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9307-303-02)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蓝春勇凌冰梁增文李萍萍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玮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医科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西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食蟹猴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脏器
  • 1篇正常成年
  • 1篇实质脏器
  • 1篇四氯化碳
  • 1篇内脏
  • 1篇年龄
  • 1篇年龄段
  • 1篇排钱草
  • 1篇纤维化
  • 1篇径线
  • 1篇骨矿
  • 1篇骨矿含量
  • 1篇骨密度
  • 1篇腹部
  • 1篇腹部实质脏器
  • 1篇肝功
  • 1篇肝功能

机构

  • 3篇广西玮美生物...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广西科学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李萍萍
  • 1篇梁增文
  • 1篇凌冰
  • 1篇蓝春勇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声测量正常成年食蟹猴腹部实质脏器生理径线
2014年
目的获取正常成年食蟹猴肝、胆、胰、脾、肾的超声生理径线测值。方法选取24只3~5岁食蟹猴,雌雄各半,分别运用超声对肝、胆、胰、脾、肾进行观察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均清楚显示正常成年食蟹猴肝、胆、胰、脾、肾;正常成年雌性食蟹猴肝脏左叶前后径及右叶斜径、肾脏小于雄性(P〈0.05),同性别食蟹猴两侧肾脏无明显差别(P〉0.05);正常成年雌性食蟹猴胆囊壁厚度小于雄性(P〈0.05);正常成年雌性和雄性食蟹猴胰腺和脾脏大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食蟹猴的肝、胆、胰、脾、肾正常二维声像表现与人类二维声像表现类似,提示超声检测技术可在食蟹猴动物实验中普及应用。
蓝春勇凌冰谢莉萍韦祝梅李振明李萍萍梁增文
关键词:食蟹猴内脏
排钱草对食蟹猴肝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排钱草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食蟹猴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食蟹猴30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排钱草高、低剂量组(4.0,2.4 g·kg^(-1))和秋水仙碱组(0.08 mg·kg^(-1)),每组6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灌胃40%CCl_4橄榄油混合液1.6 m L·kg^(-1),每周2次,建立CCl_4肝纤维化模型。第四周开始,给药组分别灌胃给药12周。每4周称1次体重,采血检测肝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含量。第8,16周进行肝脏B超检查,在B超下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活检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Van-Gieson胶原纤维染色病理检查,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水平。结果:造模8周,与正常组和造模前比较,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排钱草高剂量组和排钱草低剂量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HA和LN水平显著升高,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造模12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排钱草高剂量组和排钱草低剂量血清TIMP-1水平显著升高(P<0.05);造模16周,B超显示,模型组肝脏光点增粗,回声增强,HE染色显示肝细胞坏死、成纤维细胞增生,Van-Gieson染色显示胶原纤维含量增加,肝脏α-SMA和TGF-β_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给药8周后,排钱草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均显著降低血清ALT,AST,TBIL,ALP和HA水平,升高TP水平(P<0.05,P<0.01);给药12周后,排钱草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能显著降低血清LN和TIMP-1水平显著(P<0.05),升高血清ALB水平(P<0.05);B超和病理结果均显示排钱草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肝细胞坏死减少、肝脏纤维化程度降低;Western blot显示排钱草高剂量组
刘雪萍韦啟球李振明杨继红
关键词:排钱草药效学四氯化碳肝功能
不同年龄段食蟹猴骨矿含量与骨密度测定分析
2022年
目的研究食蟹猴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骨骼生长发育特点,为使用食蟹猴作为骨骼模型动物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19岁283只食蟹猴,分为雄性和雌性不同年龄段:1岁≤年龄<3岁组、3岁≤年龄<5岁组、5岁≤年龄<7岁组、7岁≤年龄<9岁组、9岁≤年龄<11岁组、11岁≤年龄<13岁组、13岁≤年龄<15岁组、年龄≥15岁组。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X-ray bone density instrument,DEXA)测量不同年龄段的雄性和雌性食蟹猴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BMD)和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结果雄性食蟹猴1~12岁BMC从67 g增加到399 g,BMD从0.32 g/m2增加到0.57 g/m2;12~15岁雄性食蟹猴的BMC和BMD相对稳定,≥15岁BMC维持在(367.51±7.17)g,BMD维持在(0.56±0.06)g/m2。雌性食蟹猴1~10岁BMC从58 g增加到233 g,BMC最高值仅相当于雄性食蟹猴的58%;BMD从0.31 g/m2增加到0.47 g/m2,最高值相当于雄性食蟹猴的80%。雌性食蟹猴从10岁开始BMC显著下降,≥15岁的BMC维持在(166.63±6.21)g,BMD维持在(0.46±0.04)g/m2,分别相当于雄性食蟹猴的45%和80%。结论雄性食蟹猴12岁之前BMC和BMD逐年增长,是骨骼发育期;12~15岁的BMC和BMD相对稳定。雌性食蟹猴10岁之前BMC和BMD逐年增长,是骨骼发育期;从10岁开始BMC显著下降,10~15岁BMD相对稳定。雌性食蟹猴骨量峰值和BMD比雄性食蟹猴低。
韦祝梅申果李振明曾勇季风杨继红
关键词:食蟹猴骨密度骨矿含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