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JY113)

作品数:32 被引量:177H指数:8
相关作者:林玲葛明赵素萍余娟娟王成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出口
  • 5篇生产网络
  • 5篇全球生产网络
  • 5篇贸易利益
  • 5篇附加值
  • 4篇对外贸易
  • 4篇失衡
  • 4篇投入产出表
  • 4篇全球价值链
  • 4篇价值链
  • 4篇产出表
  • 3篇人民币
  • 3篇人民币汇率
  • 3篇贸易失衡
  • 3篇汇率
  • 3篇GTAP
  • 2篇中国出口贸易
  • 2篇中国对外贸易
  • 2篇中美贸易
  • 2篇实体经济

机构

  • 30篇武汉大学
  • 11篇四川外国语大...
  • 6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27篇林玲
  • 13篇葛明
  • 11篇余娟娟
  • 11篇赵素萍
  • 4篇王成
  • 2篇余罡
  • 2篇陈继勇
  • 1篇佘群芝
  • 1篇孙腾
  • 1篇陈妹

传媒

  • 5篇世界经济研究
  • 4篇国际贸易问题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国际经贸探索
  • 2篇亚太经济
  • 1篇商业时代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教育与经济
  • 1篇当代财经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财经科学
  • 1篇经济与管理
  • 1篇国际商务(对...
  • 1篇技术经济
  • 1篇投资研究
  • 1篇西安财经学院...

