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806049B)

作品数:26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沈端民张彩云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7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货币
  • 8篇货币思想
  • 3篇揭露
  • 1篇都城
  • 1篇杜甫
  • 1篇游戏
  • 1篇战斗
  • 1篇战斗力
  • 1篇拯救
  • 1篇政府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理想
  • 1篇纸钞
  • 1篇陶渊明
  • 1篇通流
  • 1篇钱币
  • 1篇清代
  • 1篇主义
  • 1篇自然经济
  • 1篇晁错

机构

  • 11篇湖南大学
  • 11篇湖南涉外经济...

作者

  • 19篇沈端民

传媒

  • 6篇湖南财政经济...
  • 4篇湖南商学院学...
  • 3篇湖南城市学院...
  • 2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湖南财经高等...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保险职业学院...
  • 1篇湖南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钱币八政首 价贵靠威令——论刘基的货币思想
2011年
刘基的货币思想体现在五个方面:钱币八政首,功在通有无;楮币多若土,扬火自焚躯;世人积金贻子孙,一朝金尽难复论;钱币相比较,好丑天然殊;钱币无用物,价贵靠威令。
沈端民
关键词:钱币货币思想
李汝珍揭示“钱为世人养命之源”的思想被引量:1
2017年
"钱"是"人人所爱"的"养命之源"。李汝珍将这一世人皆信皆崇的经典言论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镜花缘》故事情节的始终,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素材,并用以强烈地表达其创作的主题思想。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整体浓缩的个体。个体需要从整体的各个方面连续不断地吸取营养。大河涨水小河满,只有努力开拓、丰富社会整体的钱脉,个体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其生命才能蓬蓬勃勃,发达旺盛。钱的问题要用钱去解决。怎样用钱开拓钱源?或用钱做有力武器以打开闭关自守的铁门;或用"钱"作为可信凭证以促进社会商品的积极交换;或用钱做劳动报酬以奖励人与人的互相帮助;或用钱做重量单位计算用药重量以提高药物疗效;或用钱做桥梁以畅通人际的频繁交往。如此多管齐下,可使钱这个养命之源"源"源不断,"源"远流长,可使人命之养得到充分的保证。
沈端民
关键词:镜花缘
吴莱反对元皇用劣钞逆汰良币(钱)的思想
2018年
元朝廷认为"钞乃是上面盖着皇帝印章的纸",象征皇帝的巨大权威。皇帝乃令用纸钞"代替铸币通行于全国"。吴莱认为元纸钞先天不足,是劣质品,有多种顽"弊":印制之纸的质量差,容易破烂腐败;制造工艺简单,容易伪造;流通数量庞巨,难于管理,容易助长官吏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因此,元钞不能胜任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吴莱同时认为,金属货币(钱)是良币,历史悠久,币材坚固耐用,辗转"抚摩"千万次仍如"瑛鲜",仍能履行货币所有的职能;它又是最坚定的"执行职能"的"符号",高度凝集经济、政治等多种不易消失的内容和因素。因此,"好古"者"收拾""久贮""勿用"的"古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甚至可以不断升值。吴莱反对流通劣质的元纸钞而复兴曾经充当维护统治者统治的重要工具、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人们喜持乐用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质量优良的金属钱币。
沈端民
关键词:良币
《乌宝传》揭露元楮币“外若方正,内实垢污”的思想
2015年
乌宝是元代流通的主币楮币。它的"外"形好像方"方正"正,其"内实"却藏纳着很多"垢污"。"垢污"表现之一是生平经世的投机性,为了一时一己之利,它毅然"厌祖、父业,变姓名",即背弃"钱氏"和"楮氏"两条祖源,独尊"尽得其通神之术"的"乌氏";二是个性品格的曲随性,其体态"轻"巧、单"薄"、"柔"软,随人随时而"舒卷"自如,极力称人之心如人之意,曲随人之所求;三是社会流通的腐蚀性,它流通于各个领域,大搞"奢靡"之风,使官员和社会腐化堕落;四是取人弃人的势利性,用势利眼对待人,对富人"每屈辄往,虽终身服役弗厌",对穷人则"甚厌之"、"终不肯一往";五是市场交换的多诈性,或招摇过市而取利,或用魔法以套取社会财富,或用金蝉脱壳之技以推卸罪责,或推波助澜以浑水摸鱼。
沈端民
钱味甘大热有毒——张说的货币思想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揭示钱草的药理作用,制作方法,服用步骤,预防毒副作用等以说明钱(货币)的本质、流通规律、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告诫"贪婪者",钱虽"味甘"但"大热、有毒",若贪得无厌,就会"令人霍乱",死于非命。
沈端民
千金散尽还复来——论李白的消费思想
2010年
"千金散尽"即积极进行货币消费:重奖有功之臣;厚币报答有恩之人;高价参与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慷慨倾囊与友人礼尚往来;千金构建幸福的家庭;万钱享受高质量的物质生活等。敢于"散尽""千金"的原因是货币具有循环性,用去的钱,可以通过商品交换等形式"还复来",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货币循环运动。
沈端民
陈子龙企行“因民所便”的纸钞拯救濒危“故国”的思想
2016年
陈子龙生活在明朝由衰而败的转变和急速进行时期。他认为明朝政权衰败的最深根源在经济,在集中代表经济的货币,在货币"钱文不一"、形态混乱、"钱币壅"塞、"尽禁"纸币等形式的货币危机。他写《钞币论》等认为,打仗就是打钱;要拯救南明政权的关键是从加强经济基础入手,"因民所便"地使用纸质形态的钞币,从而促进商品的顺畅流通,增强社会的活跃机能,提升国家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明朝统治者没有采纳陈子龙的意见,因而很快灭亡了。但陈子龙"因民所便"而发行纸钞的主张在约三百年后得到了最广泛的施行,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沈端民
关键词:货币危机拯救故国君权
浅析《金瓶梅》“贵于通流”的货币思想
2010年
《金瓶梅》通过一系列具体描写彰显了"天下之财,贵于通流"的思想观点。作品对"贵于通流"的货币思想从货币流通能催发资本主义萌芽、能破坏封建自然经济的秩序、能瓦解封建政治构体、能夭折贪图腐化的商人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形象揭示。
沈端民
关键词:《金瓶梅》货币思想自然经济
苏轼反对王安石“以钱代税(役)”“变法”的思想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苏轼站在旧党立场上认为新党王安石的变法"求治太急",使用的是使人"病日益增,体日益羸,饮食日益减"的毒"药",因而对其变法,尤其是对居于变法首位的"理财(货币)"政策中的"以钱代税(役)"政策进行了尖锐批评和猛烈攻击,说它破坏了农村自然经济秩序、加深了农民贫穷程度、践踏了农民的劳动价值,助长了官吏的腐败、加剧了宋朝政权的危机。苏轼反对以钱代税(役),实质上是反对货币流通到税(役)等重要社会经济领域,是固守以物易物的落后的交换形态,是开历史的倒车。
沈端民
关键词:新党理财
杜甫“万役但平均”的货币思想
2015年
杜甫所见,对比分明,或条条"路有冻死骨",或"朱门酒肉臭","左相(却)日兴费万钱"。他在深刻揭露如此巨大差距的残酷现实时,苦心寻找解决的办法,提出了"万役但平均"的思想和措施。本文用杜甫诗文所写的事实,从徭役、赋税、住房和货币分配等方面分析了杜甫"平均"主义货币思想产生的历史的、社会的和自身的原因,并指出其思想既有关心人民疾苦的进步性,又有历史条件的局限性。
沈端民
关键词:货币思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