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08SFB3023)

作品数:5 被引量:191H指数:5
相关作者:杨代雄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侵权
  • 2篇侵权责任
  • 2篇侵权责任法
  • 2篇民事
  • 2篇民事责任
  • 2篇民事责任能力
  • 1篇代理
  • 1篇动产
  • 1篇有权
  • 1篇中华人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善意
  • 1篇善意取得
  • 1篇所有权
  • 1篇条款
  • 1篇土地所有权
  • 1篇农村
  • 1篇农村集体土地
  • 1篇农村集体土地...
  • 1篇前提性

机构

  • 5篇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

  • 5篇杨代雄

传媒

  • 2篇法学论坛
  • 1篇中国法学
  • 1篇法商研究
  • 1篇法律科学(西...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适用范围视角下民事责任能力之反思--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2条被引量:18
2011年
一方面,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范围不限于侵权责任;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侵权责任都适用民事责任能力。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范围不应以责任的发生原因如侵权行为、违约行为等为界定标准,而应以归责原则为界定标准,即仅适用于实行过错责任原则的民事责任,不适用于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民事责任。民事责任能力在本质上是过错能力,是致害人的行为构成过错行为的法律前提,民事责任能力制度是过错责任原则的"配套设施"。我国现行法中的民事责任能力制度存在诸多缺陷,需要加以完善。
杨代雄
关键词:民事责任能力未成年人精神障碍者侵权责任
使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效果——法律行为主体的“名”与“实”被引量:69
2010年
使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使用未特定化的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借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以及冒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认定使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效果时,应当综合考量相对人的意愿、名义载体的意愿、相对人是否善意以及名义载体是否有重大过错等因素,这四个因素构成法律效果的判定基准体系。
杨代雄
关键词:代理法律行为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程序建构及其限度——关于农村土地物权流转制度的前提性思考被引量:22
2010年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性质上属于私权,但我国现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并不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在未来立法中应当赋予其完整的权能并为其建构具备可操作性的行使程序,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土地物权流转制度。当前乡村社会环境与农民的法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决定了农村土地物权流转制度只能采用渐式的变革模式。
杨代雄
关键词:土地所有权
重思民事责任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兼评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2条被引量:28
2012年
民事责任能力在本质上是广义民事行为能力的一种,与狭义民事行为能力即法律行为能力并列,它是当事人对其过错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前提。广义民事行为能力概念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我国民法学者对其进行批判是因为对其历史脉络缺乏了解。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应采抽象标准与具体认定相结合主义。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2条存在诸多缺陷,应通过法律解释或修订予以完善。
杨代雄
关键词:民事责任民事行为能力侵权责任法
准不动产的物权变动要件——《物权法》第24条及相关条款的解释与完善被引量:61
2010年
通过对《物权法》第24条及相关条款进行文义解释与逻辑解释可知,准不动产物权(抵押权除外)的设立与转让实行"交付生效+登记对抗"的规范模式。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导致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的解释结论限制了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将来把《物权法》编入民法典时,应当对第24条、106条进行相应的修改。
杨代雄
关键词:物权变动善意取得民法解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