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4ZD04)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谭容培匡代军刘永胜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自然美归宿存在诗化之路被引量:1
- 2007年
- 与人相分离的自然美的自在存在,是与人的当下生命活动无关的抽象的“纯粹存在”;我们取消自然美作为自在存在者的地位,恢复自然美作为人类历史性现象和作为时间性的审美此在。自然物成为审美对象,其内涵和特质在不同的审美此在中并非既定的,而是随机的、可塑的。由于意向作用,使自然美处于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边缘。自由想象照亮了沉寂中的自然物,使其在各种时间性的审美此在中呈现不同特质的美。
- 谭容培
- 关键词:自然美
- 美是生命自由的诗性升华
- 2005年
- 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由追求超越现实、渴望自由的生命本性决定的;只有以自由的生命活动作为最高价值和理想的文学艺术作品,才具有永恒的魅力;自由不仅是对必然的认识,还是一种精神境界,没有内在自由,外在自由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表现了生命自由的光辉在感性形式(形象)中的灿烂放射。总之,美是自由的诗性升华,是自由对自然的照亮与回归,是个体性与社会化的和谐整合。
- 谭容培
- 关键词:审美本质生命自由诗性文学艺术作品生命本性
- 船山情感论之真义:儒释道视域融合被引量:3
- 2006年
- 船山突破朱子阐释学方法,自创“性自行于情中”,得以彻底否定“情本体”之根基。以儒家为旨归,开启儒释道视域融合。以易学“阴阳变合”理论解决情善与不善及情感产生的时位等难题;通过对相宗、庄子的重新解读,首次提出了现量情感与非量想象所形成的情感复合理论;并取“两行”、“循斯须”的运思方法,借以颠覆从道德律令而来的“成情”,进而认为情感的现象学发生是情与景的当下结合,由此造成情感论向意境论转向之可能。
- 谭容培匡代军
- 关键词:性情无情视域融合
- 心物相遇:审美感性的灿烂呈现
- 2007年
- 感性是审美对象建构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心物交融的结果。所谓形式感性,是对自然感性现象异在力量的克服和秩序化。象征感性则是对感性事物与非感性事物在机缘巧合中的吻合,及对感性存在的意义和人性意义的澄明。要使感性存在回归到世界的整体性存在,只有依靠心灵对物性的超越所开启的无限的自由视野,也只有这种视野才能彰显审美感性的灿烂呈现。
- 谭容培
- 关键词:感性
- “诗道性情,道性之情”——船山诗学情感论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借助存在主义和符号论美学的运思方法,从诗歌的本源、诗的内容与形式、诗情的传达与接受诸方面对船山诗学情感论进行疏理,可发现“诗道性情”论不仅仅关涉情感的“真”“正”,而且蕴涵着情感形式、情感的开放性等丰富的内容。
- 匡代军谭容培
- 关键词:性情情感形式
- 生命本然与审美存在之思:马尔库塞新感性实质被引量:1
- 2008年
- 在美学史上,马尔库塞最鲜明地提出新感性的本体价值;强调作为感性核心因素的想象的超越功能;赋予艺术塑造新感性、构想生存能力和变革潜能的特性;针对西方工业社会唯理论对人的生存自由的压抑,呼吁以新感性救赎世俗,倡导非压抑性生存方式。马尔库塞有关生命本然及审美存在之思,对于人的审美的感性解放以重要启迪。
- 谭容培刘永胜
- 关键词:马尔库塞新感性救赎
- 审美直觉之真义:心的敞亮与物的解蔽被引量:3
- 2005年
- 实在本体论推重逻辑思维,直觉则与生存本体论相联系。只有从实在本体论跳开,立于生存本体论视域,才能解除“计算性的思维”对人的感性生命和审美直觉的遮蔽。审美直觉所形成的心物相通,可引导我们达到感性生存本身和生命自由意识的深处。文学艺术审美是感性直觉和理性直觉的相互渗透和结合。文学艺术语言是产生于直觉或被直觉所激活的。
- 谭容培
- 关键词:审美直觉生存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