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103-647)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孙勇曹俊杰万千雪彭曦吴丹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类
  • 2篇三叶
  • 2篇三叶因子
  • 2篇烧伤
  • 2篇烧伤血清
  • 2篇黏蛋白
  • 2篇黏蛋白类
  • 2篇肠三叶因子
  • 2篇肠上皮
  • 2篇肠上皮细胞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移行
  • 1篇细菌
  • 1篇细菌黏附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功能
  • 1篇免疫功能变化

机构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篇王焕
  • 2篇金星
  • 2篇吴修文
  • 2篇吴丹
  • 2篇彭曦
  • 2篇万千雪
  • 2篇曹俊杰
  • 2篇孙勇

传媒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肠三叶因子和黏蛋白对烧伤血清所致肠上皮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肠三叶因子(ITF)和黏蛋白对烧伤血清所致肠上皮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1)体外培养大鼠小肠上皮细胞株IEC-6,根据培养液添加物质不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5组:①正常对照组,培养液中含10%(指体积分数,下同)小牛血清;②烧伤对照组,培养液含10%烧伤血清;③ITF+烧伤血清组,培养液含10%烧伤血清及终浓度25ug/mLITF;④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培养液含10%烧伤血清及终浓度250ug/mL黏蛋白;⑤ITF+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培养液含10%烧伤血清及终浓度25ug/mLITF、250ug/mL黏蛋白。向各组细胞加入上述培养液的同时,加入大肠杆菌菌液(1×10^8CFU/mL,200uL)。继续培养15min、30min、1h、2h、3h后,行瑞氏-吉姆萨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黏附在细胞上的细菌数;采用锥虫蓝染色法观察并统计细胞存活率。每组每时相点样本数均为20。(2)将IEC-6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烧伤对照组、ITF+烧伤血清组、黏蛋白+烧伤血清组、ITF+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分别同前加入相应的培养液(不加菌液)培养3、6、12、24、48h。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时相点培养上清液中TNF-a、IL-6和IL-8含量,每组每时相点样本数均为6。对实验数据行t检验。结果(1)烧伤对照组细胞各时相点细菌黏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t值为2.947~8.149,P值均小于0.01)。与烧伤对照组比较,其余3个烧伤血清组在加菌后多数时相点细菌黏附的数量明显偏少(t值为-4.733~-2.180,P〈0.05或P〈0.01)。烧伤对照组细胞各时相点存活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t值为-4.126~-2.363,P值均小于0.05)。ITF+烧伤血清组、黏蛋白+烧伤血清组细胞存活率在部分时相点明显高于烧伤对照组(t值为2.120~3.423,P〈0.05或P
吴修文王焕万千雪金星孙勇吴丹曹俊杰彭曦
关键词:烧伤黏蛋白类细菌黏附肠三叶因子肠上皮细胞
肠三叶因子和黏蛋白对烧伤血清所致肠上皮细胞增殖移行能力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烧伤血清所致肠上皮细胞增殖、移行能力的变化,以及联合应用肠三叶因子(ITF)和黏蛋白对其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小肠上皮细胞株IEC-6传代培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血清组、ITF+烧伤血清组、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和ITF+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均采用DMEM培养液培养,其内分别添加体积分数10%小牛血清、体积分数10%烧伤大鼠血清、25ug/mLITF和体积分数10%烧伤大鼠血清、250ug/mL黏蛋白和体积分数10%烧伤大鼠血清以及联合使用上述剂量ITF、黏蛋白和烧伤大鼠血清。处理后0~4d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后12、24、36、48、72h观察细胞移行情况;Transwell法(细胞置于上室、培养液加入下室)培养4、6、8、10、12h,观察细胞变形能力,以下室内细胞计数表示。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1)细胞增殖能力。处理后1~4d烧伤血清组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值为-16.569~-2.613,P〈0.05或P〈0.01)。ITF+烧伤血清组和黏蛋白+烧伤血清组细胞数量与烧伤血清组接近(t值分别为0.037~0.740、0.116~0.429,P值均大于0.05);处理后2d,ITF+黏蛋白+烧伤血清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烧伤血清组(t=6.484,P〈0.01)、ITF+烧伤血清组(t=3.838,P〈0.01)。(2)细胞移行能力。烧伤血清组划痕后各时相点细胞移行距离均远远短于正常对照组(t值为-37.594~-6.727,P值均小于0.01)。与烧伤血清组比较,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划痕后各时相点细胞移行距离无明显变化(t值为0.055—0.589,P值均大于0.05)。ITF+烧伤血清组划痕后12、24、36h细胞移行距离分别为(47±6)、(126±13)、(170±11)um,明显长于烧伤血清组[(42±7)、(98±14)、(154±22)um,t值为2.230~4.817,P〈0.05或P〈0.01]。ITF+黏蛋白+烧伤�
王焕吴修文万千雪金星孙勇吴丹曹俊杰彭曦
关键词:烧伤黏蛋白类细胞移行肠三叶因子肠上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