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28-1937)

作品数:28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慧刘大禹姚玳玫杨慧郭昌文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威海)湖南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学
  • 10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文学
  • 7篇蒋介
  • 7篇蒋介石
  • 5篇小说
  • 4篇政治
  • 3篇事变
  • 3篇左翼
  • 3篇左翼文学
  • 3篇九一八事变
  • 3篇集权
  • 3篇集权政治
  • 3篇白俄
  • 2篇短篇
  • 2篇短篇小说
  • 2篇新感觉
  • 2篇新感觉派
  • 2篇新文学
  • 2篇叙事
  • 2篇实验区
  • 2篇他者

机构

  • 6篇华南师范大学
  • 6篇湖南科技大学
  • 6篇山东大学(威...
  • 3篇山东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2篇福州大学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杭州万向职业...

作者

  • 7篇杨慧
  • 6篇姚玳玫
  • 6篇刘大禹
  • 2篇杨慧
  • 2篇王球云
  • 2篇郭昌文
  • 1篇姚路英
  • 1篇李红梅
  • 1篇曹明臣
  • 1篇徐建平
  • 1篇肖如平

传媒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民国档案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江南大学学报...
  • 2篇历史教学(下...
  • 1篇史学集刊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河北广播电视...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阅江学刊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安庆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25—1931:阶级论美学的初期实践——以蒋光慈小说为考察中心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以蒋光慈小说为例,讨论1925—1931年阶级论文学的美学构建实践问题。从"革命"如何整合"文学"、"恋爱"如何从属于"革命"、"革命"与"文学"的崩裂三个角度来讨论;经由蒋光慈创作实践的阶段性分析和作品细读,考察早期阶级论文学的题旨提炼、人物形象处理、语言文体确立诸情形,揭示"革命"与"文学"的分裂性关系,追踪革命文学实践最终留下来的形式结晶和美学经验,其对30年代新文学重建的意义等。
姚玳玫
关键词:文学
价值之辩:1932年文艺自由论辩再解读
2021年
1931年底,新创刊的《文化评论》拒绝为国民党当局的“民族文艺运动”张目,提出“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这一说法引起左翼阵营的反应,一场“自由是否为文艺之基本价值”的论争在“自由人”与左翼阵营之间展开。之后,“第三种人”介入,自称代表“作者之群”发言,请求论争双方给文学放一条生路。那是1930年代初期新文学发生价值转向之际的一场大辩论。论争几方各有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重读这段历史可发现,“文艺自由论”并非如后来教科书所说的败阵下来,而是略占上风,至少是平局。至此,新文学的多元格局真正形成。
姚玳玫
1930年代洛阳实验区的民众基础教育制度研究
2020年
1934-1940年间,洛阳实验区进行了长达6年的乡村改造实验,在乡村政治建设、经济改良、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引导了中国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民政府新县制推行作了积极尝试。洛阳实验区的核心制度设计--民众基础教育制度体现了"政教合一"理念,是整合乡村基层政权、教育资源,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改造乡村社会的"总发动机",在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上颇具开创性。
黄文记刘燕何春梅
关键词:社会教育政教合一
作为论争的“话题”: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经典化构建考察
2022年
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周作人作为“小品文第一人”的经典性地位基本确立。这个过程含有自我阐释与他者论述双向推进的迹象。1929年之后,苦雨斋师生闭门聚合,惺惺相惜,以序跋书信互为唱和,开始他们闲适的个人主义文学的自我阐释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周作人”被悄然推出。1930年以后关于周作人的论述热潮到来,周作人作为自由主义作家的代表,引人注目,成为各路文化人论争的“话题”——被讨论,被甄定,被责难或被赞美。在受指责与受推崇的平分秋色中,周作人成为一座不可绕过的山,其权威性在这场文化论辩中确立。
姚玳玫
如何书写革命?——普罗/左翼作家对好莱坞电影《党人魂》的挪用与批判被引量:1
2018年
