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4-2-NY-47)
- 作品数:3 被引量:47H指数:3
- 相关作者:岳旺周三杨志宏刘占涛余天真更多>>
-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北海道医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野生大豆、黑豆和大豆的异黄酮类成分比较被引量:30
- 2008年
- 野生大豆主产于中国,古时为珍贵药材,但现代将其作药用的研究较少。以同样种植条件下收获的野生大豆、黑豆和大豆为材料,用HPLC法、凯氏定氮法和索氏残渣法分别测定其大豆异黄酮、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此比较野生大豆、黑豆和大豆的药用价值。结果表明:12种大豆异黄酮类组分的总含量大小顺序为:野生大豆>黑豆>大豆;野生大豆和黑豆中黄豆苷和染料木苷含量特别突出,而且其相应的苷元含量也较高,大豆中则是丙二酰基化的黄豆苷和丙二酰基化的染料木苷含量特别突出,而其相应的苷元组分含量极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三种大豆的不同品种,大豆异黄酮总含量与其百粒重和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结果说明野生大豆的药用研究应受到重视。
- 周三关崎春雄岳旺泽聪子杨志宏
- 关键词:野生大豆黑豆大豆大豆异黄酮
- 山东产野生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该实验建立了HPLC测定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I)活性的方法,并对山东产野生大豆(G.soja)与同地区产的黑豆和黄豆(G.max)的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差异进行了比较。用耦合了胰蛋白酶的亲合色谱柱对野生大豆的STI进行分离纯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3种大豆的STI含量;PCR结合TA克隆技术对野生大豆STI中的Kunitz型(KSTI)蛋白基因编码区的氨基酸顺序进行初步测定。结果发现,山东产野生大豆的STI活性和含量均高于同地区产的黑豆和黄豆;山东产野生大豆的KSTI蛋白基因编码区的氨基酸顺序与已知的Tia型基本一致,仅第59位氨基酸由于单核苷酸的置换发生了Ser→Thr的转变,此位置位于活性中心附近。研究表明,山东产野生大豆胰蛋白酶抑制活性较强,且含量高。
- 杨志宏周三关崎春雄岳旺国永史郎淵瀨友祥浅津なをみ
- 关键词:野生大豆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HPLCPCR
- 盐生野大豆的异黄酮积累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14
- 2007年
- 以自然生长在盐碱地上的野大豆(Glycine soja)和不耐盐的栽培大豆(G.max)为材料,测定了它们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叶片、根部和种子的异黄酮含量,并测定了它们叶片的L-苯丙氨酸含量和苯丙氨酸裂解酶(PAL)活性,还测定了它们根部的结瘤量和固氮酶活性。通过两者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大豆异黄酮代谢和盐渍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盐渍处理不抑制盐生野大豆PAL酶的活性,其大豆异黄酮大量积累;相反,盐渍处理明显抑制栽培大豆PAL酶活性,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减少,而大豆异黄酮合成前体L-苯丙氨酸积累。结果还显示:在盐渍条件下,盐生野大豆根部异黄酮积累的同时,其根瘤结瘤量较多,且固氮酶活性也较高;而栽培大豆随着其根部异黄酮的减少,其根瘤结瘤量大大减少,且固氮活性大大下降。野大豆和栽培大豆的这些差别说明:盐生野大豆积累大豆异黄酮有其生态学意义,这很可能是野大豆通过异黄酮次生代谢途径适应盐渍环境的一种重要机制。
- 周三周明张硕刘占涛赵永娟余天真岳旺
- 关键词:栽培大豆大豆异黄酮盐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