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378)

作品数:34 被引量:909H指数:18
相关作者:杨万勤张健王开运邓仁菊冯瑞芳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台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亚高山
  • 5篇川西亚高山
  • 4篇亚高山森林
  • 4篇土壤
  • 4篇群落
  • 3篇凋落
  • 3篇凋落物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碳储量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缺苞箭竹
  • 3篇人工林
  • 3篇冷杉
  • 3篇酶活性
  • 3篇活性
  • 3篇箭竹
  • 3篇CO2浓度
  • 2篇凋落物分解
  • 2篇养分

机构

  • 21篇四川农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成...
  • 4篇台州学院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贵州省果树科...

作者

  • 20篇杨万勤
  • 15篇张健
  • 7篇王开运
  • 5篇邓仁菊
  • 5篇冯瑞芳
  • 4篇吴福忠
  • 4篇乔匀周
  • 3篇赵安玖
  • 3篇陈小红
  • 3篇林静
  • 3篇胡庭兴
  • 3篇简毅
  • 2篇张惠珍
  • 2篇闫帮国
  • 2篇金则新
  • 2篇李钧敏
  • 2篇张远彬
  • 2篇鲁叶江
  • 2篇黄玉梅
  • 2篇黄旭

传媒

  • 7篇生态学报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塑料工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季节性冻融对岷江冷杉和白桦凋落物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1
2009年
为了了解季节性冻融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2006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冻融和非冻融处理下岷江冷杉和白桦凋落物的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凋落物的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但活性高峰与酶类有关;季节性冻融显著影响了冷杉和白桦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转化酶、纤维素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P<0.05).冻融处理使冷杉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转化酶、纤维素酶和脲酶活性在生长季节内分别增加了66.1%、14.8%和76.3%,但脱氢酶活性降低了18.4%;冻融处理使白桦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转化酶活性增加了39.4%,但脲酶、纤维素酶和脱氢酶活性分别降低了18.2%、28.7%和15.6%.冻融处理对两种凋落物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说明季节性冻融对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与凋落物种类和分解阶段有关.
邓仁菊杨万勤吴福忠
关键词:季节性冻融凋落物分解酶活性亚高山森林岷江冷杉白桦
不同种类壳聚糖/LDPE抗菌塑料性能初探被引量:2
2008年
以市售壳聚糖、自制水溶性壳聚糖和微米化壳聚糖为抗菌剂,LDPE为基体,通过机械混炼法制备了系列抗菌塑料,考察了各种壳聚糖用量对抗菌塑料断裂伸长率的影响以及其对E.coli、B.subtilis和P.species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各种壳聚糖的加入均使LDPE的断裂伸长率降低,当壳聚糖∶LDPE>0.5∶100(质量比)后,下降缓慢;各抗菌塑料对三种供试细菌的抑菌效果不同,以水溶性壳聚糖为抗菌剂所得产物对B.subtilis的抑制效果最好,而抗菌剂用量对抗菌率的影响不大。6周土壤掩埋实验表明,添加壳聚糖会使LDPE抵抗自然环境中微生物侵蚀的能力降低。
张惠珍
关键词:壳聚糖断裂伸长率抗菌活性机械共混
一种高效可直接用于PCR分析的土壤总微生物DNA抽提方法被引量:43
2006年
以CTAB-溶菌酶-蛋白酶K-冻融裂解法直接抽提土壤总微生物的基因组DNA,利用PEG8000沉淀和纯化DNA.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可直接应用于PCR分析的土壤总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抽提方法.采用含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缓冲液预洗,添加CaCl2和BSA,可以去除腐殖酸;用PEG8000沉淀DNA,可以提高DNA质量;采用冻融法破碎细胞,CTAB、溶菌酶和蛋白质酶K共同作用以裂解细胞,可以保证获得大片段的DNA,提高DNA产率.用该方法抽提的七子花林下土壤总微生物DNA产率为9·22μg·g-1,A260/A280为1·65,可适用于PCR扩增及扩增rDNA限制酶切分析(ARDRA)技术,适宜的模板DNA浓度为0·67ng·μl-1.快速、有效、可直接用于PCR分析的土壤总微生物DNA提取方法的建立,为大规模的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可能.
李钧敏金则新
关键词:DNA抽提PCR扩增
模拟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亚高山冷杉(Abies faxoniana)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9
2007年
采用控制环境生长室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与C、N、P循环有关的土壤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月动态及其对模拟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度升高以及交互作用的动态响应。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高峰均出现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其中,土壤有机层的转化酶活性高峰出现在6月份,但土壤矿质层的转化酶活性高峰出现在7月份,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高峰均出现在7月份,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高峰均出现在8月份。升高大气CO2浓度处理(EC)对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升高温度处理(ET)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酶活性,并且土壤有机层的转化酶、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增加更显著。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之间的交互作用(ECT)对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酶活性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
冯瑞芳杨万勤张健邓仁菊简毅林静
关键词:温度升高土壤酶活性
