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982)

作品数:27 被引量:118H指数:6
相关作者:何方李鸣石磊沈曦胡雯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杆菌
  • 9篇肠道
  • 8篇婴儿
  • 7篇双歧杆菌
  • 7篇过敏
  • 6篇益生菌
  • 6篇细胞
  • 5篇性疾病
  • 5篇过敏性
  • 5篇过敏性疾病
  • 5篇肠道双歧杆菌
  • 4篇小鼠
  • 4篇免疫调节
  • 4篇菌群
  • 4篇肠道菌群
  • 3篇脂肪
  • 3篇巨噬细胞
  • 3篇肠道菌
  • 2篇动物
  • 2篇新生小鼠

机构

  • 24篇四川大学
  • 5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河北一然生物...
  • 2篇汤臣倍健股份...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重庆三峡中心...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四川省食品发...
  • 1篇成都医学院第...
  • 1篇成都市龙泉驿...
  • 1篇石家庄君乐宝...
  • 1篇军事科学院军...

作者

  • 19篇何方
  • 12篇李鸣
  • 7篇沈曦
  • 5篇石磊
  • 3篇王舒悦
  • 3篇王亚娟
  • 3篇何苗
  • 2篇曾画艳
  • 2篇郎春辉
  • 2篇阴文娅
  • 2篇陈小婕
  • 2篇余倩
  • 2篇姚建蓉
  • 2篇胡雯
  • 2篇马思思
  • 2篇黄承钰
  • 2篇吴迪
  • 2篇张玲琳
  • 2篇李姗珊
  • 2篇苗俊杰

