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720018)
-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 相关作者:许苏民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晚明西学东渐对王夫之政治哲学之影响
- 2012年
- 王夫之政治哲学受到晚明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权力合法性来源理论、权力制衡理论和法治学说的影响,至少在九个方面与西学有惊人的相通之处:一是论族类生存的自然权利与西学论人性和国家起源之关系相通,二是对"正统论"的批判与西学论"霸政非正"相通,三是对"民岩"的分析与西学论如何解决统治者畏惧民众的问题相通,四是论"环相为治"与西学论权力制衡相通,五是论"君之是不是,丝毫也不可带过"与西学对"王惟所命亦无不是"说的驳斥相通,六是论"岂得以舜之所以事瞽叟者事君"与西学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相通,七是论"豫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外"与西学论"王而不遵法度则非义"相通,八是论"以法相裁……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焉"与西学论"法度者,乃上下尊卑所均而无异"相通,九是论"严以治吏,宽以养民"与西学论"严以治官、恕以待民"相通。
- 许苏民
- 关键词:王夫之西方政治哲学权力制衡
- 方以智为什么说西学“拙于言通几”?——论方以智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认为西学"拙于言通几",是方以智比较中西哲学提出的一个独到见解。其理由在于:第一,从哲学学科的独立性来看,当时西方哲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尚未分离,纯粹的哲学并未成为卓然独立的学科,故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的"通几"之学才是真正思辨的哲学;第二,从哲学的内容来看,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哲学关注的主要是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而不是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故与此相比,中国的"通几"之学更有助于"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第三,从方法论上来看,研究"通几"不仅需要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更需要运用辩证逻辑的方法,在这方面,中国的易学和气论具有明显的优势;第四,从哲学形上学的价值论属性来看,基督教哲学的人生观似亦不及中国佛学在"∴"的审美境界中所展示的入世与出世圆融不二的人生智慧。这些理由,都体现了方以智独到的哲学眼光。
- 许苏民
- 关键词:方以智中国哲学西方哲学
- 为什么说康德黑格尔见识不大——章太炎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评价及其中西哲学比较被引量:1
- 2015年
- 章太炎之所以认为康德黑格尔见识不大,主要理由在于:与康德——于时空有限无限之辨而陷入逻辑矛盾,又因欲摆脱矛盾而主张主观时空观不同,中国哲学则从没有陷入这种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与康德讲德福一致必设置上帝之存在不同,中国哲人以"依自不依他"之说来唤起人的道德自觉,更具有洞彻道德之本质乃人类精神之自律的深邃眼光;与康德在物自体面前止步不前不同,中国哲学则能超越分别智达于无分别智以证悟本体;黑格尔关于历史发展"必达于尽美醇善之区"的"终局目的论",不合乎"善亦进化,恶亦进化"的历史实际;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论是一种"陵藉个人之自主"的学说,与此相比,我国的庄子哲学才是真正具有自由精神的;与黑格尔以文野之辨来为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张目的观点不同,"以齐文野为究极"的庄子"齐物论"则具有价值论的合理性。章太炎对中国哲学之大智慧、大见识的阐扬为熊十力、冯友兰所继承,对康德黑格尔哲学的批评发杜威、罗素、诺斯罗普反思德国古典哲学的先声。
- 许苏民
- 关键词:章太炎黑格尔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
- 正义即和谐:晚明西方政治哲学的东渐--以“西学治平四书”为主要文献依据的考察被引量:3
- 2012年
- 晚明西方政治哲学东渐之最主要的汉语文献,是意大利耶稣会士高一志撰写的《西学治平》《民治西学》《王宜温和》《王政须臣》四部著作,可合称为"西学治平四书"。这四本书融汇了自古希腊罗马以来西方政治哲学关于政治权力之合法性来源的理论,关于三种合乎正义的政体形式及希腊哲人关于民选君主制和世袭君主制的论说,关于"议部"议政、君主应服从议部的论述,关于权力制衡和法治的学说,关于如何解决统治者畏惧民众的问题、解决贫富冲突和官民矛盾问题以及如何在税收政策中体现正义原则的理论,其中包含了国家起源于人们相互之间的契约、衡量政体形式是否合乎正义应看其是否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依归、法律的权威高于一切、税收应当得到人民的同意等精彩观点,颇能体现西方政治哲学"正义即和谐"的理论特色。这一切,向明清之际的中国哲人展现了一个既陌生而又极富吸引力的新的政治哲学慧境。研究"西学治平四书"等文献,既有助于深化目前的西学东渐研究,也有助于理解明清之际中国哲人的新的理论创造。
- 许苏民
- 关键词:西方传教士政治哲学社会契约
- 中国哲学没有“真理”概念吗?被引量:2
- 2017年
