]/[Ca2+](摩尔比)为0.018~0.051,旱季[Mg2+]/[Ca2+]为0.038~0.064,雨季要小于旱季;[HCO3-]/[SO42-](摩尔比)雨季为4.86~36.62,旱季为6.23~46.67,表现出高HCO3-低SO24-的特点.岩溶作用的季节性变化使得HCO3-、Ca2+成为最敏感的阴阳离子.由于岩溶区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雨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迅速,致使地下河对农业活动较为敏感,其中以Cl-、NO3-最为突出,敏感指数分别为0.286、0.022,在保护岩溶水资源时应引起重视.旅游活动对地下河的影响较小,主要与景区良好的管理有关,应提倡相关景区向其学习管理经验.做好地下河补给区的岩溶生态系统的管理工作,可发挥岩溶区地下河最大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徐尚全杨平恒殷建军毛海红王鹏周小萍
关键词:地下河地球化学敏感性岩溶区
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内外地下水化学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22个地下水排泄点2005-2009年的水化学监测数据,对比了保护区内、外水化学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区外地下水的pH值较保护区内的要低,但电导率则较高;自然保护区外地下水的Ca2+、Mg2+、Na+、K+、Cl-、NO3-、SO24-、HCO3-浓度中值比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别高27.78 mg/L、3.23 mg/L、3.47 mg/L、0.97 mg/L、2.38 mg/L、9.29 mg/L、15.06mg/L、42.03mg/L;保护区内白云岩地下水的Mg2+/Ca2+(摩尔比)为0.76~1.33,明显比保护区外灰岩、碎屑岩区的高,但保护区外灰岩地下水的Mg2+/Ca2+(摩尔比)较保护区内灰岩区的更高。岩溶地下水系统地球化学的敏感性以Ca2+、HCO3-、NO3-较为敏感,保护区内地下水的平均敏感指数(GSI)GSICa2+为0.097,GSIHCO-3为0.125,GSINO-3为0.008;保护区外地下水的GSICa2+为0.415,GSIHCO-3为0.334,GSINO-3为0.648。护区内所有取样点水质均为I或Ⅱ类;而保护区外地下水因受农业施肥、工业生活污水影响,1、16、19号泉的NO3-浓度偏高,为Ⅴ类,其余为Ⅲ类。总体上,保护区内水质明显优于保护区外,可见设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岩溶水具有积极意义。
王鹏沈立成伍坤宇肖琼周小萍杨平恒
关键词:地下水地球化学敏感性自然保护区重庆金佛山
农业活动对表层岩溶泉溶解无机碳及稳定碳同位素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以农业活动强度不同的3个表层岩溶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泉点溶解无机碳(DIC)及稳定碳同位素(δ13 CDIC)的变化,探讨农业活动对岩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农业活动影响下的柏树湾泉DIC浓度最高(332.45mg/L),少量农业活动影响下的兰花沟泉DIC浓度次之(235.13mg/L),农业活动影响强烈的后沟泉DIC浓度最低(203.52mg/L);随农业活动强度增加,δ13 CDIC值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柏树湾泉(-9.84‰)<兰花沟泉(-8.06‰)<后沟泉(-5.72‰)。进一步分析3个泉点DIC浓度与δ13 CDIC的关系,发现DIC浓度与δ13 CDIC的相关性也与农业活动干扰强度有关,即在无农业活动影响条件下(柏树湾泉),DIC浓度与δ13 CDIC呈较好的正相关,随着农业活动干扰的增强(兰花沟泉),DIC浓度与δ13 CDIC的相关性逐渐减弱,在农业活动干扰强烈时(后沟泉),二者基本无任何相关关系。综上,农业活动不利于岩溶碳汇,在遭受全球变暖威胁的当代,为利于岩溶作用的碳汇效应,岩溶区应退耕还林,以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张笑微周小萍徐尚全王鹏
关键词:农业活动岩溶作用
旅游活动对洞穴环境的影响及洞穴的自净能力研究——以重庆雪玉洞为例被引量:17
2012年
洞穴空气中的CO_2对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沉积和溶蚀有重要的影响。文中基于2010-09-30―10-08对重庆雪玉洞洞穴CO_2浓度、温湿度进行的为期8d的连续监测,并结合"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客流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1)受旅游活动的影响,洞穴内空气CO_2浓度有明显的累积效应;温度变化幅度加大,但没有累积效应;由于地下河和滴水的影响,洞内空气相对湿度一直处于过饱和状态,这是温度没有形成累积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2)由于洞内外温差的影响,洞口处会形成由洞内向洞外流动的气流,使得近洞口处的空气CO_2浓度、温度变化幅度很大。(3)受洞内外气流和地下河的影响,洞穴对空气CO_2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徐尚全殷建军杨平恒周小萍沈立成
