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18B04)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5
相关作者:扈传昱潘建明薛斌张海生于培松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大洋
  • 4篇有机碳
  • 4篇南大洋
  • 3篇颗粒有机碳
  • 2篇植物
  • 2篇普里兹湾海域
  • 2篇夏季
  • 2篇海域
  • 2篇浮游植物
  • 1篇叶绿素A
  • 1篇有机物
  • 1篇有机物分解
  • 1篇有机质
  • 1篇真光层
  • 1篇生物硅
  • 1篇生物进化
  • 1篇水体
  • 1篇碳吸收
  • 1篇通量
  • 1篇年际

机构

  • 5篇国家海洋局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6篇扈传昱
  • 5篇潘建明
  • 4篇薛斌
  • 3篇于培松
  • 3篇张海生
  • 2篇韩正兵
  • 2篇孙维萍
  • 2篇高众勇
  • 2篇孙恒
  • 1篇余雯
  • 1篇刘小涯
  • 1篇陈立奇
  • 1篇朱根海

传媒

  • 5篇极地研究
  • 2篇Chines...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第26届中国...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铜、镉、锌的分布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获得的水样,研究了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痕量元素铜、镉、锌的含量及其分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得普里兹湾铜、镉、锌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6—2.86、0.020—0.594、2.9—20.0μg·dm-3,平均值分别为1.15、0.143、11.2μg·dm-3。发现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铜、镉、锌的含量与南印度洋、南极海洋气溶胶及LarsemannHills湖泊群水体中的含量近似。研究表明,表层海水中铜、镉的含量及分布受悬浮颗粒物、初级生产力及盐度等的影响,锌可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孙维萍扈传昱薛斌潘建明
关键词:痕量元素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颗粒有机碳的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1引言 海水中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被分为生命和非生命物质两部分,生命部分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生命体,而非生命部分也被称为有机碎屑,主要是陆源输入物质以及海洋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残骸和粪便。POC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是海洋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POC通过沉降向海洋底层输送,为底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
于培松扈传昱朱根海潘建明张海生
关键词:颗粒有机碳浮游植物生物硅
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夏季南大洋以及普里兹湾POC的分布与变化被引量:10
2011年
在中国第24次和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利用航渡表层水观测和普里兹湾定点观测,对颗粒有机碳(POC)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大洋表层水体的颗粒有机碳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表层水体POC的含量与营养盐和叶绿素a有着明显的相关分布趋势。南极水、亚南极水的表层POC浓度明显高于亚热带水和热带水,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亚热带和热带水、亚南极水和南极水的表层POC平均浓度为78.03,116.59和105.8μg·dm-3,要略高于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的49.36,59.39和71.54μg·dm-3,南大洋表层POC的年季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第24次和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中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POC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2.78—363.73μg·dm-3和24.38—446.40μg·dm-3,表层分布主要表现出湾内高、湾外低的特点。湾内陆架区、陆坡区和湾外深水区的POC与Chl a都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248,0.8049和0.6989,说明POC主要来源于浮游生物的贡献。并且,在POC的垂直分布上,受到光照、营养盐及海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物理和生物的相互耦合作用,致使POC的最大值有从湾内的表层最大值向湾外的次表层最大值转变的趋势。
韩正兵扈传昱薛斌潘建明张海生
关键词:颗粒有机碳南极科学考察南大洋叶绿素A
夏季南大洋普里兹湾有机质耗氧及营养盐再生过程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在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通过南大洋普里兹湾150m上表层水柱采集的浮游植物的现场培养实验,研究了湾内陆架区Ⅲ-11站与埃默里冰架边缘区IS-2站浮游植物颗粒物的降解过程,估算了实验条件下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碎屑耗氧速率以及营养盐的生成速率。结果表明:在实验初期DO含量变化明显,随时间呈显著下降趋势,而营养盐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两者在实验后期均变化缓慢。在Ⅲ-11站100h内耗氧速率为92.592mg/(m2·h),实验初期磷酸盐、铵盐以及硅酸盐的生成速率分别为:107.15,65.10,351.93μmol/(m2·h);在IS-2站50h内耗氧速率为77.927mg/(m2·h),50h后耗氧速率降为21.142mg/(m2·h),50h内磷酸盐、铵盐以及硅酸盐的生成速率分别为:43.61,137.32,60.89μmol/(m2·h)。
扈传昱薛斌于培松孙维萍
关键词:有机质浮游植物降解耗氧
十年间南大洋碳吸收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南大洋在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虽然模式模拟的情节普遍都表明南大洋会在未来的全球变化中有大的变化、响应及反馈。但是,对南大洋究竟能够吸收和贮存多少大气CO2,以及南大洋作为人为源CO2汇的重要性等问题一直是...
