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833025)

作品数:6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容柏张月雄陈乔韦素美黄大辉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广西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褐飞虱
  • 7篇飞虱
  • 6篇稻褐飞虱
  • 6篇水稻
  • 4篇基因
  • 3篇育种
  • 3篇抗性
  • 2篇野生
  • 2篇野生稻
  • 2篇叶枯病
  • 2篇杂交
  • 2篇杂交水稻
  • 2篇普通野生稻
  • 2篇枯病
  • 2篇基因聚合
  • 2篇白叶枯
  • 2篇白叶枯病
  • 2篇标记辅助选择
  • 1篇稻白叶枯病
  • 1篇设计育种

机构

  • 6篇广西作物遗传...
  • 5篇广西大学
  • 4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广西亚热带生...

作者

  • 7篇李容柏
  • 5篇陈乔
  • 5篇张月雄
  • 4篇陈英之
  • 4篇李孝琼
  • 4篇黄凤宽
  • 4篇黄大辉
  • 4篇杨朗
  • 4篇韦素美
  • 3篇孙荣科
  • 2篇刘开雨
  • 2篇阳海宁
  • 2篇刘驰
  • 2篇何文强
  • 2篇裘俊丽
  • 2篇马增凤
  • 2篇韦绍丽
  • 1篇刘丕庆
  • 1篇黄悦悦
  • 1篇卢双楠