关键词:旅游活动自净能力
岩溶作用季节性变化对洞穴沉积物沉积速率的影响研究——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系统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系统为例,通过对2007年2月―2011年9月的水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对洞穴沉积物沉积速率和洞穴CO2浓度的监测,发现雪玉洞地下河水化学成分受围岩的岩溶作用控制,地下河水中的3HCO、Ca2+分别占总离子的84.2%~94.4%,水化学类型为Ca2+-3HCO型。与西南其他岩溶研究区相比,该研究区域由于上覆植被好、枯枝落叶多、土质松软、岩石裂隙发育等因素,促使雨季岩溶作用较旱季异常强烈,雨季地下水中的3HCO、Ca2+和电导率较旱季分别高出20.1%、29.9%和16.5%。洞穴滴水在滴落过程中释放出CO2,导致洞穴CO2浓度升高,但由于雨季水源较旱季更为充裕(洞内表现为滴水增多),因而雨季的洞穴沉积速率较旱季高82.5%。雪玉洞内温度稳定、水汽饱和以及CO2浓度较高,使得岩溶沉积不易风化、色白如玉。
徐尚全殷建军王晓晓杨平恒毛海红沈立成
关键词:岩溶作用地下水化学洞穴沉积物沉积速率
喀斯特山地不同土地利用对表层岩溶泉水化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选取南川喀斯特山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灌草丛、耕地、石漠化地)下的表层岩溶泉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个泉水进行一个水文年的水温(t)、pH、电导率(EC)、HCO3-、NO3-、SO42-、Cl-、Ca2+、Mg2+、Na+、K+等水化学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3个泉水的t、pH、EC及主要阴阳离子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在t、EC及NO3-、SO42-、Cl-、Na+浓度上,表现为灌草丛泉水<耕地泉水<石漠化地泉水,在K+浓度上,表现为耕地泉水>石漠化地泉水>灌草丛泉水。3个泉水HCO3-+Ca2+占所测9种主要离子的比例分别为87.1%,71.8%,62.9%。泉水的HCO3-浓度及HCO3-+Ca2+占所测定的9种主要离子的比例由灌草丛泉水→耕地泉水→石漠化地泉水逐渐减少。这说明EC、NO3-、SO42-、Cl-、Na+、HCO3-等泉水水化学指标可以作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指标。
林明珠谢世友衡涛
关键词:喀斯特山地土地利用水化学
高精度在线示踪技术在岩溶地下水文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13年
应用在线检测技术,根据示踪剂浓度连续变化的形态特征,对地下水含水介质、地下水运移特征进行分析,已成为当今国际水文地质调查研究的重要方向和发展趋势。本文对这种高精度在线监测的示踪技术的原理、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以重庆市彭水县神龙谷至安家天窗段地下河示踪试验为例,探索高精度地下水示踪方法在岩溶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试验证明,神龙谷地下河与安家天窗之间存在水力联系;示踪剂回收率为20.391%,表明神龙谷地下河还有其它岩溶管道存在;利用Qtracer2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可分析含水介质空间形态,获取其它水力参数。
徐尚全王鹏焦杰松黄山松杨平恒
关键词:水文地质调查岩溶地区
降雨条件下岩溶泉水中悬浮颗粒物的运移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降雨期是揭示岩溶地下水系统物质能量输入和输出的重要阶段.以重庆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出口姜家泉为例,监测了降雨条件下泉水中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分布,辅助以水文地球化学手段,对岩溶地下水悬浮颗粒物的运移特征和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降雨初期,由于外源物质的输入,泉口渠道地表水中0~11μm悬浮颗粒物的数量急剧升高;而后当地下水主要靠岩溶裂隙水补给时,泉水中0~11μm悬浮颗粒物的数量升高,再悬浮作用占到主导地位;继而雨水补给整个流域地下水系统,稀释作用占主导地位时,泉水中0~4μm悬浮颗粒物的数量升高,地下水悬浮颗粒物为外源物质.由于研究区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降雨强度,悬浮颗粒物的临界粒径为4μm,对于泉水是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可能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杨平恒刘子琦贺秋芳
关键词:降雨岩溶泉水悬浮颗粒物运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