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671004)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作者:姜启川秦庆东赵宇光任露泉许振明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篇原位合成
  • 1篇球状
  • 1篇热力学分析
  • 1篇相变
  • 1篇共晶
  • 1篇共晶体
  • 1篇合金
  • 1篇合金系
  • 1篇奥氏体
  • 1篇奥氏体-贝氏...
  • 1篇贝氏体
  • 1篇贝氏体相变
  • 1篇SI
  • 1篇TIC颗粒
  • 1篇
  • 1篇MN
  • 1篇TIC

机构

  • 1篇吉林工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姜启川
  • 1篇何镇明
  • 1篇任露泉
  • 1篇赵宇光
  • 1篇许振明
  • 1篇秦庆东

传媒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1篇199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Fe-C-Ti-Mn合金系中TiC原位生成反应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12
2004年
根据溶液热力学理论对Fe C Ti Mn体系中TiC增强体的原位合成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计算表明,体系中TiC优先于Fe3C和Fe2Ti形成,且在热力学上比Fe3C和Fe2Ti稳定。多数情况下,TiC基体合金在液态未凝固时即可形成,而Fe3C和Fe2Ti则是在合金凝固和冷却过程中才有可能析出。随C含量增加,形成TiC和Fe3C的可能性增大;随Ti含量增加,形成Fe2Ti的可能性增大,而形成Fe3C的可能性减小;高Ti高C时,有利于形成TiC,高Ti低C时有利于形成Fe2Ti;高C低Ti时有利于形成Fe3C;添加适量的Mn既可有效抑制Fe3C的形成,又明显降低TiC的合成温度,使大多数TiC的合成反应发生在合金熔体充满铸型后的冷却、凝固过程中,可能解决TiC过早析出、熔体粘度增大、充型困难等问题。
赵宇光姜启川任露泉秦庆东
关键词:TIC颗粒原位合成
Si对团球状共晶体奥氏体-贝氏体钢中贝氏体相变的影响
1999年
在热力学、动力学的基础上,从贝氏体铁素体在奥氏体贫碳区切变机制出发,研究了Si 对团球状共晶体奥贝钢中贝氏体相变的影响. 并提出了Si 促使奥氏体贫碳区的形成,有利于贝氏体切变的新观点.
许振明姜启川何镇明
关键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