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07015)

作品数:13 被引量:88H指数:6
相关作者:张浩马西奎王发强张新锋施浒立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电气工程
  • 5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变换器
  • 3篇BUCK变换...
  • 2篇单周期控制
  • 2篇低频振荡
  • 2篇电流
  • 2篇电压
  • 2篇振荡
  • 2篇稳定性
  • 2篇SEPIC变...
  • 1篇单周控制
  • 1篇导电模式
  • 1篇电流控制
  • 1篇电平
  • 1篇电压传输比
  • 1篇电压型
  • 1篇电源
  • 1篇电源系统
  • 1篇调制
  • 1篇调制策略
  • 1篇信息熵

机构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电子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张浩
  • 8篇马西奎
  • 3篇赵彦
  • 3篇王发强
  • 3篇施浒立
  • 3篇张新锋
  • 2篇张笑天
  • 2篇刘芳
  • 1篇李秀明
  • 1篇刘永强
  • 1篇姜海鹏
  • 1篇张源
  • 1篇杨晓平

传媒

  • 5篇物理学报
  • 3篇电工技术学报
  • 2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机械强度
  • 1篇电工电能新技...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周期控制Boost变换器中的低频波动现象分析被引量:19
2008年
基于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压的波动频率远低于变换器开关频率的假设,给出了连续导电模式(CCM)与不连续导电模式(DCM)的临界条件,建立了单周期控制器的S域模型,并分别导出了Boost变换器工作在CCM和DCM下的闭环输出-基准电压传递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完全工作在DCM时,变换器处于稳定的周期1状态,而运行在CCM时,变换器将出现低频波动现象.此外,采用零极点分析方法给出了变换器低频波动的频率,并通过变换器拓扑结构的约束关系确定了系统低频波动的幅值.最后,Matlab数值仿真及电路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王发强张浩马西奎
关键词:单周期控制BOOST变换器
基于凸集的结构非概率可靠性度量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结构非概率可靠性分析中,结构的可靠性是通过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度量的。文中研究结构非概率可靠性的度量方法,对比分析基于区间的非概率可靠性模型和基于凸集合模型的非概率可靠性模型两种情况下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证明它们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函数关系,揭示两种指标之间的差异是由不确定因子所决定的本质,并对其进行定性解释。同时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
张新锋赵彦施浒立
关键词:非概率可靠性极限状态函数
不连续导电模式Boost PFC变换器中快尺度不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导出了不连续导电模式Boost PFC变换器的异步切换映射数值模型。数值模拟发现,系统在输入电压周期里会出现快尺度边界碰撞分岔现象。通过研究电路系统模式的切换临界角的变化对快尺度不稳定性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分析了快尺度不稳定性对器件应力及系统功率因数的影响,给出了系统稳定性随一些参数变化的稳定性区域图。最后,实验验证了这种快尺度不稳定性现象的存在。这些结果对于实际电路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笑天张浩马西奎
关键词:BOOSTPFC变换器边界碰撞分岔
单周控制Buck变换器中的降频现象分析被引量:21
2008年
研究了单周控制Buck变换器中的降频现象,并给出了降频现象发生的临界条件以及电感电流断续导电模式(DCM)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CM)的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降频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复位积分器的输出电压在n个时钟周期内不能达到参考电压Vref,使得它无法在n个时钟周期内复位,只有在n+1个时钟周期内复位.值得注意的是,在任一工作频率下,变换器无论工作在CCM还是DCM,均处于稳定状态;在主电路参数及时钟周期不变的情况下,DCM对应的参考电压Vref区间与CCM对应的参考电压Vref区间之比保持不变;随着电路工作频率的降低,还会导致输出电压的纹波增大.最后,给出了Power Simulation(Psim)电路仿真结果和电路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王发强张浩马西奎
关键词:单周控制BUCK变换器稳定性