传媒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分子标记辅助聚合抗褐飞虱基因选育杂交水稻抗性品种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以携带有bph2和Bph3的水稻品系ME1为抗褐飞虱供体亲本,以保持系盟B、先B、天B,不育系RT300、RT181和恢复系R29等6个常用的杂交稻亲本为轮回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bph2和Bph3基因导入到各杂交稻亲本中。结果6个回交组合在BC2F1代共获得13株双基因杂合株系;结合成型株农艺性状,选取其中6份的BC2F1代自交种子播种进行苗期抗虫鉴定,结果显示,各株系对褐飞虱均表现中抗水平;标记全部309个抗性植株的基因型,共获得21个聚合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株系。这些纯合材料将可用于组配抗褐飞虱杂交水稻。
孙荣科陈乔李孝琼陈英之韦绍丽阳海宁张月雄李容柏
关键词:杂交水稻稻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育种
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抗稻褐飞虱和稻白叶枯病基因聚合系被引量:27
2010年
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利用优良的抗性基因培育抗性基因聚合系对于防治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回交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将抗稻白叶枯病基因Xa23和抗稻褐飞虱基因Bph3分别导入主栽杂交水稻品种的保持系先B、天B、盟B、龙特甫B和桂B中。结果表明,获得稳定的单抗性基因导入系1436份和双抗性基因聚合系144份。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Xa23导入系和Xa23Bph3聚合系对抗稻白叶枯水平达到中抗和接近高抗的水平(1.1~3.0级),Bph3导入系和Xa23Bph3聚合系抗褐飞虱水平达中抗到抗的级别(3.2~4.0级)。农艺性状分析显示多数抗性基因聚合系的株高、剑叶长宽度、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与受体差异不显著,只有少数聚合系有1~2个性状的差异。SSR标记分析表明抗性基因聚合系的遗传背景回复率达89.6%~97.8%,等位性位点纯合度达95.6%~99.9%。初步证明本研究已成功地获得抗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基因的聚合系,这些抗性改良保持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为建立完善的分子设计育种平台提供了重要育种材料基础。
阳海宁韦绍丽李孝琼张月雄刘驰陈乔陈乔岑贞陆韦素美杨朗黄凤宽何文强刘开雨黄大辉马增凤黄悦悦宋建东
关键词:杂交水稻保持系设计育种
培育水稻恢复系抗稻褐飞虱基因导入系和聚合系被引量:21
2011年
稻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培育优良的抗性基因聚合系对于防治稻褐飞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接虫鉴定三者相结合的办法,将抗稻褐飞虱基因Bph3和Bph24(t)分别导入主栽杂交水稻恢复系广恢998、9311、R15、明恢63、R29中,最终获得遗传稳定的Bph3导入系32份和Bph24(t)导入系22份,获得Bph3Bph24(t)优良聚合系13份。人工接虫鉴定结果显示,Bph3和Bph24(t)导入系对稻褐飞虱抗性达到中抗至抗的水平,平均分别为3.96级和3.84级,其中Bph24(t)导入系对稻褐飞虱抗性略强于Bph3导入系;Bph3Bph24(t)聚合系抗性最强,对稻褐飞虱抗性达到2.38~2.65级、平均2.52级的抗级水平,表明抗性基因聚合对稻褐飞虱的抗性具有累加基因效应。SSR标记分析表明抗性基因导入系、聚合系的遗传背景回复率达到90%以上。农艺性状分析显示,所选的多数基因聚合系的株高、剑叶长宽度、有效穗、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与受体恢复系差异不显著。证明本研究已成功获得5个主栽杂交水稻恢复系的抗稻褐飞虱基因导入系和聚合系,这些抗性改良恢复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并且为建立完善的水稻抗性育种平台提供了重要育种材料基础。
刘开雨卢双楠裘俊丽李孝琼马增凤陈乔李粲韦素美黄凤宽张月雄刘驰黄大辉李容柏
关键词:稻褐飞虱恢复系水稻育种
稻褐飞虱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及互作关系研究
稻褐飞虱在华南稻区很多地方已经成为水稻的头号害虫,它的危害特点是爆发性和毁灭性,给我国的水稻生产带来重大的损失。我国应用的水稻品种大部分对稻褐飞虱不具抗性,并且由于该虫
李容柏杨朗陈英之韦素美黄凤宽陈乔孙荣科刘驰黄大辉马增凤张月雄
关键词:稻褐飞虱基因定位基因互作水稻
文献传递
改良水稻对稻褐飞虱的抗性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大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5个抗稻褐飞虱(BPH)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和聚合BPH抗性基因到杂交水稻亲本中,获得了与抗BPH基因bph25(t),bph26(t),bph22(t),bph23(t),Bph24(t)紧密或较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这些标记的选择正确率达到60%~90%。成功地转育和聚合3~5个BPH抗性基因到5个杂交水稻亲本获得抗性基因聚合系。对其中9个抗性基因聚合系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和性状调查表明,遗传背景回复率已达90%以上,苗期和成株期(即全生育期)表现对BPH高抗性,主要经济性状与受体亲本(轮回亲本)基本没有差异。这些抗性基因聚合系在抗BPH水稻品种培育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研究结果为最终培育出一系列对BPH具有高抗性和持久抗性的水稻品种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陈英之陈乔孙荣科杨朗黄凤宽黄大辉韦素美张月雄刘丕庆李容柏
关键词:水稻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性标记辅助选择
稻褐飞虱新抗源的鉴定和利用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筛选抗源、抗性遗传分析,水稻品系BPHP06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具有高水平广谱抗性,其抗性遗传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通过抗性基因聚合可以有效地获得高抗广谱的抗虫材料,甚至可以从4—6个抗性基因重组后代中获得1级的高抗材料。同时,利用褐飞虱优异抗源BPHR96,获得一大批抗褐飞虱的创新种质。研究结果表明,BPHR96是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BPH抗性资源。抗性基因重组与聚合是培育广谱持久高抗性水稻品种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利用BPHR96与其他抗源进行抗性基因重组和聚合可为水稻育种提供更理想的抗性。
陈英之韦燕萍李孝琼陈乔孙荣科杨朗黄凤宽韦素美刘丕庆黄大辉张月雄李容柏
关键词:稻褐飞虱抗源基因重组基因聚合普通野生稻
5个水稻材料对褐飞虱及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5个水稻材料对褐飞虱和白叶枯病的抗性,为培育兼抗褐飞虱和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提供材料。【方法】选用9311(不含抗褐飞虱基因)、Mudgo(含Bph1基因)、Rathu Heenat(i含Bph3基因)、Swarnalata(含Bph6基因)和Pokkal(i含Bph9基因)等5个常规水稻材料,分别采用苗期集团法和磷营养胁迫下人工剪叶接种法进行水稻材料对褐飞虱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结果】含抗褐飞虱基因的水稻材料Pokkali、Swarnalata、Rathu Heenati和Mudgo在40mg/L磷营养胁迫下对白叶枯病表现出中抗水平,而在0.25mg/L磷营养胁迫下则表现较高的抗性水平,其中,Pokkali在常规褐飞虱抗性鉴定和磷营养胁迫下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中均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水平。【结论】低磷营养胁迫可作为增强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有效途径之一;水稻材料Pokkali对褐飞虱和白叶枯病均具有较高的抗性,可作为选育兼抗型水稻新品种的亲源。
何文强裘俊丽刘开雨刘芳邱永福李容柏
关键词:水稻褐飞虱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