- 自20世纪40年代迄今,海内外学界一直流行着中国哲学无"真理"概念的观点,这些观点完全不合乎事实。大量文献表明,自古以来,中国哲人就有"道必本乎真实"的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真理的追求,有"明于天人之分""明于心物之分""明于能所之分"等区分主体与客体的观念,有区分"虚象"与"实事"、"实象"与"假象"、本质与现象的观念,有"别宥""解蔽""订其真伪,辨其虚实""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使"真理灿然于吾前"的认识方法,有"是""真""实""合""因"等真理符合论的范畴,有对经验变先验的认知架构的深刻反思。其中,"实事求是"乃是中国哲学认识论中最值得珍视的精髓,被走在世界哲学前沿的人士看作可以免除人类的狂热和灾难的最重要的哲学方法。
- 许苏民
- 关键词:中国哲学真理符合论认识论先验论
- 明清之际关于“科学技术是否有益于身心”的争论被引量:4
- 2016年
- 余英时认为,从明清之际开始,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几乎没有遇到阻力"。这一观点不合乎基本的历史事实。从南京教难到康熙历狱,以"卫道""正统"自居的儒家士大夫始终把反对西方科学技术传播作为其主要诉求。"科学技术是否有益于身心",成为明清之际儒耶对话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0世纪的新儒家赋予了这一问题以现代性批判和启蒙反思的理论色彩,"科学与玄学之争"以及科学精神的确立是否必须以"良知的坎陷"为代价的争论,犹是400年前争论之流风余韵。以基本的历史事实再现400年前的这场争论,重温明清之际中国早期启蒙学者关于科学与人文之关系的深刻论述,对于廓清西方哲学自康德以来割裂科学与人文、将科学排斥于人文之外的错误观点、重建真善美之统一的现代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许苏民
- 关键词:明清之际
- 晚明西学东渐与《明夷待访录》政治哲学之突破被引量:5
- 2012年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在政治哲学方面的突破,诚然首先是总结明朝灭亡教训、全面反思传统政治体制和政治哲学的结果,但西学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将《明夷待访录》与晚明传教士撰写的政治哲学文献相比较,可以发现他们之间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黄宗羲关于"公是非于学校"的制度设计,主张皇帝和官员皆为学校之"弟子"、太学祭酒和郡县学官皆须由"推择"和"公议"产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等等,不仅与传教士宣传的教权高于王权、教皇由教士大会选举产生、教会在重大事务上有最后裁决权等等可以逐条对应,而且比传教士的论述具有更多的近代民主色彩。
- 许苏民
- 关键词: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政治哲学自然法
- 李贽与西学被引量:1
- 2016年
- 李贽晚年阐说《诗》义、发挥《学》《庸》、精研《易》理,似可看作是对利玛窦以基督教义来"合儒、补儒、超儒"的回应;他以华夏民族为天神之子,是对罗明坚宣扬的"圣灵降孕而生耶稣说"的回应,亦似可看作力图使基督教信仰中国化的最初尝试;以孔子"敬鬼神而远之"之义来批评各种求媚于鬼神的迷信活动和假道学的大言诓人,畅论不可谓祭天为祭理,亦不可谓祭气,是对利玛窦学说的发挥;其《明灯道古录》着力表彰与基督教哲学最近似的墨子学说,似乎也有寻求与西学的会通、使基督教信仰中国化的意味;其最后一部重要著作《九正易因》,从"万物统以乾元"推出"人人各正一乾之元",因而"各具有是首出庶物之资",更展示了一种以哲学代宗教的新思路。
- 许苏民
- 关键词:西学利玛窦
- 王夫之与儒耶哲学对话被引量:6
- 2012年
-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受西方哲学影响最深、并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理论创造来会通中西哲学、将中国哲学提升到新水平的活跃人物。他回应了利玛窦关于太极"其象何在"的质疑和艾儒略关于"元气不能自定己性"的驳难,吸取利玛窦以"实有"释"诚"和艾儒略关于"元质总无变灭"的观点并加以发挥,创造性地发展了元气本体论。他吸取基督教哲学"以克傲为本"的观点,扬弃其"认识自然即所以认识上帝"的观念,吸纳其几何学方法之精义,提出"学者以去骄去惰为本"说以及"惟质测"能"即物以穷理"的新格物说、重视抽象推理能力的新致知论。他吸取基督教哲学关于"人所异于禽兽者非几希"、自由意志为"善恶之原"、人性发展是"涤旧而更新"以及"理卑于人"等思想因素,并作了新的发挥。
- 许苏民
- 关键词:王夫之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
- 为什么说“道统二字是腐儒习气语”--论中国早期启蒙学者道统论批判的学理依据被引量:2
- 2016年
- 明清时期中国早期启蒙学者对道统论的批判,从学术源流和哲学学理上揭示了道统论的以下理论失误:一是缺乏"认识你自己"的哲学精神,自以为穷尽了宇宙人生的一切真理,以立心、立命、开太平"钤束天下",其"好自尊大标帜""与缁黄之流推高其祖以树宗风者无以异";二是其标榜的"孔门传授心法"来自学术造假的伪书,其所谓道则是"以己之见硬坐为古圣贤立言之意",其关于道的"一线单传说"也不合乎"道非一途,性非一种"的社会生活史和认识史的事实,其"道有绝续"论更不合乎中国学术史上"道无绝续,人具只眼"的实际;三是缺乏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心态,以"刊定死本"裁量一切学术,其实质乃是"奉尧舜以为镇压人心之标的",其标榜的"格君心之非"也是一种过时的人治理论。继承早期启蒙学者道统论批判的思想精髓,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多元的中国哲学和文化,将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发掘、继承和弘扬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精华。
- 许苏民
- 关键词:认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