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BK2008072)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陈湘华黄晓峰陈亮蒋文晖胡勤刚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舌鳞癌
  • 1篇舌鳞状细胞癌
  • 1篇黏着斑
  • 1篇黏着斑激酶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癌
  • 1篇磷酸
  • 1篇磷酸化
  • 1篇临床病理
  • 1篇临床病理因素
  • 1篇鳞癌
  • 1篇鳞状
  • 1篇鳞状细胞
  • 1篇鳞状细胞癌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淋巴结转移
  • 1篇激酶
  • 1篇病理
  • 1篇病理因素

机构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篇牟永斌
  • 1篇胡勤刚
  • 1篇蒋文晖
  • 1篇陈亮
  • 1篇黄晓峰
  • 1篇陈湘华

传媒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黏着斑激酶与磷酸化黏着斑激酶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和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Tyr576)在舌鳞癌(TS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0例TSCC原发灶中FAK和p-FAK(Tyr576)的表达情况。结果:FAK和p-FAK(Tyr576)为非均质性表达,主要强表达在癌细胞浆中,在癌旁口腔黏膜上皮中则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癌组织中FAK和p-FAK(Tyr576)阳性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显著,且FAK与p-FAK(Tyr576)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FAK和p-FAK(Tyr576)的表达水平增加可作为评估TSCC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有用指标。
黄晓峰牟永斌胡勤刚陈亮蒋文晖陈湘华
关键词:黏着斑激酶磷酸化舌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淋巴结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