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90413084)

作品数:18 被引量:81H指数:7
相关作者:汪萌芽汪伟伟刘伟方博文曲睿更多>>
相关机构:皖南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神经元
  • 6篇运动神经
  • 6篇运动神经元
  • 6篇突触
  • 5篇突触传递
  • 5篇离体
  • 5篇脊髓
  • 4篇离体脊髓
  • 3篇生理学
  • 3篇脑片
  • 2篇电生理
  • 2篇电生理学
  • 2篇电图
  • 2篇杏仁核
  • 2篇学习记忆
  • 2篇应激
  • 2篇应激障碍
  • 2篇受体
  • 2篇水迷宫
  • 2篇面肌

机构

  • 20篇皖南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汪萌芽
  • 2篇杨超
  • 2篇金建慧
  • 2篇秦雯
  • 2篇王云
  • 2篇郑超
  • 2篇刘伟
  • 2篇汪伟伟
  • 2篇曲睿
  • 2篇方博文
  • 2篇顾强
  • 1篇张森
  • 1篇郭成军
  • 1篇吴小未
  • 1篇周桂花
  • 1篇黄宏平
  • 1篇邵德翠
  • 1篇江潇
  • 1篇郑勇
  • 1篇柳星

传媒

  • 12篇皖南医学院学...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生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麻素对海马内Aβ_(1-40)注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海马内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注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双侧海马内注射Aβ1-40建立AD大鼠模型,并设注射生理盐水的假手术组(n=7)和不作处理的正常组(n=10);AD模型大鼠分设天麻素组、石杉碱甲组和模型组(各n=8),分别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4周(q.d.)后,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或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试验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素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且空间探索试验中在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天麻素对海马内Aβ1-40注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损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柳星汪萌芽
关键词:天麻素阿尔茨海默病
正常成人咀嚼肌表面肌电图的参数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正常成人下颌不同运动状态时咀嚼肌表面肌电图(sEMG),探讨sEMG的不同参数分析反映咀嚼肌功能状态及运动形式上的差异性。方法:记录10例(男4例,女6例)正常成人双侧二腹肌前腹、咬肌、颞肌前腹、颞肌后腹,在下颌姿势位、前牙对刃、下颌最大前伸、双侧咀嚼、大张口、吞咽后紧咬牙等6种功能状态时的sEMG,分别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时域分析表明,除LDA在平均幅值分析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咀嚼肌在行使不同动作时的平均肌电值、峰值、平均幅值和幅值均方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除姿势位和吞咽后紧咬牙时咀嚼肌的平均肌电值、峰值、平均幅值和幅值均方根,以及大张口时平均幅值和幅值均方根在咀嚼肌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各个动作时咀嚼肌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频域分析显示,咀嚼肌在行使不同动作时的平均功率频率和中位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除平均功率频率在姿势位和下颌最大前伸时,以及中位频率在咀嚼和吞咽后紧咬牙时,咀嚼肌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各个动作时咀嚼肌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sEMG的多参数分析能较好地反映不同下颌运动状态下各咀嚼肌的功能情况,提示临床上应对sEMG进行多参数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全面的判断。
杨超王云王邦安汪萌芽
关键词:咀嚼肌表面肌电图时域分析频域分析
大鼠脑内双核团电活动与多项生理指标的同步记录技术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脑内双核团电活动和多项生理指标,以同时观察脑内相关核团活动与生理反应的心理生理学实验技术。方法:在麻醉的成年大鼠(n=26)进行脑内奖赏系统关键核团腹侧背盖区(VTA)和惩罚系统重要核团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电活动的同步记录,同时监测心电、呼吸肌肌电、皮肤电导、体温等多项生理指标,建立成年大鼠脑内双核团细胞外记录与多项生理指标联合记录技术,并对自发深呼吸反应和夹尾刺激反应时同步记录到的6项指标进行初步分析。结果:①麻醉成年大鼠BLA放电频率高于VTA(n=26,配对t检验,P<0.01),且VTA与BLA的放电频率呈正相关(r=0.936,P<0.01);②大鼠自发深呼吸反应期VTA电活动幅值减小(n=9,P<0.05),呼吸肌肌电幅值和皮肤电导幅值均增大(P<0.01);③在夹尾刺激时VTA和BLA的放电频率降低(n=12,P<0.001和P<0.05),心电信号RR间期缩短(P<0.01),但VTA放电频率在夹尾后比夹尾前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脑内双核团电活动和多项生理指标同步记录技术可以稳定记录脑内相关核团电活动和生理活动的变化,可能为药物成瘾脑机制等相关综合性研究提供了一种适宜的实验方法。
刘伟汪伟伟黄军汪萌芽
关键词:基底外侧杏仁核细胞外记录心理生理学
