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4M552128)

作品数:14 被引量:193H指数:8
相关作者:胡宗义刘亦文张勇军刘灿夏一丹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湖南商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能源
  • 3篇实证
  • 3篇实证研究
  • 3篇碳排放
  • 3篇能源消费
  • 3篇农村
  • 2篇正规金融
  • 2篇中国碳排放
  • 2篇省域
  • 2篇能源消耗
  • 2篇农村非正规金...
  • 2篇污染
  • 2篇面板数据
  • 2篇金融
  • 2篇金融发展
  • 2篇空间计量模型
  • 2篇技术进步
  • 2篇非正规
  • 2篇非正规金融
  • 2篇非正规金融发...

机构

  • 13篇湖南大学
  • 6篇湖南商学院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顺德职业技术...

作者

  • 13篇胡宗义
  • 12篇刘亦文
  • 2篇张勇军
  • 1篇刘灿
  • 1篇安静
  • 1篇戴钰
  • 1篇陈亮
  • 1篇夏一丹
  • 1篇马文丽

传媒

  • 2篇湖湘论坛
  • 2篇经济数学
  • 1篇改革与战略
  • 1篇软科学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财经理论与实...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数理统计与管...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年份

  • 4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应实证研究——基于空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估计被引量:2
2015年
运用空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对中国2001~2010年31个省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货币政策测度变量M2的Moran指数值及散点图,直观地刻画出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在各省域上存在着空间自相关性和异质性.在回归模型中,纳入空间效应的GWR估计更优于传统的OLS估计.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对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应的形成都有影响,并且物价水平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强调在货币政策调控时应将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陈亮刘亦文胡宗义
关键词: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货币政策空间异质性时间序列动态模型
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被引量:21
2015年
本文将能源消耗指标和污染排放指标纳入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型当中,通过结合空间地理因素和时间变动因素,利用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GDP产出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即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和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我国能源消耗量与污染排放量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污染排放严重;人力资本、资本存量和城市化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
胡宗义刘亦文
关键词:能源消耗污染排放面板数据
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Globe Malmquist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采用Global Malmquist指数研究我国26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2006~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说,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GM)、技术效率(EC)、技术进步指数(BPC)均呈现上下波动趋势。从平均水平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变动,而技术效率(EC)指数和技术进步(BPC)指数的平均水平变动不太稳定,说明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没有形成核心力,内生增长的方式需进行转型。
夏一丹胡宗义戴钰
关键词:GLOBALMALMQUIST指数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污染物排放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被引量:45
2016年
本文通过计算基尼系数、Theil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对中国污染物排放强度地区差异进行测算,并基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空间收敛模型实证分析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污染物排放强度差异显著,以2005年为转折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西部差异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存在α收敛;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均不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而在引入人均GDP、产业结构等六个变量后,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存在明显的条件β收敛,即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推进以及贸易自由度增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各地区污染物排放强度将达到各自的稳态水平,同时各地区污染排放强度的收敛速度呈现中部最快、西部次之、东部最慢的格局。
刘亦文文晓茜胡宗义
关键词:Β收敛
新常态下能源消耗、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效应——基于VAR模型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文章选取我国197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综合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能源消耗、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我国能源消耗及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起负向效应;从短期看,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合理化都与能源消耗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具有正向效应,而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表现为先正向后负向,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能源消耗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安静
关键词: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发展影响的国际比较与实证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根据全球5个发展中国家及5个发达国家1971至200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水平的面板模型,研究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结论认为:技术进步在短期内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在长期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尤其是重工业)导致碳排放增大,虽然抑制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但这一效应并不显著,综合来看,技术进步还是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此外,技术进步在发展中国家的边际碳降低率要高于发达国家,这为发达国家有义务将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以推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佐证。
刘亦文张勇军胡宗义
关键词:技术进步低碳经济面板数据
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对中国农村经济影响研究——基于CGE模型的农业部门生产环节征收碳税的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本文利用动态CGE模型——MCHUGE模型仿真分析了在农业部门生产环节开征碳税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农业部门生产环节开征碳税对降低单位GDP能耗,减少CO2排放能起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但对宏观经济和农业各个产业部门资本收益率、产出水平及就业水平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除家畜肉类(猪肉除外)加工业之外,农业温室气体开征碳税对农业各产业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均呈负向偏离,不利于农户增收和资本积累;除了家畜肉类(猪肉除外)加工业、服装业和皮革制品业等部门产出水平呈正向偏离外,其他产业产出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负向偏离。受资本收益率和产业产出下降影响,农业部门就业水平也出现相应的负向偏离。
刘亦文胡宗义
关键词:碳税CGE模型MCHUGE模型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地区农民收入差异影响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文章运用我国30个省市2004—2010年面板数据,分别建立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截面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研究分析2004年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以来,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的扩大、效率的提高均能促进农民增收;但由于存在区域差异,非正规金融对农民增收的促进程度不同,表现为东部地区作用最明显,而中部、西部地区促进作用略低。
胡宗义马文丽刘亦文
关键词:农村非正规金融
中国碳排放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参照IPCC(2006)以及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方法,估算了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97—2011年期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显示,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整体上基本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地区差异比较显著.总体上来讲,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出由东到西依次递减的规律特征,东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而且东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在绝对量上大大超过中西两大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是影响各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和出口贸易对各地区碳排放量的影响不显著.
刘亦文赵丽可胡宗义
关键词:碳排放能源消费
能源技术空间溢出效应对省域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影响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从能源技术进步及空间溢出效应的角度出发,基于2002~2011年全国省域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能源技术进步空间溢出效应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能源消费强度具有较为明显的地理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因而开展能源环境问题区域协调治理对降低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具有较强的正面促进作用。内源式能源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要明显高于外源式能源技术,R&D经费内部支出和国内技术转让对能源消费强度的直接和间接效应要高于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外技术引进。
刘亦文张勇军胡宗义
关键词:能源技术空间溢出效应能源消费强度空间计量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