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11ZX0811-002)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小侠张青文朱家林贺娟牛建群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风向因素对转基因抗虫棉花基因漂移效率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在转基因作物获准进行环境释放并实行大面积商品化推广的同时,基因漂移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以含有双价抗虫基因(Bt/CpTI)的转基因棉花SGK321为花粉供体材料,以常规非转基因棉花品种石远321、中棉35、吉扎1号为花粉受体材料,在温室中人工创造定向风和非定向风条件,应用PCR与蛋白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外源基因发生基因漂移的效率。结果表明:随着与转基因棉花SGK321距离的增加,外源基因转移至非转基因棉花的基因漂移频率呈现波动性变化。在定向风处理中,基因漂移频率在距离转基因棉花6.4m处达到峰值33.33%,在测定范围内基因漂移最远距离为25.6m;而在非定向风处理中,基因漂移频率在距离转基因棉花12.8m处达到峰值36.67%,在测定范围内基因漂移最远距离为36m。非定向风可显著提高转移至海岛棉吉扎1号的基因漂移频率。外源基因从SGK321转移至其非转基因亲本石远321的基因漂移频率显著高于转移至陆地棉中棉35和海岛棉吉扎1号的漂移频率。为转基因棉花的生态安全性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 朱家林贺娟牛建群张青文刘小侠
- 关键词:转基因棉花BT基因基因逃逸生物安全性
- 新疆南部棉区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表达规律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为研究新疆南部植棉区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时空表达规律,本文利用ELISA技术于2009年和2010年对南疆种植的转Bt基因棉花‘中棉所41’、‘中棉所43’、‘236’、‘K9030’、‘T3’、‘中棉所44’、‘中棉所45’、‘K7’和‘SGK321’各生育期中不同器官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时间表达上,大多数转Bt基因棉花叶片的Bt杀虫蛋白含量随着棉花发育进程而逐渐下降,在子叶期含量最高,至蕾期或吐絮期达到最低点。并且不同品种间Bt杀虫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在空间表达上,在花铃期,棉铃和花苞叶的Bt杀虫蛋白含量最低,大多数品种表现为叶片>棉蕾>花瓣(花柱)>棉铃和花苞叶。
- 王冬梅丁瑞丰李海强李号宾汪飞阿克旦.吾外士徐遥刘建
- 关键词: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ELISA技术
- 风、蜜蜂因素对转Cry1Ac基因棉花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在温室内人工创造风力和释放传粉昆虫蜜蜂的条件下,应用PCR和蛋白试纸条结合的方法检测外源Cry1Ac基因通过花粉漂移至非转基因棉的频率和距离。结果表明:风力处理和蜜蜂处理的基因漂移频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漂移至非转基因亲本棉石远321的频率显著高于陆地棉中棉所35和海岛棉吉扎1号。漂移至石远321的频率随距离远近差异显著,而漂移至中棉所35和吉扎1号的频率在不同距离上差异不显著。风力处理共检测到阳性样本72个,在检测范围内,漂移至石远321的最远距离为25.6 m,漂移至中棉所35和吉扎1号的最远距离均为19.2 m。蜜蜂处理中共检测到阳性样本75个,在检测范围内,漂移到常规棉的最远漂移距离均达到设置最远处36 m,并在此处达到峰值。本研究可为转基因棉花基因漂移生态风险性评估提供参考。
- 贺娟朱威龙朱家林潘李隆张青文刘小侠
- 关键词:转BT基因棉花基因漂移安全性评估
- 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对棉铃虫幼虫同类相残行为的影响
- 2012年
- 在室内研究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感染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幼虫同类相残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感病棉铃虫随感病程度的加重,越容易被健康棉铃虫残食,而自然死亡的感病棉铃虫、冻死的感病棉铃虫和冻死的健康棉铃虫三者被健康棉铃虫残食的百分率无显著差异。表明感病棉铃虫和病虫尸体更易于被健康棉铃虫残食,是由于棉铃虫体力减弱而失去反击能力,不是由于病毒本身的影响。以健康棉铃虫、感病棉铃虫为残食者,冻死的病虫为被残食者,相残率无显著差异,表明病毒并未改变棉铃虫残食同类的天性。残食病虫的健康棉铃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均低于正常的健康棉铃虫,残食者为相残行为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 李静雯褚艳娜王琼刘小侠张青文
- 关键词:核型多角体病毒自相残杀棉铃虫
- 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花对棉铃虫抗性及对草甘膦耐受性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本论文研究了抗虫又抗除草剂棉花对草甘膦的耐受程度,比较了这一双抗性状的棉花与单抗虫棉的抗虫效果。结果表明,抗虫又抗除草剂棉花对草甘膦有较好的耐受性,四叶期喷施草甘膦后抗虫抗除草剂棉花可以安全生长,蕾期喷施草甘膦对棉花的开花率和结铃率有影响。抗虫又抗除草剂棉花和单抗虫棉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苗期棉花叶片对棉铃虫防治效果最好,后期防治效果下降到49.2%和46.6%,吐絮期防治效果又上升到57.0%和53.1%。
- 牛建群朱家林张青文刘小侠
- 关键词:棉铃虫草甘膦生物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