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2007A032600002)
-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4
- 相关作者:罗琳王东晓杨威李适宇黄良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1999年和2009年夏季珠江口环境要素的对比与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对1999年和2009年夏季珠江口的温、盐、溶解氧、叶绿素和径流量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1999年航次期间珠江较大的径流量,1999年冲淡水的扩展范围要大于2009年。1999年夏季珠江口水体存在较强的盐度层结,而2009年夏季受较小的珠江径流量和热带风暴"浪卡"的共同作用,水体盐度层结较弱,0—5m层水体垂向混合良好。两年夏季珠江口表层溶解氧(DO)的分布较为相似,而底层溶解氧的分布则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河口西岸浅滩区和河口口门外。1999年河口西岸浅滩区DO小于3mg.L-1,河口口门外DO在4—5mg.L-1之间,2009年河口西岸浅滩DO大于5mg.L-1,河口口门外DO小于3mg.L-1。1999年夏季伶仃洋海域内较强的盐度层结是其底层出现低氧环境的主要原因,2009年夏季强化的垂向混合使得表底层溶解氧得到了及时交换,阻碍了西岸浅滩区底层低氧环境的出现,而盐度层化和"浪卡"带来的浮游生物的耗氧作用可能是口门外底层出现低氧环境的原因。
- 杨威罗琳高永利俎婷婷周巍王东晓
- 关键词:夏季珠江口冲淡水溶解氧热带风暴
- 2007—2008年冬季珠江三角洲强咸潮事件被引量:7
- 2010年
- 根据2007—2008年冬季大、小潮时对珠江河口的走航和定点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虎门水道、横门水道和磨刀门水道的盐度、流场特征以及各口门咸水入侵的程度,探讨了影响各口门与水道咸潮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季度咸潮入侵现象严重,对珠海、广州等地的供水造成影响;咸潮的入侵受潮汐、径流和风的共同作用,各因素对各个口门的影响程度不同;磨刀门的咸潮活动有较独特的规律和动力机制。
- 罗琳陈举杨威王东晓
- 关键词:珠江口咸潮径流潮汐
- 珠江河口咸潮期间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被引量:15
- 2010年
- 根据2007年底至2008年初珠江河口咸潮入侵期间大潮和小潮的两次调查资料,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种数和细胞密度的分布等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环境因素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共鉴定浮游植物76种,包括38种硅藻、18种绿藻、14种甲藻、4种蓝藻和2种裸藻。浮游植物种数分布有明显的空间变化,一般从河口上段至下段种数减少;大潮时浮游植物的种数低于小潮时,并且各水层之间浮游植物种数分布不均匀。优势种以淡水硅藻为主,如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ngustissima、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等;河口上段的站优势种突出,密度分布不均匀,均匀度值比较低。大潮和小潮期间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53.80×104个.L-1和62.21×104个.L-1,变化范围为(1.48-290.41)×104个.L-1和(1.52-283.62)×104个.L-1;二者的平面分布趋势基本相同,由河口上段至下段呈递减的格局;硅藻类的细胞密度占明显优势。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种数和细胞密度的分布受盐度、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并且具有明显的潮周期性。
- 李开枝黄良民张建林尹健强罗琳
- 关键词:浮游植物咸潮珠江河口
- 基于一个年龄概念的河口污染物输运数值模拟被引量:7
- 2009年
- 根据Deleersnijder定义的一个平均年龄概念,运用耦合了物质输运模式的一个三维水动力-富营养化数值模型(HEM-3D),研究了位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Pamlico河口(PRE)的污染物输运时间在不同淡水流量影响下的分布情况。模型结果表明,在正常期,污染物被输运出PRE需要大约65d的时间。而在枯水期和洪水期,污染物分别需要230d和20d时间被输运出PRE。这表明物质输运过程明显受淡水流量的影响。污染物输运时间的空间变化显著受河口中盐度入侵的影响,咸水入侵在其可以达到的最大区域形成了一个盐度锋面,而这个锋面阻碍了污染物向外的输运。盐度层化对输运时间的垂向分布影响显著,输运时间垂向梯度随着盐度层化的增强而增大。
- 徐洪周林晶王东晓
- 关键词:污染物输运数值模拟
- 珠江河口夏季缺氧现象的模拟被引量:23
- 2008年
- 夏季底层水体缺氧现象是珠江河口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使用三维水动力-生态耦合模型来分析珠江口缺氧现象的分布状况和产生原因。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的再现珠江口的缺氧敏感性区域和强度。珠江口存在的底层水体缺氧现象是水体强烈层化和生化耗氧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缺氧现象的发展与减退受潮汐涨落的影响。珠江口盐度-潮汐混合锋面和层化作用控制低氧水团的范围和强度。
- 罗琳李适宇王东晓
- 关键词:缺氧珠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