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6522)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孙丰文孙恩惠张彰张茜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竹长条加工剩余物制备重组竹材的应用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选取竹长条加工剩余物为原料,采用平衡区组正交试验,分析了施胶量、碱处理时间、热压压力以及热压时间对重组竹材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出较佳胶合工艺参数。为了得到更好质量的板材,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其它因素的影响,如预压压力、时间、含水率以及板材幅面。试验表明:施胶量为8.5%,碱处理时间15 h,热压时间为18 min的前提下,增大热压压力,提高预压压力、时间及板材规格,重组材各项性能均大有改进。在不去除青黄的前提下通过对竹长条加工剩余物进行改性处理,经过优化的产品静曲强度及弹性模量符合国家标准,不仅充分利用了竹材资源且可以降低经济成本,同时也为新型的木工胶黏剂的推广提供相关依据。
- 孙恩惠孙丰文
- 关键词:热压工艺性能检测
- 酯化、醚化改性对木材热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9年
- 选择马来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和氯化苄作为木材改性剂,对杨木粉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差式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对改性前后杨木的热性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DSC曲线分析表明,经过酯化、醚化改性后木材的热性能较改性前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木材经过氯化苄改性后,其玻璃化转化点温度降为100℃左右,具有较好的热塑性能;电镜扫描图与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氯化苄改性杨木的微观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木材原有的纤丝线状结构消失,苄基化木材细胞壁内部呈不规则的非结晶结构;红外光谱表明,木材经过氯化苄改性后,羟基被苄基取代,木材醚化效果明显。
- 张彰孙丰文张茜
- 关键词:木材改性塑化马来酸酐邻苯二甲酸酐氯化苄
- 竹材加工剩余物苯甲基化改性试验被引量:3
- 2012年
- 以竹子开条、开片或拉丝加工过程产生的长条状剩余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碱液润胀、苄化处理试验,系统研究了预处理及苄化反应条件对竹材增重率(苄化率)的影响;并借助FTIR、X-射线、SEM、DSC等现代分析手段研究分析了苄化竹材的微观结构、化学结构特征及热熔特征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碱液润胀工艺对竹材苄化增重率的影响最大,苄化试剂用量与反应时间对竹材苄化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在试验范围内较佳的工艺条件为:碱液浓度22.5%、润胀时间10 h、苄化试剂用量50 mL、反应时间1 h。苄化增重率不同,苄化竹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显著差异。将苄化增重率45%~50%的变性竹材按同纤维方向重组,可在温度为140℃、单位压力2.0MPa的条件下热压熔接成板。
- 孙恩惠孙丰文
- 关键词:氯化苄性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