高众勇陈立奇孙恒
关键词:CO2通量南大洋年际变化
文献传递
南大洋海-气CO_2通量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南大洋是全球最重要的CO2汇区之一。准确估算南大洋及其各海区的海-气CO2通量,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对预测和评估未来南大洋在全球变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发挥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南大洋广阔的海域,恶劣的气候条件、自身复杂的水文物理及地球化学过程等原因,目前对南大洋的CO2通量的评估不一而足,存在较大差异和不确定性。本文讨论了南大洋海-气CO2通量的估算方法和各个海域海-气CO2通量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南大洋海-气CO2通量的控制及影响因素。目前对南大洋的年吸收量估计为大约在0.1—0.6PgCyr-1,同时,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其存在极大的年度变化性。并且,由于各个海区受到生物、物理和水文等各方面的影响,表层海水CO2分压(pCO2)表现出极大的时空变异性。
孙恒高众勇
关键词:南大洋海-气通量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的近现代沉积速率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获得的普里兹湾海域的沉积物样品,运用沉积地层同位素210Pb测年技术,探讨了该海域沉积物的近现代沉积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极普里兹湾海域的近现代沉积速率变化范围在0.47~1.88 mm/a之间,平均值为1.06 mm/a,高于南极罗斯海而低于威德尔海,总体上与南、北极多个海区的沉积速率相当。在湾内和冰架边缘区,沉积速率主要受上层海洋生物生产的影响,而在湾口浅滩区沉积速率则主要受底栖生物的影响。此外,水流、水体稳定度、冰封期长短和海底地形等条件也对沉积速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沉积速率的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控制的结果。在生物量较高、水体条件较为稳定的湾内中心区域,沉积速率较高,而冰架边缘区的沉积速率则较低。
于培松扈传昱刘小涯潘建明张海生
关键词:沉积物沉积速率^210PB
Biogenic silica in surficial sediments of Prydz Bay,Antarctica被引量:1
2008年
The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biogenic silica were investigated in sedi- ment cores from Prydz Bay,Antarctica,during the CHINARE-18/21.cruise.The re- 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biogenic silica(BSiO_2) is ranged from 4.89% to 85. 41%,and the average content of biogenic silica is 30.90%,the highest value oc- curred at theⅣ-10 station.The profile of BSiO_2 in sediment is contrast to that of sili- cate in the interstitial water.The content of biogenic silica and organic carbon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central area of Prydz Bay gyre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area,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la content and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phyto- plankton in the surface water column.
扈传昱薛斌于培松潘建明
关键词:生物进化有机碳
Contents and benthic fluxes of nutrients in sediment pore water of the Southern Ocean
2009年
The concentration and profile characters of nutrients in sediment pore water of the South Ocean,sampled during the cruise of CHINARE-18 of the austral summer 2001/02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SiO3-Si and NH4-N were much higher than other nutrients.The profile of SiO3-Si was characterized with sharp gradients near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profile distribution of silicate show that during the diagenetic reaction of silicate,dissolution was the main part.The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was occurred under the anaerobic condition.Benthic fluxes of SiO3-Si,NH4-N were from pore water to overlying water,and regeneration of silicate and ammonium were the main part of the nutrient regeneration from the pore water of the study area.
扈传昱薛斌刘小涯潘建明
关键词:孔隙水南大洋有机物分解
南极普里兹湾真光层下水体中有机碳和无机碳分解比例的估算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利用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对南极普里兹湾有机碳与无机碳的分解比例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POC的浓度范围为24.38—446.40μg·dm-3,平均值为118.16μg·dm-3,分布趋势呈现湾内高,湾外低的特点。利用简化的数学模型,在普里兹湾P2断面陆架区,上层水体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向下层水体输出埋藏过程中,两者分解速率比(摩尔比)为1.27,有机质中N、P分解比例为19.29。
韩正兵潘建明扈传昱余雯薛斌
关键词:颗粒有机碳无机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