传媒

  • 4篇食品科技
  • 3篇卫生研究
  • 3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乳品工业
  • 1篇营养学报
  • 1篇华西医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康婴儿与过敏性疾病婴儿肠道双歧杆菌构建差异初探
目的通过比较健康婴儿与过敏性疾病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构建规律,探讨婴儿肠道双歧杆菌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婴儿生后第0(胎便)、2、7、15天,1、6、12月时共7个时间点的粪便样品,其中22例在1岁以前患过过敏...
王茂林沈曦罗子豪李鸣何方
关键词:双歧杆菌过敏性疾病婴儿
文献传递
花青素抑制肥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肥胖已经成为四大慢性疾病之一,越来越成为公共卫生的一大难点问题。随着"植物化学物"成为研究热点,花青素抑制肥胖慢慢被学术界广为研究和探讨。从抑制脂肪细胞的炎症反应、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调节脂肪细胞调控酶、影响脂肪细胞及其调控酶基因表达4个方面对目前花青素抑制肥胖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并对其机制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富含花青素的农副产品开发成抑制肥胖的功能性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曾画艳马思思王娟秀陈小婕郎春辉何方阴文娅
关键词:肥胖花青素炎症反应前脂肪细胞
乳酸杆菌的免疫调节及抗过敏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索乳酸杆菌的免疫调节及其抗过敏作用。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4只)。采用灌胃方式,分別连续投用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LP45、嗜酸乳杆菌La28、嗜酸乳杆菌6091、鼠李糖乳杆菌GG共28d。于14d、28d分别用测定免疫脏器系数与血清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12〕、Th2细胞因子(IL-6)含量的方法分析和对比受试菌株的免疫调节作用。对在免疫调节作用上有差异的菌株,利用卵清白蛋白(OVA)和氢氧化铝致敏的BALB/C小鼠过敏模型进一步评价其抗过敏作用。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OVA阳性对照组和2个菌株干预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总IgE含量。结果供试4个菌株干预组的免疫脏器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d、28d时嗜酸乳杆菌La28组血清IL-6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d时嗜酸乳杆菌6091组血清IL-6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过敏作用评价实验中,嗜酸乳杆菌La28组血清总IgE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低于OVA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个菌株中嗜酸乳杆菌La28与6091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中嗜酸乳杆菌La28可能具有抗过敏作用,可能的相关机制为抑制Th2细胞活性,从而影响Th1/Th2平衡。
沈曦李鸣石磊龄南何苗王舒悦何方
关键词:乳酸杆菌免疫调节作用抗过敏作用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诱导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诱导缓解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1966年~2014年9月期间Pubmed、OVID、Embase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
李雪梅王亚娟李晶晶胡雯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益生菌美沙拉嗪
文献传递
健康婴儿与过敏性疾病婴儿肠道双歧杆菌构建差异初探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通过比较健康婴儿与过敏性疾病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构建规律,探讨婴儿肠道双歧杆菌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婴儿生后第0(胎便)、2、7、15天,1、6、12月时共7个时间点的粪便样品,其中22例在1岁以前患过过敏性疾病的婴儿组成过敏组,26例健康婴儿作为健康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属及8种双歧杆菌菌种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两组婴儿在0~1月期间肠道双歧杆菌构建过程不同,健康组第2天表现出双歧杆菌下降的"重建"特征,而过敏组不存在此特征。过敏组第1月时双歧杆菌属的检出量低于健康组(P<0.05);第15天时B.breve的检出率低于健康组(P<0.05),且B.infantis定植延迟。结论婴儿出生后0~1月的肠道双歧杆菌及其构建规律可能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关,该时期可能是婴儿出生后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关键期。
王茂林沈曦葛林何苗李鸣姚建蓉何方
关键词:双歧杆菌过敏性疾病婴儿
2015—2016年成都市1~4月龄婴儿肠道乳酸杆菌及生化特性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索早期婴儿肠道乳酸杆菌的优势菌种及生化特征。方法收集41名1~4月龄健康婴儿粪便,采用选择培养基分离乳酸杆菌,通过形态、好氧性、碳水化合物代谢(API 50)和16S RNA测序等分析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以及使用API ZYM检测其19种酶活性。结果共收集71株乳酸杆菌,包括副干酪乳杆菌(L.paracasei)30株,格氏乳杆菌(L.gasseri)13株,唾液乳杆菌(L.salivarius)10株,短乳杆菌(L.brevis)4株,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3株,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和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各1株,未鉴定到种9株。7种乳酸杆菌对49种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异同,有14种碳水化合物均不能发酵,均能发酵的碳水化合物有4种,在其余31种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上具有菌种差异。大多数乳酸杆菌的亮氨酸芳胺酶、半乳糖苷酶和葡萄糖苷酶活性强,其他酶活性因种株不同差异较大。结论副干酪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可能是1~4月龄健康婴儿肠道乳酸杆菌的主要菌种。婴儿肠道乳酸杆菌的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和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和种株差异。
李姗珊万群程如越葛林伍梓汐李鸣张旭光肖健黄远英何方
关键词:乳酸杆菌婴儿碳水化合物
婴儿剖腹产、早期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相关性的初探
目的初探成都地区婴儿剖腹产、早期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三者关系,为早期防治婴儿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7例足月新生儿,由1岁以前未患过过敏性疾病的20例婴儿组成健康组,1岁以前患过过敏性疾病的17例婴儿组...
沈曦王茂林罗子豪李鸣何方
关键词:婴儿过敏性疾病肠道菌群剖腹产
文献传递
益生菌与肠道健康被引量:4
2016年
目前我国肠道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维护肠道健康越来越受人关注。益生菌通过改善肠内菌群平衡,对宿主起到有益作用,逐渐显现出维护肠道健康作用。益生菌维护肠道健康的作用机制包括:抗氧化,免疫调节,影响肠道菌群酶的分泌及代谢产物,结合致癌物质,产生短链脂肪酸等。
吴迪何方
关键词:益生菌肠道健康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解析婴儿肠道双歧杆菌构建规律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非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婴儿早期肠道双歧杆菌的菌种组成及其数量变化,解析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种群构建及菌种组成变化的规律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4月1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第1次,第2、4、7、10、14、28天,3个月,6个月,1岁共10次粪便,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双歧杆菌属及种特异性引物对收集的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及人体肠道特有的8个双歧杆菌菌种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共收集婴儿粪便样品136份,双歧杆菌检出率为93.4%(127/136),湿便中菌数为105~1011 CFU/g;第1次胎便双歧杆菌检出率为83.3%(湿便中菌数约为105 CFU/g);出生后14d内双歧杆菌检出率及菌量在相对低的水平,被检出的双歧杆菌为1种或2种;出生28d及以后双歧杆菌检出率增至100%,湿便中菌量增至108 CFU/g以上;出生后28d至6月龄多数婴儿、1岁时全部婴儿粪便中被检出双歧杆菌增至3种;双歧杆菌各菌种的检出率为B.breve(92.1%)、B.infantis(66.1%)、B.catenulatum(59.8%)、B.bifidum(25.2%)、B.longum(24.4%)、B.dentium(13.4%)、B.angulatum(5.5%)、B.adolescentis(1.6%)。结论受试婴儿出生后到1岁其肠道双歧杆菌数量、菌种组成及其菌种多样性均随时间出现显著的变化,是受试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种群构建的重要时期;同时发现受试婴儿双歧杆菌的菌种群构建整体上延迟、菌种组成上出现异常,推测是和受试婴儿的生产方式、喂养情况及其他各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何苗李鸣王舒悦张玲琳苗俊杰石磊余倩姚建蓉黄承钰何方
关键词:婴儿肠道双歧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
紫甘薯花色苷制备及其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生长增殖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制备紫甘薯花色苷提取物并分析其主要成分,研究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其主要成分;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体外模型,利用MTT法得到最佳铺板密度,得到细胞生长曲线,从而在最佳密度和对数生长期检测不同浓度紫甘薯花色苷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的影响。结果:花色苷提取物总量达到39.79 mg/g;选择细胞接板密度为5×103 cfu/mL,细胞铺板12h之后继续培养24 h,紫甘薯花色苷从最低质量浓度15.625μg/mL时即相对于空白组能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P<0.05)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紫甘薯花色苷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13.853±2.617)μg/mL。结论:体外细胞实验显示紫甘薯花色苷具有抑制脂肪细胞生长增殖,提示紫甘薯花色苷具有预防肥胖的作用。
曾画艳郎春辉何方陈小婕马思思王娟秀阴文娅
关键词:花色苷肥胖MTT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