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2DFX034)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淑华周涛厉婧文于维同李霞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辽宁警察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社会保护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化
  • 1篇刑满释放
  • 1篇刑满释放人员
  • 1篇行刑
  • 1篇行刑社会化
  • 1篇要件
  • 1篇金融
  • 1篇金融法
  • 1篇金融法律
  • 1篇金融监管
  • 1篇金融消费
  • 1篇金融消费者
  • 1篇客观要件
  • 1篇化探
  • 1篇回归社会
  • 1篇监狱
  • 1篇监狱行刑
  • 1篇监狱行刑社会...

机构

  • 2篇沈阳工业大学
  • 2篇辽宁警官高等...
  • 2篇辽宁警察学院

作者

  • 2篇王淑华
  • 1篇李霞
  • 1篇于维同
  • 1篇周涛
  • 1篇厉婧文
  • 1篇李兴策
  • 1篇董大全

传媒

  • 3篇沈阳工程学院...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辽宁警专学报
  • 1篇商情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发达国家(地区)更生保护制度的思考与借鉴被引量:3
2014年
顺利回归社会是刑满释放人员社会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遏制和预防重新犯罪的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司法和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保护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发达国家的更生保护制度是出狱人保护的重要形式,在人道关爱、就业指导和生活救助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对预防再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分析发达国家更生保护制度存在的意义、形式与内容,对完善我国的出狱人保护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周涛王淑华
关键词:刑满释放人员
以回归社会为视角的监禁行刑社会化探析
2015年
监禁行刑社会化和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能够更好地"再社会化"。监禁行刑改造是"再社会化"的前提,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是"再社会化"的保障,"释前改造"和"释后保护"工作是服刑人员"再社会化"系统工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辽宁省内某些监狱和部分地区刑释人员进行调查,本文对现阶段监禁行刑社会化工作和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工作之间存在的"映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为视角,探析监禁行刑社会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监禁行刑社会化工作的建议。
王淑华张海洋
关键词:社会化社会保护
论影响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的客观要件被引量:2
2015年
影响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既有服刑期间监禁行刑改造方面的,也有出狱后社会接纳等方面的。通过对2012-2013年辽宁省三个监狱的调研和走访及对调查数据和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影响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诸多因素中,客观要件是主要的。从罪犯服刑期间监狱改造的实际情况和出监后社会接纳保护的准备情况两方面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影响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的客观要件中存在的问题,以建立和完善一种切实有效的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机制。
王淑华
关键词:客观要件
我国格式合同规制的困惑与解决路径被引量:2
2013年
市场经济条件下,格式合同被广泛地应用在货物买卖、交通运输、商业保险、国际贸易等众多民商事领域。格式合同的应用,不仅给当事人双方的民商事交往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且节省了缔约谈判的过程和成本。我国格式合同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在实践中产生出一系列的困惑,加之现行法律法规对其规制的措施不足和合同当事人缺乏维权能力,导致此类民商事纠纷的经常发生。鉴于我国规制格式合同制度的现状,从立法层面上予以剖析、从学理上阐述我国规制格式合同制度存在的种种困境。结合中外规制格式合同的实践经验,探寻格式合同规制的新路径,对完善我国合同法律制度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
厉婧文于维同李霞
关键词:格式合同
监狱行刑社会化模式研究——以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为视角
2014年
随着监狱行刑的不断发展,监狱行刑社会化逐渐成为监禁行刑的必然运作方式。行刑的社会效益和人道价值理念也逐步走入正轨,但与国外的先进行刑理念和运作模式相比,我国监狱行刑社会化发展还面临着对服刑人员如何回归社会、如何进行保护等很多问题,成为了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的瓶颈,所以构建一种理想的行刑模式势在必行。
董大全王淑华
关键词:监狱行刑社会化
我国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改革的思路探析
2014年
对于刚刚起步并逐渐发展的中国金融市场,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在理论研究拓展、立法与纠纷处理机制、金融消费者教育以及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的组织和协调等方面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金融消费保护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域外国家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立法改革经验,提出了加强全民法律意识、健全制度内容、建立我国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的专门法等法律改革的建议。
李兴策
关键词:金融消费者金融监管金融法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