自然恢复过程中川西亚高山林草交错带地被物储量及持水性能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以采伐封禁后形成的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林草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恢复过程中地被物储量和持水特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植被的自然恢复进程,地被物的储量和最大持水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地被物的持水效应增强。枯落物储量占地被物储量的51.48%~76.85%,其最大持水量占地被物层最大持水量的32.4%~61.32%。枯落物层是涵养水源的优势层,但苔藓层在整个地被物层中的水文生态效应也十分显著。苔藓层和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率分别为自身干重的6~7倍和3~4倍,苔藓的最大持水率表现为草甸〈草灌〈灌丛〈次生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原始针叶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为草甸〈原始针叶林〈草灌〈针阔混交林〈灌丛〈次生阔叶林。地被物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随植被的自然恢复显著增加,变化规律为草甸〈草灌〈灌丛〈次生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原始针叶林。地被物的吸水速率在前0.5 h最大,随着时间推移吸水速率逐渐降低,到24 h趋近于零。苔藓层的平均吸水速率大于枯落物层,地被物的持水量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可用Q=aln(t)+b和V=kt^n(R^2〉0.9)进行拟合。采伐干扰后植被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能增加苔藓的生物量和枯落物的储量,保护天然林有利于促进现有群落尽快演潜和恢复到该区稳定的顶极群落,对亚高山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刘洋张健杨万勤李贤伟闫帮国黄旭苏江峰赖刚
关键词:地被物持水性能植被恢复采伐干扰
华重楼内生菌Iun35的分离及其抗菌蛋白的性质被引量:11
2011年
从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块茎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Iun35,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将分离得到的Iun35菌株发酵培养,培养液上清经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和DEAE-3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纯化出一种抗菌蛋白UD35.用该蛋白对多种植物病原菌进行拮抗测定,结果显示,UD35对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a)、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e zeae(Schw.)]等多种菌有强烈抑制作用.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5 000,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其由17种氨基酸组成.
雍彬张超马沁沁李佳王一丁
关键词:华重楼内生细菌抗菌蛋白分离纯化抑菌活性
山地阔叶混交林林木生长的空间异质性被引量:3
2008年
以川西南亚热带阔叶混交林为对象,采用传统的罗盘仪对树体的相对空间位置进行定位,运用地统计学对林木20 a的断面积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木的胸径(DBH)、断面积(BA)的空间自相关范围狭窄,林木断面积增长量的不同时段(1986—1991年,1986—1996年,1986—2001年,1986—2006年)在45°方向上空间变异较为明显。
赵安玖胡庭兴陈小红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
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有机层碳、氮、磷储量特征被引量:48
2007年
同步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林、冷杉林和白桦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层(OL)和矿质层(MS)的有机碳、全氮及全磷储量特征.所有土壤剖面上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即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完全分解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云杉林、冷杉林和白桦林土壤有机层的有机碳储量分别为29.38(±1.28)thm-2、22.70(±1.20)thm-2和8.63(±0.95)thm-2,矿质土壤中分别为17.84(±1.92)thm-2、19.74(±1.76)thm-2和14.92(±1.64)thm-2.冷杉林和白桦林土壤剖面上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大小顺序为半分解层<完全分解层<腐殖质层,但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云杉林、冷杉林、白桦林土壤有机层的全氮储量分别为0.85(±0.11)thm-2、0.68(±0.06)thm-2和(0.36±0.03)thm-2,全磷储量分别为0.29(±0.03)thm-2、0.22(±0.03)thm-2和0.06(±0.02)thm-2.
邓仁菊杨万勤张健胡建利冯瑞芳简毅林静
关键词:碳储量亚高山森林
退耕还林地在植被恢复初期碳储量及分配格局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利用标准样方法研究了川西最主要的两种退耕还林植被(苦竹林和桦木林)在恢复初期生态系统碳储量、碳素密度以及空间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苦竹不同器官碳素密度为0.348 5~0.518 6 gC/g,桦木不同器官碳素密度为0.451 9~0.513 7 gC/g;(2)苦竹林林下枯落物的碳素密度为0.341 7 gC/g,桦木林林下枯落物的碳素密度为0.395 3 gC/g;(3)不同植物器官的碳储量分配与各器官的生物量显著相关.苦竹林分中竹秆生物量占48.87%,其碳储量占53.06%;桦木林树干生物量占57.25%,其碳储量占57.27%;(4)两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以土壤碳储量最大,占64.19%~82.59%,其次是乔木层,占21.93%~33.90%,最小是桔落物层,占0.27%~1.91%;(5)在退耕还林初期,植被恢复后土壤各层碳素密度小于对照的各层土壤碳素密度,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6)退耕地转变为森林后,成为大气CO2的一个重要碳汇.
黄从德张健邓玉林杨万勤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地利用变化碳储量
中国西部3个亚高山森林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层碳储量和生化特性(英文)被引量:37
2007年
为了解土壤和植被界面的有机碳库和生化特性,分别将以云杉(Picea purpurea Masters)(SF)、冷杉(Abies faxoniana Rehder&E.H.Wilson)(FF)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aczev)(BF)为优势树种的3个亚高山森林地表有机层(OL)分成新鲜凋落物层(LL)、半分解层(FL)和分解层(HL),并同步测定了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MS)的有机碳(OC)储量、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及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云杉林、冷杉林和白桦林土壤有机层的有机碳储量分别为29.38Mghm-2±1.28Mghm-2、22.7Mghm-2±1.12Mghm-2和8.63Mghm-2±0.95Mghm-2,分别为总有机碳储量的62.2%、53.5%和36.6%。云杉林、冷杉林和白桦林土壤有机层和腐殖质层分别储存了92.8%、99.6%和78.7%的有机碳。所有林型中,HL具有最高的细菌数量、Cmic和Nmic及过氧化氢酶活性,FL具有最高的真菌、放线菌数量及转化酶、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垂直分布格局意味着OL是土壤和植被之间最活跃的生态界面之一。
杨万勤冯瑞芳张健王开运
关键词:亚高山森林碳库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