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0633)
-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 相关作者:徐天任红陈楠杨丽左晶晶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膜溶质转运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成熟的治疗方式之一,腹膜溶质转运功能不仅影响患者的透析充分性,也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患者透析起始的腹膜转运功能以及进入透析后腹膜转运速率的变化均存在较大异质性。不同地区及人种的腹膜转运速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各种因素刺激下,炎症因子及促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产物增加,导致腹膜血管血流改变,血管新生及血管病变,最终因有效腹膜血管表面积增加而致腹膜转运率升高。近年来,部分学者采用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的方法探查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等炎症因子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RAG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细胞因子与腹膜溶质转运率变化的相关性。现有的研究已提示遗传机制在腹膜小分子溶质转运中的作用,但尚需在不同人群及人种中验证。这有助于了解影响腹膜转运功能的基因特点,为腹膜转运功能的研究及改善腹膜转运功能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林涛陈楠
- 关键词:腹膜溶质转运
- 166例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情况问卷调查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危险因素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受照顾情况、卫生情况、生活质量和家庭经济状况,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瑞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66例稳定透析、随访规律、腹膜透析时间〉3个月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展开问卷调查。结合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腹膜透析随访评估和腹膜炎发生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寻找腹膜炎危险因素。结果166例腹膜透析患者中男性占103例(62.4%),初始透析年龄平均为(57.88±17.31)岁,至2015年12月底期间曾发生腹膜炎者达55人(33.13%)。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是年龄(OR=1.054,95%CI1.007~1.104,P=0.025)、血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P=0.033,95%CI1.003~1.090,OR=1.045)、花费对家庭影响(OR=0.371,95%CI0.149-0.923,P=0.037)。腹膜炎组与非腹膜炎组相比,透析龄更长(Z=-6.796,P〈0.001),尿素清除指数(kt/v)(Z=-2.174,P=0.030)、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值更高(Z=-2.286,P=0.022),患者参与社会工作学习的比率更高(P=0.037)。结论本研宄中腹膜透析患者的受照顾情况、卫生情况、生活质量基本良好,腹膜透析花费对大部分家庭处于可接受水平;腹膜透析患者初始透析年龄大、透前25-OH-D3较高是腹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观认为腹膜透析支出对家庭经济影响大者腹膜炎发生率低;社会生活的高参与度(患者能正常参与社会工作学习)、透析龄长、腹膜透析溶质清除不足等也可能影响腹膜炎发生。
- 左晶晶任红徐天黄晓敏张春燕杨丽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问卷调查
- CD105在评价腹膜透析腹膜新生血管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CD105在标记腹膜透析腹膜新生血管中的价值。方法 48只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对照组(8只)、尿毒症组(8只)、正常腹透组(8只)和尿毒症腹透组(24只,再分为1、2、3亚组,每亚组8只)。采用尿毒症大鼠制作腹膜透析的动物模型。各组大鼠均留取脏层腹膜、壁层腹膜、肝脏皱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及其连接。各组大鼠处死前,取脏层腹膜标本予CD105免疫荧光染色并计算血管数。采用Western印迹法在蛋白水平检测腹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的表达量。结果 5/6肾切除术后12周,尿毒症组和尿毒症腹透组大鼠的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均较同组术前显著升高(P值均<0.01)。腹膜透析过程对实验大鼠的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尿毒症腹透2亚组和尿毒症腹透3亚组腹透液留腹4h时的透出液肌酐与留腹前血浆肌酐的比值(4hD/P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尿毒症组(P值均<0.01),前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出现超滤衰竭。免疫荧光CD105染色结果示,尿毒症腹透1亚组的新生血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尿毒症腹透2亚组显著多于正常腹透组和对照组(P值分别<0.05、0.01),尿毒症腹透3亚组显著多于尿毒症腹透1亚组(P<0.05)。尿毒症组与对照组间、尿毒症腹透3亚组与尿毒症腹透2亚组间新生血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尿毒症腹透2亚组和尿毒症腹透3亚组大鼠的腹膜VE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尿毒症腹透1亚组与其他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D105可以作为腹膜透析腹膜新生血管较好的检测指标,为腹膜血管新生的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新的有效的检测手段。
- 严富洪徐天谢静远任红陈楠
- 关键词:CD105腹膜透析血管新生超滤衰竭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危险因素及mTOR在腹膜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 过去二十年间发生终末期肾衰的人群迅速增长,2013年USRDS(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1年腹透人口增长了超过百分之五十。2011年终末期肾衰人群为61...
- 左晶晶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腹膜纤维化雷帕霉素
- 文献传递
- mTOR通路在腹膜纤维化的作用及PWV对腹透患者CVD的预测价值
- 本研究旨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人群中寻找防治腹膜纤维化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方法,从多方面干预PD相关并发症以进一步改善PD患者预后。第...
- 徐天
- 关键词:腹膜纤维化蛋白组学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