电压型SEPIC变换器中的分岔行为与低频振荡现象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导出了电压型SEPIC变换器的频闪映射方程,采用数值模拟、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分析和电路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系统中的低频不稳定现象,并对不稳定区域中的非线性行为(如准周期分岔、锁相极限环)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低频振荡的特征、振荡周期的变化规律及低频振荡产生的物理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控制器参数的增大,变换器由原来单一的CCM工作模态转化为在CCM和DCM之间间歇性切换的工作模态,是导致系统周期1不动点失稳和系统产生低频振荡的主要原因;低频振荡的出现反映出系统发生了亚临界Hopf分岔;低频振荡周期等于锁相周期态的周期数与锯齿波调制周期的乘积,符合Farey原理。
刘芳张浩
关键词:低频振荡HOPF分岔SEPIC变换器
机械结构系统模糊可靠度数值计算方法被引量:3
2009年
基于模糊可靠性问题向随机可靠性问题转化的思想和模糊变量与随机变量可以等价相互转化的机理,根据区间分析理论和最优化理论,提出了改进的顶点法优化模型,并用于解决机械结构模糊可靠度计算问题。针对模糊-模糊干涉模型和线性结构系统应用一般的顶点法给出了求解结构模糊可靠度计算公式;对具有多模糊变量非线性结构系统用改进的顶点法优化模型给出了求解结构模糊可靠度计算公式。该公式对结构系统均为模糊变量的模糊可靠度计算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算例分析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张新锋赵彦施浒立
关键词:模糊可靠度区间分析
电流型单端初级电感变换器中分岔行为与稳定性被引量:6
2007年
导出了连续运行模式下电流型单端初级电感变换器(SEPIC)的频闪映射方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系统中的分岔和混沌现象,并对不稳定区域中的非线性行为(如倍周期分岔、边界碰撞分岔和吸引子共存)进行了分析。数值结果表明,较之低维DC-DC变换器,SEPIC变换器作为一类高维的DC-DC变换器,电路参数的变化使得系统出现了更为复杂、多样化的非线性现象。根据系统Jacobian矩阵特征乘子的变化趋势,确定了系统首次失稳时分岔点的位置和类型,讨论了电路参数的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刘芳张浩马西奎
关键词:SEPIC变换器
单周期控制Cuk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中的中尺度不稳定现象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基于单周期控制的自治性,建立了描述单周期控制Cuk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动力学行为的非线性状态平均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谐波平衡法得出了该系统周期平衡态的近似解析表达式,继而通过判定Floquet乘子的变化趋势,准确地预测了该变换器首次失稳时分岔点的位置和类型,揭示了系统出现中尺度不稳定现象的物理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变换器周期闭轨稳定性的丧失,即Neimark-Sacker分岔的发生是最终导致中尺度振荡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后,电路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单周期控制CukPFC变换器中的中尺度分岔行为的本质,而且为系统电路参数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源张浩马西奎
关键词:谐波平衡法FLOQUET理论
基于信息熵的结构广义可靠度与模糊安全系数被引量:5
2007年
基于信息熵研究了模糊可靠性意义下的可靠度和模糊安全系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模糊应力-模糊强度和随机应力-模糊强度两种干涉模型中,分别探讨了隶属函数为正态型和非正态型情况下模糊安全系数的确定问题,揭示了模糊安全系数与模糊可靠度之间的关系,并以实例给予说明。
张新锋赵彦施浒立
关键词:模糊可靠性信息熵
基于ESAC标准的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裕度监控被引量:7
2009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ESAC(Energy Systems Analysis Consortium)标准的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裕度监控方法,推导出当分布式电源系统不满足稳定裕度要求时,源级开关电源输出阻抗与负载级开关电源输入阻抗之间的约束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外加小信号电流扰动法实现了基于ESAC标准的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裕度监控,并给出了具体实现电路。最后,以双Buck级联分布式电源系统为例,通过仿真证实了该监控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杨晓平张浩马西奎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系统BUCK变换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