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780)
- 作品数:5 被引量:331H指数:4
- 相关作者:余力生黄魏宁静媛媛王军许珉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耳后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葡聚糖的可能转运途径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进入内耳的可能途径。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分子量为3 000~5 000,20μl)为示踪剂,将200只出生24h内的昆明乳鼠随机分为耳后对照组[5mg/ml的葡聚糖(Dextran)20μl耳后注射]、耳后实验组(5mg/ml的FITC-Dextran 20μl耳后注射)、肌注对照组(5mg/ml的葡聚糖20μl肌肉注射)、肌注实验组(5mg/ml FITC-Dextran 20μl肌肉注射),每组50只;于给药后0min、5min、15min、30min、1h、3h、5h、7h、12h、24h处死动物,取其头颅做冰冻切片,应用激光共聚焦成像技术观察分析荧光示踪剂在乙状窦、内淋巴囊及耳蜗的分布及强度变化,以实验组与相应对照组荧光强度比值为强度值。结果肌注实验组乙状窦在给药后3h、内淋巴囊及耳蜗在给药后12h可检测到荧光强度轻度增高,其余各部位各时间点均未检测出明显荧光增强。耳后实验组耳后注射示踪剂后,乙状窦、内淋巴囊分别在给药后即刻、耳蜗在给药后30min可观察到荧光信号,随后荧光强度随时间延长依次升高,乙状窦、内淋巴囊、耳蜗的荧光强度达峰值时间分别为给药后5~15、30、60min,到12小时强度均再次小幅度升高。结论药物在耳后注射较肌肉注射更易于进入内淋巴液,可能径路为:示踪剂首先通过局部循环和局部渗透至乙状窦内富集,随后通过乙状窦与内淋巴囊间的脉络关系进入内淋巴液,最终逆内淋巴浓度梯度作用于内耳。
- 刁桐湘余力生静媛媛韩琳郑宏伟
- 耳蜗传入通路在耳蜗信号编码中的意义被引量:4
- 2011年
- 随着人工耳蜗技术的广泛开展,人们试图用电刺激产生的听觉现象来模拟听觉生理过程,这也是目前在毛细胞损伤后重建听觉的唯一有效途径。事实上,听神经对声刺激和电刺激的反应性质有很多差异,即电刺激产生的听觉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如频率选择性差、动态范围狭窄、电刺激的空间分布比较弥散、时间锁相特性差等,提示听觉系统对于声刺激,
- 陈熹余力生李兴启
- 关键词:人工耳蜗技术听觉系统信号毛细胞损伤生理过程
- 中国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277
- 2013年
-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化临床研究方法,统一设计、统一方案进行前瞻性临床多中心研究。收集年龄在18~65周岁之间,病程在2周以内,未经任何相关医疗处理的突发性聋患者,按照听力曲线分为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和全聋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有四种不同治疗方案,根据统一设计的随机表,随机选取其中一种方案进行治疗。其中低中频下降型为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泼尼松、巴曲酶(东菱迪芙)及其组合;中高频下降型为利多卡因、泼尼松、金纳多及其组合;平坦型或全聋型为东菱迪芙、金纳多、泼尼松及其组合。结果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全国33家医院共收集符合入组条件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1024例,其中男性492例(48.05%),女性532例(51.95%)。年龄为19—65岁,平均(41.2±12.8)岁。按照听力曲线分型,低中频下降型205例(20.02%),高频下降型141例(13.77%),平坦型402例(39.26%),全聋型276例(26.95%)。各种类型的总有效率:低中频下降型最高,为90.73%;平坦型次之,为82.59%;全聋型为70.29%;中高频下降型为65.96%;各型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1.58,P=0.000)。1024病例中,痊愈378例(36.91%),显效229例(22.36%),有效198例(19.34%),无效219例(21.39%);总有效率为78.61%。糖皮质激素对各型突聋均有效,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结论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的突发性聋患者预后差异很大,根据听力曲线进行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低中频下降型疗效最好,平坦型次之,中高频下降型和全聋型效果不佳。
- 无余力生杨仕明韩东一郑虹张榕王海波郑亿庆任基浩林鹏王军高志强吴皓韩德民陈锡辉殷善开董明敏张劲柯星星胡国华赵晓埝姜学钧孙建军许珉邱建新邱建华孙敬武王宁宇刘月辉郭玉芬周慧芳迟放鲁孔维佳黄魏宁刘稳潘滔
- 关键词:听觉丧失测听法纯音随机对照试验
- 梅尼埃病内淋巴积水影像学测定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采用经咽鼓管鼓室内导入造影剂钆喷酸葡胺稀释液、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磁共振扫描(three dimensional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FLAIR MRI),探讨梅尼埃病内淋巴液截面积的测定方法。方法 5例梅尼埃病患者和10名健康受试者经咽鼓管鼓室内导入钆喷酸葡胺稀释液、24h后行内耳3D-FLAIR MRI。耳蜗部采用斜矢位蜗轴截取平面,测量耳蜗底转内淋巴间隙和总淋巴间隙面积;前庭部采用冠状位前庭长轴垂直截取平面,测量前庭部内淋巴间隙(椭圆囊和球囊的面积之和)和总淋巴间隙。结果 5例梅尼埃病患者单侧患耳和10名健康受试者受试耳的内耳3D-FLAIR MRI显示内耳的耳蜗、前庭和(或)半规管的外淋巴间隙广泛可见造影剂钆增强区影,可以区分内、外淋巴间隙的边界和清晰显像内淋巴间隙的情况。5例梅尼埃病患者的耳蜗和前庭部的内淋巴间隙评定值分别为0.36±0.08和0.40±0.12;全组梅尼埃病患者(5例)和健康受试者(10名)之间耳蜗的内淋巴间隙评定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咽鼓管鼓室内导入造影剂钆、内耳3D-FLAIR MRI,采用客观统一的内淋巴间隙核磁采集和测定方法可以评定梅尼埃病内淋巴积水的情况。
- 刘芳余力生黄魏宁王振常陈青华
- 关键词:梅尼埃病磁共振成像咽鼓管
- 7.0T磁共振成像观察耳后给药促进药物进入内耳的可行性被引量:46
- 2012年
- 目的借助磁共振成像系统,观察新给药方式耳后给药,药物在内耳的吸收过程,探讨耳后给药治疗内耳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12只白色红目豚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耳后注射造影剂,一组静脉注射造影剂。7.0T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在给药前、给药后0.5h、1h、2h、3h、4h、6h、8h、12h、24h、48h,分别进行磁共振T1加权像成像。测量右侧耳蜗底转鼓阶的信号强度,描绘信号-时间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对比耳后组与静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耳后组与静脉组信号-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8.14×105及36.17×105,耳后组面积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给药治疗内耳疾病是可行的,局部疗效好,全身并发症少,便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 李晶兢余力生夏睿郜发宝骆文龙静媛媛
- 关键词:内耳外淋巴液给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