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976)
-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韶菁杨洪军李德凤高健吴传鸿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河北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介素-1β转化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筛选具有白介素-1β转化酶(ICE)抑制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通过体外克隆ICE原酶全长基因、质粒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等方式,应用酶与特异性底物的荧光反应,建立ICE抑制剂高通量筛选平台;通过紫外、质谱及核磁等理化数据分析对所筛选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同时进行了初步的药理毒理学活性验证。结果筛选得到1种具有较强ICE抑制活性的化合物LX1986,该化合物与已知化合物棕曲菌素D(Aspochalasin D)结构相同。结论 LX1986为活性较强的微生物来源ICE抑制剂,其抑制活性为首次报道。
- 苏培瑜杨更亮张华路新华李韶菁
- 关键词:高通量筛选纯化
- 神经血管单元信号通路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脑缺血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针对脑缺血保护研究逐渐从单一的神经保护转变为对神经和血管整体的保护,并由此提出了神经血管单元的概念。鉴于目前治疗脑缺血的药物仍存在诸多局限性,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神经血管单元研究目前仍是热点,其涉及到许多分子水平上的信号传递,而基于这些的信号通路至今仍未明确。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神经血管单元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作一综述,希望有助于更进一步认识神经血管单元。
- 张宁李韶菁余红韩淑英李德凤杨洪军
-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血管单元血脑屏障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 益气解毒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方及其各组分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照组(4 mg/kg)和益气解毒方、人参总皂苷、黄连素、栀子苷各高、中、低3个剂量组(25、5、1 mg/kg)。大鼠行中动脉栓塞(MCAO)手术前15 min灌胃给药或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手术后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制备缺血侧脑组织线粒体悬液并对其形态及功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气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及单个组分高剂量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各给药组线粒体的功能均得到不同水平的改善,均可不同水平的改善损伤线粒体的功能;益气解毒方与单组分相比,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及损伤线粒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结论益气解毒方可发挥较好的线粒体保护作用,可能是其发挥抗脑缺血、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重要机制,且相对于3个单一组分(人参总皂苷、黄连素、栀子苷)而言,由3个组分组合而成的益气解毒方对各项指标均发挥着相对较好的药理效应,说明益气解毒方组合用药,与单组分给药相比,可更好的发挥整合治疗作用。
- 文丽梅李韶菁吴传鸿高健王军玲段飞鹏黄志英李德凤马超英
- 关键词:益气解毒方人参总皂苷缺血性脑中风线粒体
- 山葡萄素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研究
- 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今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病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目前认为AS病因相对复杂...
- 李韶菁黄峰蓝希杜冠华
- 解偶联蛋白在脑缺血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s,UCPs)是一类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阴离子载体蛋白,属于线粒体载体蛋白超家族。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确认UCPs同系物为5种,即UCP1~UCP5,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含有UCP2,UCP4和UCP5 3种亚型,已经证实其对于脑缺血后的氧化应激、线粒体膜电势及ATP绝对水平的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将UCPs在脑缺血疾病中相关作用进行综述,希望可以为脑缺血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吴传鸿李韶菁杨洪军陈畅张宁李德凤
- 关键词:解偶联蛋白中枢神经系统线粒体脑缺血
- 代谢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2年
-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系统研究机体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尤其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代谢指纹图谱分析(metabolic finger printing analysis)是对所有代谢物整体进行高通量的代谢分析的方法,研究药物本身、机体本身及药物引起的机体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找出与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可以更直接地反映体内状态的动态变化,阐明药物及疾病作用机制。该文综述了目前用于代谢指纹图谱的一些新的分析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阐述其优缺点,并展望了其与中医药研究相结合,有望促进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新方法和新途径产生的发展前景。
- 高健杨更亮杨洪军许海玉李韶菁
- 关键词:代谢组学生物标记物
- 山葡萄素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对从山葡萄籽来源的山葡萄素A和二脱氢山葡萄素A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y926、鼠巨噬细胞RAM264.7和佛波酯(PMA)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THP-1,加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脂多糖(LPS)损伤后,通过检测细胞活力(MTT法和LDH法)、活性氧、一氧化氮、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及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分泌,单核细胞THP-1和内皮细胞Hy926的黏附作用,考察化合物的作用。结果化合物对ox-LDL导致的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损伤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抗氧化,减少氧、氮自由基产生,抑制LPS所致的巨噬细胞炎性因子释放,抑制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结论山葡萄素A和二脱氢山葡萄素A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早期事件的多个关键环节均有作用,提示其可能的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分子机制涉及多个靶点和通路的相互作用。
- 李韶菁黄峰蓝希杜冠华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内皮细胞巨噬细胞
- 细胞培养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脑病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寻找脑中特异的蛋白标记物,对于脑病临床诊断及药物机制研究至关重要。人脑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采用单靶点、非动态、局部的方法不适于脑病研究,而以质谱技术为基础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的出现和发展,加快了脑病标志分子的研究进程。细胞培养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SILAC)作为精确的蛋白定量方法,是系统、动态的研究方法,为脑病机制和治疗脑病中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朱丽刘安杨洪军陈畅李德凤吴传鸿高健李韶菁
- 关键词:定量蛋白质组学SILAC脑病神经血管单元中药网络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