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1DEA30027)
-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爽孙九林马建华孟祥武赵汀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用ArcIMS建立震源机制解数据发布系统方法浅析
- 2006年
- 随着Web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我们将WebGIS技术引入到震源机制解数据分析,通过将数据库信息与地理空间属性信息相结合,实现了数据库信息图形化,统计分析自动化,数据访问和查询网络化。本文通过介绍用ArcI MS3.1建立震源机制解数据发布系统,论述了ArcI MS体系结构,详述了中国及邻区地震震源机制解数据发布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用ArcI MS建立震源机制解数据发布系统的方法,并就系统开发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论述。
- 王津邵兆刚雷伟志
- 关键词:ARCIMSWEBGISARCXML震源机制解应力场
- 基于LUCENEAPI的中文全文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被引量:39
- 2003年
- 实现了中文单字切分模块,并在LuceneAPI基础上建立支持中英文混合检索的全文数据库。在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全文数据库项目中作为全文检索工具。Lucene中文全文数据库的主要性能和功能包括:支持中英文混合检索;可以不关机动态添加或删除一篇文档索引;采用多线程设计,能承受大量的访问请求;支持跨平台运行;提供命令行直接查询方式和基于WEB的查询方式;易学通用的检索表达式;系统可扩展性强。
- 赵汀孟祥武
- 关键词:中文信息处理全文数据库
- WDC-D大地测量学数据分类与编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首先,运用线分类法将大地测量数据分为四个层次,从第一到第四层次的数据量分别为7、35、121和385.然后,采用层次码编码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码长共有9位,第1位用J表示大地测量数据分类在WDC D中的顺序;第2位用"1~9"表示第一层次数据;第3、4位,第5、6位,第7、8位均用"00~99"分别表示第二、三、四层次数据,第9位用"1~3"表示数据的共享级别.
- 马建华孙九林
- 关键词:大地测量学数据分类数据编码
- WDC-D地球化学数据分类与编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首先以地球化学实体为基本分类对象,运用线分类法进行数据分类.作者共把地球化学数据分为四个层次,从第一到第四层次的数据量分别为9、40、192和604.然后作者采用层次码编码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码长共有9位,第1位用“J”表示地球化学数据分类在WDC—D中的顺序;第2位用“1~9”表示第一层次数据;第3、4位,第5、6位,第7、8位均用“00~99”分别表示第二、三、四层次数据,第9位用“1~3”表示数据的共享级别.
- 马建华孙九林
- 关键词:地球化学数据分类数据编码
- 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被引量:2
- 2005年
- 文章以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项目为依托,讨论了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化工作中数据预处理、信息提取、动态监测分析、外业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等技术关键环节,并重点阐述了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中亟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及思路,以期为今后全国范围内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提供指导和借鉴。
- 李爽姚静
- 关键词: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 人地关系研究新模式与地理虚拟创新环境被引量:2
- 2004年
- 从地球系统科学和地理科学研究内容与研究手段的角度出发,探讨数字地球对人地关系研究的影响,在新技术框架下,地球系统科学所研究的新人地关系,成为实现可计算的人地关系的现代地理学发展关键阶段所必需的理论与技术依托。研究认为在数字地球实验室框架下,可以实现为地理科学的原始性创新提供虚拟创新环境。地理科学虚拟创新环境以不同空间、时间分辨率的数据为基础,或以物质和能量的多种分辨率的有关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人口等海量数据或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后产生的数据,按照一定的地理坐标,从里层到外层,从岩石圈到生物圈、大气圈,从局部到整体,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融合及多维(如4维)动态模拟,从而为解决地理科学这个复杂巨系统现状描述、历史反演、未来预测研究提供知识创新的平台、技术开发与理论研究的实验基地。
- 李爽
- 关键词:地理科学数字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