年份

  • 6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信贷配给失衡是否会导致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失衡?
2014年
本文在放松信贷配给行业均衡性的基础上,利用VAR模型考察了我国1994-2012年间信贷配给结构对服务贸易及货物贸易影响差异,在此基础上判断我国信贷配给的行业非均衡性是否引起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能力的不足进而造成了出口贸易结构的失衡,得出结论:中国信贷结构更加有利于货物贸易的出口增长,而对服务贸易的出口促进效应不显著。随着这种非对称性信贷机制的不断强化,我国货物贸易的出口能力将远大于服务贸易的出口能力,进而导致出口贸易结构的失衡。
余娟娟佘群芝
关键词:信贷配给服务贸易货物贸易
基于附加值贸易统计的中国对外贸易失衡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基于最终消费品价值分解的视角,文章通过拓展附加值贸易统计模型,利用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数据库测度了中国附加值贸易失衡的规模大小、国别来源和行业结构,并与总值统计结果1比较分析发现:(1)中国单边贸易净额并没有发生变化,2011年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2)双边贸易失衡结构有所改善,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双边顺差或者逆差规模均大幅度下降,而最大顺差额仍来自美国;(3)外贸失衡主要来自基础产业和制造业部门,服务业部门失衡额较小但增长速度很快;从要素禀赋结构来看喜忧参半,劳动密集型行业顺差额大规模下降,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大幅度上升,但知识密集型行业净额又有所减少。因而,促进外汇储备合理配置、深入调整外贸国别结构、持续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等将有助于中国对外贸易环境和质量的改善。
葛明林玲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贸易失衡
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的行业差异——引入贸易附加值的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全球生产网络中,出口行业的贸易附加值水平是影响汇率出口传递效应的重要变量,附加值越大,汇率出口传递效应越明显;附加值越小,汇率出口传递效应越不完全。在我国大部分出口行业附加值水平偏低的情况下,汇率波动将通过进口中间产品的成本变化显著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波动,最终造成汇率的不完全传递。由于各行业贸易附加值的不同,这种不完全汇率传递效应在贸易附加值较低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表现最为明显,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最后是资源密集型产品。
余娟娟林玲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人民币汇率出口传递效应被引量:2
2013年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及其引发的中间产品贸易的盛行可能通过生产成本的变化抵消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而导致汇率的不完全传递。本文在汇率传递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VSS指标,并通过VAR模型比较了1994-2010年间垂直专业化分工模式下的出口收入与传统分工模式下的出口收入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敏感系数,得出的结论是:相比传统分工模式,垂直专业化模式下出口收入对汇率波动表现得更为迟钝,垂直专业化分工具有弱化汇率出口传递弹性的潜在效应。据此,本文认为中国的汇率悖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国际分工的结果,在国际生产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试图利用汇率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效果将被弱化。
余娟娟林玲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分工人民币汇率
中国产业间关联程度及经济距离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应用改进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各产业部门间的经济联系程度和经济距离。结果表明:就与整体国民经济的经济联系而言,农业、采选业、商业服务业的推动作用较强,轻工业、建筑业的拉动作用明显,重工业和电力热力业两方面作用都很显著。应用产业间关联程度分析方法后发现:采选业的供给推动作用明显,轻工业的需求拉动作用较强,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其它产业表现出明显的依赖性。应用产业间经济距离分析方法后发现:采选业、农业前向经济联系距离较大,轻工业、建筑业后向经济联系距离较长,重工业、电力热力业位于产业链的中心位置,商业服务业和其它服务业前、后向经济联系距离都较短。
赵素萍林玲葛明
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利益获取机制构建研究
2012年
在对外贸易的战略周期中,如何持续高效均衡地获取贸易利益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动态工程,它不仅包括历史收益的积累,还包括现实利益的维护及预期利益的拓展。后危机时代既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跃升期,又是中国十二五战略规划的实施期,本文在把握这一时代契机的基础上构建持续高效均衡获取贸易利益的动力机制、维护机制、拓展机制,从而更好地满足中国对外贸易的利益诉求。
林玲余娟娟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贸易利益动力机制
参与全球价值链会拉大收入差距吗——基于各国后向参与度分析的视角被引量:21
2016年
本文基于WIOD投入产出表及社会经济统计账户表中的数据,分别测算了各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国内工资收入差距水平,以此研究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本国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在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本国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国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与本国高低技术工人工资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即各国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合作有助于缩小本国国内的收入差距,且这一负向关系并不随着出口产品类别的不同或出口国家发展程度的差异而有所改变。此外,在产品类别上,相较最终产品而言,各国中间产品后向参与度的提高对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在不同国家间,发达国家最终产品后向参与度的提升带来的影响更大,而发展中国家的这一负向关系则更明显地体现在中间产品的后向参与度上。
林玲容金霞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工资收入差距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中国出口价值来源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贸易转移"和"贸易折返"问题日趋严重,"总值"统计难以追踪出口价值的来源与利益分配。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和MRIO分析框架,从增值构成、国别贡献、商品结构、产业变动四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出口额的GVC来源,结果表明: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呈现"U"型轨迹,近1/4的价值由国外提供;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贡献比较高,发展中国家占比有所提升;中国嵌入GVC的程度不断加深,中间产品贸易贡献的价值逐步提高;主要出口产业国内增加值率较低,且整体趋于下降态势。因而,中国出口增长既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也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风险。
赵素萍葛明林玲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的中国对外贸易统计研究——兼与海关统计方式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生产网络全球化背景下,贸易转移和折返问题日益突出,海关统计能否真实反映一国在进、出口中创造的价值,受到广泛质疑。在理论模型逻辑演绎的基础上,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框架,构建了两国间增加值贸易模型和海关统计模型,两相比较发现:由于出口国外增加值和进口国内增加值的存在,海关统计会以相同的绝对额高估一国的进、出口价值,进而双倍虚大贸易总额,但并未改变一国真实的对外贸易失衡状况。在此基础上,依据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文章测度并比较分析了两种统计方式下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在17年间,相对于海关统计额,增加值进口、出口、总额的均值分别下降了29.8%、23.8%和26.5%,但贸易差额和贸易地位并未改变。
陈继勇余罡葛明
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海关统计
劳动力减少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被引量:7
2014年
针对我国劳动力的减少,运用GTAP模型模拟分析了劳动力减少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发现劳动力减少会降低我国福利水平、GDP和居民收入,带来劳动力价格的升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价格升高、产出和出口减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当非技术劳动力减少5%时,技术劳动力增加15.4%,能有效应对劳动力减少的不利影响,且劳动力质量的这种提升会带来非技术劳动力价格的升高,非技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价格上升,其产出与出口减少;技术劳动力价格的下降,技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产品价格下降,其产出与出口增多。模拟结果一方面表明劳动力减少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肯定了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实现非技术劳动力向技术劳动力转化以应对劳动力减少这一措施的有效性。
林玲王成
关键词:劳动力供给GTAP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