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6018)
- 作品数:5 被引量:91H指数:4
- 相关作者:石学法王昆山王国庆林振宏王湘芹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南黄海陆架沉积物颜色反射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利用Minolta CM-2002光谱光度计,对南黄海陆架136个短柱样20-25cm段的沉积物进行了颜色反射率数据测量。描述了8个应用较广的光性参数在研究区的分布并进行聚类分区,给出了部分各区沉积物的颜色反射率数据。结合同一样品的粒度、化学元素、磁化率等资料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a^*,a^*/b^*,反射率re555nm和re675nm的一阶导数对沉积物氧化还原的相对强度和物质来源相对敏感,地质意义较为明确,并可判明研究区的3种物质来源及方向,即长江口方向、现代黄河物质来源以及研究区东南方向的生物物质来源。
- 王昆山石学法王国庆
- 关键词:南黄海沉积物
- 南黄海陆架中部沉积物反射率光谱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利用Minolta CM-2002光谱光度计对南黄海陆架136个短柱样品20~25cm段的沉积物进行了颜色反射率数据测量,通过化学元素、粒度、磁化率等来确定影响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变化的成分和因素,介绍了反射率光谱的一阶导数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陆架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受控于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有机质以及粘土矿物和钙质生物碎屑含量。主因子F1指示氧化环境,并与陆源物质相关,F2指示弱氧化环境,F3指示弱还原环境,主因子的波长范围分别是405~445nm和495~595nm,605~695nm,445~485nm。
- 王昆山石学法程振波王国庆葛淑兰
- 关键词:铁氧化物有机质粘土矿物南黄海
- 南黄海和东海北部陆架重矿物组合分区及来源被引量:56
- 2003年
- 利用大洋-50型海底取样器,在南黄海和东海北部陆架(125°E以西)海上调查获取了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其中包括1998年以来"黄东海地质地球物理补充调查"和"中韩黄海沉积动力学与古环境演变"2项研究所获得的样品共380个,选取0.063~0.125mm粒级的沉积物,进行碎屑矿物分析,最后选出9个代表性的优势重矿物种的数据为变量,利用Q型聚类(分层聚类)的数学方法,进行聚类组合,在数学统计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出4个重矿物组合区。客观地反映出黄河物质、长江物质和原地物质的影响范围,同时也体现出物质来源和水动力以及海底风化作用对重矿物分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因而可以得出,在一定的范围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的重矿物具有趋同的演化效应。
- 王昆山石学法林振宏
- 关键词:重矿物
- 南黄海B10岩心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环境和古气候的反映被引量:25
- 2003年
- 通过对南黄海中部B10岩心的碳酸钙、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发现,岩心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反映了该海区晚第四纪气候变化、海面波动以及沉积物供应的变化.在玉木亚间冰期(末次冰期亚间冰期)高海面时期,黄河可能直接注入南黄海,在南黄海中部发育水下三角洲沉积.晚玉木冰期(末次冰期盛冰期),南黄海出露成陆,局部发育陆相泥炭层.冰后期(全新世)海侵到达现今80 m等深线附近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3 ka。在距今11.0~10.3 ka出现新仙女木事件.全新世中晚期海面进一步上升,沉积物粒度较细,化学风化作用加强.岩心50~0 cm段沉积物中的碳酸钙、氧化钙、锶、氧化镁含量及Sr/Ba比值低,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增加,这可能与公元1855年黄河北迁后进入南黄海中部的黄河物质减少有关.
- 陈志华石学法王湘芹辛春英孔繁荣YI Hi-Il
- 关键词:晚第四纪古环境古气候海洋沉积物
- 热释光在南黄海、东海表层沉积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6年
- 提出了海洋沉积物热释光的测量方法。对南黄海和东海35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热释光测量,研究了它们的热释光强度和发光曲线特征,探讨了沉积物热释光强度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热释光作为海洋沉积物的一个研究参数的原理和可行性。研究发现,沉积物热释光强度与砂、粘土和平均粒径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根据发光曲线的特征对研究海区进行了分区,发光曲线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这与各区的沉积环境有关。因此,热释光特征有可能成为研究海洋沉积物和沉积环境的一个替代指标。
- 张伟滨魏建伟石学法
- 关键词:海洋沉积物南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