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双脉冲易化和抑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同侧背根(iDR)和腹外侧索(iVLF)双脉冲电刺激(PPS)对脊髓运动神经元(MN)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影响。方法:应用新生大鼠(7~14天龄)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对iDR和iVLF施加不同刺激间隔(ISI)的PPS,在MN观察iDR-EPSP和iVLF-EPSP的变化。结果:在69个记录到iDR-EPSP和(或)iVLF-EPSP的MN,对iDR或(和)iVLF给予ISI为30~150ms的PPS,主要诱发iDR-EPSP和iVLF-EPSP的双脉冲易化(PPF,P<0.01),也可在少数MN产生双脉冲抑制(PPD,P<0.01)。比较分析还显示iVLF-EPSP的PPF出现率高于iDR-EPSP(P<0.01),其PPF的双脉冲比值随ISI的延长而降低(P<0.01)。结论:通过给予iDR和iVLF不同脉冲间隔的PPS,MN的外周传入性和下行激活性突触传递均出现以PPF为主的短时程可塑性变化。
金建慧江潇汪萌芽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背根双脉冲
脊髓损伤治疗的实验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给患者本人及家属身体和精神上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随着交通工具和道路建设的高速发展,SCI的发生率一直高居不下,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据保守统计,
郭成军汪萌芽
关键词:脊髓损伤
药物治疗酒精中毒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中毒事件的发生愈发频繁,而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酒精中毒的药物治疗方法不断改善。中西药各有优势,中西医结合可能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同时探究酒精中毒的作用机制,能为更好地治疗酒精中毒奠定基础。本文从纳洛酮类药物治疗、非纳洛酮类药物治疗和联合药物治疗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周桂花汪萌芽
关键词:酒精中毒纳洛酮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
消退训练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消退训练(extinction training,ET)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条件性恐惧记忆以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重复给予"声音-电击"配对刺激建立PTSD大鼠模型,将模型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消退训练组(ET组)。ET组进行14 d的消退训练(情景暴露)干预。第2、4、8、14天在恐惧监测系统中检测大鼠的木僵反应(代表条件性恐惧记忆),第15~21天在Morris水迷宫中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T干预使模型大鼠的木僵反应明显受抑(P<0.01),且显著缩短大鼠的定位航行测试的逃避潜伏期(P<0.05)。结论:消退训练可促进PTSD大鼠的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消退,且改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
吕莹汪萌芽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MORRIS水迷宫
成年大鼠伏隔核脑片神经元的细胞电生理特性
2011年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脑片神经元的细胞电生理特性,为研究药物成瘾和神经精神性疾病提供一种离体伏隔核细胞模型。方法:对取自成年大鼠的伏隔核脑片神经元进行细胞内记录,并检测膜电学特性和局部电刺激诱发的突触反应。结果:测定记录稳定的10个NAc神经元的静息电位、膜斜率电阻和动作电位幅度分别为(-70.9±12.9)mV、(59.3±19.8)MΩ和(86.5±14.1)mV。在其中4个神经元观察到放电频率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升高,在6个NAc细胞观察到异常整流现象。对NAc神经元的背侧局部电刺激(0.1 Hz)可诱发刺激强度依赖性去极化突触反应(EPSP,n=5)。对5个NAc细胞灌流10 mmol/L的L-谷氨酸,产生去极化反应,而且灌流0.5μmol/L的河豚毒素可逆性取消动作电位和EPSP。结论:结果表明成年大鼠伏隔核脑片神经元细胞内记录技术稳定可靠,可用于相关脑功能和神经精神性疾病的细胞电生理和药理学分析。
顾强汪萌芽
关键词:伏隔核细胞内记录突触传递电生理学
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活调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下行激活
2011年
目的:探讨I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激活对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下行激活的调制作用。方法:应用新生大鼠(7~14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脊髓同侧腹外侧索(iVLF)电刺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即iVLF-EPSP),观察I组mGluRs激动剂(S)-3,5-二羟基苯基甘氨酸(DHPG)对MN膜电学特性及iVLF-EPSP的影响。结果:对脊髓切片灌流DHPG(5μmol/L),能使MN膜去极化(n=7,P<0.01),缩短时间常数(n=7,P<0.05),并延长锋电位的半幅时程(n=5,P<0.05)。同时,给予DHPG(5~10μmol/L)能可逆性、浓度依赖性抑制iVLF-EPSP的幅度(n=7,P<0.01)。结论:DHPG对I组mGluRs的激活对离体脊髓MN的下行激活有抑制性调制作用。
郑勇汪萌芽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脊髓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成人个别正常牙合者咀嚼肌表面肌电图的参数分析
尽管咀嚼肌表面肌电图(sEMG)已在口腔颌面部肌功能检查中已有广泛应用,但其参数的比较研究甚为少见。为了直接将肌电图的分析与临床颌面部肌功能检测、相关口腔功能矫正相结合,我们通过对10例(男4女6)成人个别正常牙合者咀嚼...
杨超王云汪萌芽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