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767)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赵长青祁雪萍索利敏安云芳申慧梅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麦克马斯特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鼻炎
  • 2篇变应性
  • 2篇变应性鼻炎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性疾病
  • 1篇异基因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哮喘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特异性免疫

机构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麦克马斯特大...

作者

  • 5篇赵长青
  • 2篇索利敏
  • 2篇祁雪萍
  • 1篇薛金梅
  • 1篇杨平常
  • 1篇王金辉
  • 1篇梁爱华
  • 1篇何韶衡
  • 1篇申慧梅
  • 1篇安云芳

传媒

  • 2篇中国眼耳鼻喉...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树突状细胞参与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近20年以来的研究使人们对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新的认识,随之带来了临床治疗的进步,如变应性鼻炎的分型与分度,疫苗脱敏治疗等。但是要揭开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神秘面纱,尚待时日。
赵长青索利敏何韶衡杨平常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呼吸道过敏性疾病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4参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索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4 (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molecule4,TIM4)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AR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方法 BALB/C雄性实验小鼠21只完全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AR组及TIM4抗体干预组.AR模型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进行基础致敏和鼻腔局部滴鼻激发;采用行为学观察结合免疫学及鼻黏膜HE染色进行AR评估和监测.通过免疫荧光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研究TIM4在不同组别小鼠鼻黏膜局部的表达.以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的数据分析.结果 小鼠AR模型制作成功.AR组、对照组、TIM4抗体干预组小鼠鼻黏膜TIM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29±3.80、0.51 ±0.60、1.64±0.98,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6,P<0.05);AR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IM4抗体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50、8.027,P值均<0.05);而对照组与TIM4抗体干预组之间TIM4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3,P>0.05).AR小鼠鼻黏膜局部高表达TIM4,其表达部位主要集中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下层.结论 TIM4在AR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抑制TIM4的表达,可能可以延缓或部分逆转AR的病理过程.
祁雪萍索利敏赵长青杨平常
关键词:膜蛋白质类小鼠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单一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变应性鼻炎(AR)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常年性AR患者分为SIT组和药物治疗组。SIT组30例,根据皮肤点刺试验分为SIT-1组(仅对屋尘螨过敏)和SIT-2组(对包括屋尘螨在内的2种或以上变应原过敏),均接受皮下注射屋尘螨变应原进行SIT;药物治疗组35例,按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指南给予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等规范药物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开始治疗至疗程达1年后的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SIT组症状及药物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但SIT-1组和SIT-2组间疗效未见明显差异(P>0.05);SIT组的症状及药物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一屋尘螨变应原SIT对AR短期是安全、有效的。
王金辉申慧梅赵长青
关键词:特异性免疫治疗鼻炎变应性屋尘螨
基于GenMAPP的气道变应性疾病基因芯片实验差异基因的功能路径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变应性鼻炎并发哮喘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利用GenMAPP软件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与SAR并发哮喘患者鼻黏膜组织Affymetrix寡核苷酸芯片表达谱结果进行分析。首先筛查差异表达基因,然后对差异基因做数据库检索,并对其生物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在38 500多个基因中(47 000个转录本中),SAR并发哮喘者,其鼻黏膜发生4倍以上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689个,其中有233个基因表达上调,456个基因表达下调。MAPPfindder分析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了69条生物路径。其中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间作用路径中差异表达基因最多,且在此路径中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变应性鼻炎并发哮喘患者中较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表达均发生显著上调。结论:变应性鼻炎及其并发哮喘过程中许多生物路径参与此过程,其中CXCL12/CXCR4相互作用构成的反应轴在气道变应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薛金梅赵长青梁爱华
关键词:寡核苷酸芯片生物信息学趋化因子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鼻窦炎、鼻息肉治疗对哮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21例、保守治疗7例。结果 21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愈11例、好转6例、无效3例、复发1例,治愈率为52.4%、有效率为80.9%;合并的哮喘症状好转15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1.4%;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支气管哮喘均有效13例,有效率为61.9%。保守治疗的7例中,鼻窦炎好转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14.3%;哮喘好转2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28.6%。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支气管哮喘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后,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的发生。
祁雪萍安云芳赵长青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哮喘鼻内镜鼻窦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