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在茅盾、殷夫、谢冰莹、阳翰笙等普罗/左翼作家的小说中,不约而同地嵌入了一部取材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好莱坞电影《党人魂》。而在蒋光慈那部备受争议的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中,《党人魂》更是成为作者学习和借鉴的"前文本"。此外,这部题材独特、票房大卖的影片,还曾引得殷夫、高长虹、巴金、鲁迅、田汉等来自"革命阵营"的作家先后撰文批判。凭借俄国革命叙事而大获成功的《党人魂》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标本:它既从正面揭示出市民阶层的社会心理以及通俗文化的运行机制,又从反面提示着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于革命认识的局限及其革命书写中暗藏的风险。
杨慧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革命叙事
“诗人”的“变形记”——丁玲短篇小说《诗人》的白俄叙事被引量:2
2016年
创作于1932年9月的短篇小说《诗人》,不仅是丁玲第一部以外国人为主人公的小说,也是其写作的第一部乃至唯一一部白俄主人公小说。在这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白俄诗人形象被塑造出来。通过剖析小说中有关罢工斗争的细节描写,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的比勘,可以确定《诗人》的故事背景是1932年8月上海"英商中国公共汽车公司"大罢工。这一历史事件在小说中的"文本化"过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激发了丁玲由来已久的"反帝"意识,并直接开启了这一以白俄"工贼"破坏罢工为核心事件的白俄叙事。而通过主人公白俄诗人身份的设置,丁玲切入并回归了自己谙熟的革命时代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命运题域,从而有效地规避了与工农题材相隔阂的叙事风险,赋予了这一白俄主人公鲜活的"中国"生命。丁玲在形塑"诗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这一系列"变形",深刻揭示了其作为革命作家坚定的现实主义品格以及经过文化革命实践检验与淬炼的主体意识。
杨慧
关键词:《诗人》白俄罢工
1930年代沪上文坛独特的“新感觉”——南洋华侨作家黑婴的“乡愁”书写被引量:3
2015年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在此跨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黑婴经由"乡愁"的激发与引领,讲述了新一代南洋华侨青年的苦难、迷惘以及艰难的蜕变。今天看来,这种包含着独特生命体验和丰富历史痛感的文化乡愁,正是南侨作家黑婴在"华文文学"和"海派文学"的脉络之外,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真正而独特的"新感觉"。
杨慧
关键词:新感觉派
1925—1926:新文化群体的分化及其人文困境——以《语丝》与《现代评论》关系为考察中心
2022年
1924年底,《语丝》与《现代评论》先后创刊,编辑部均设于北京大学一院。二刊同人由北京大学两个教授群体组成:《语丝》成员多为本土的浙籍章太炎门生派系,《现代评论》成员多为留英美归国学者派系。二刊相遇实际上是1920年代新文化知识分子内部人文主义群体与科学主义群体的相遇,其矛盾隐含诸多复杂的社会文化内容。其时《新青年》的时代已经结束,新文化知识分子的分化和各走其路已成大势。《语丝》与《现代评论》的笔战,尤其是因“女师大风潮”而引发的激烈交锋,正是新文化知识分子深层分化的一个表征。双方的论辩除了个人意气、群体积怨以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的裂痕外,最有意味的是注重人文(尊重学生的个人自由)与注重科学(看重学校的教学秩序)两种文化思路之间的分歧。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已呈不相协调之态,其思路方式变得各执一端,不可调和,终至两败俱伤。
姚玳玫
关键词:《语丝》《现代评论》人文主义科学主义
蒋介石与九一八事变后的地方军事冲突
2014年
面对九一八事变后的地方军事冲突,下野再起的蒋介石固守低调调解,羁縻默认,不用武力解决的政策,集中精力巩固基本区域、发展基本势力,建立有力之中央。这既是蒋介石处理地方军事冲突的基本逻辑,也是对整个地方实力派问题的基本判断。此种逻辑与判断,一方面,在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情境下,实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路径之一,且取得相当成功;另一方面,仍是武力解决问题逻辑之延续,以至未能彻底消除地方实力派的地方主义和派系主义。
郭昌文
关键词:蒋介石九一八事变
李廉方的民众教育思想及实践——以20世纪30年代开封城厢小学及民众教育实验区为中心
2021年
20世纪30年代,李廉方主持开封城厢小学及民众教育实验区,除小学教育外,民众教育也是实验的重要内容。实验区由河南省教育厅直接领导,实验事业悉划归社会教育,李廉方始终参与其中,起了核心作用。实验区从设计到实践体现了李廉方的“国家改造须以小学与民众教育实验为基”“小学兼及民众教育”“期收相互之功用”等教育思想,在小学学制、课程、教材等方面皆作了较大改革,实验性质上更接近于民众教育。此外,实验区还组织开展了相国寺民众娱乐调查、相国寺民众读物调查,这些都反映了李廉方对民众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心。
黄文记王晓艳
关键词:民众教育思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