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GZD-EW301)

作品数:5 被引量:77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根绪杨阳杨燕冉飞常瑞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碳储量
  • 2篇阔叶
  • 1篇凋落物分解
  • 1篇增温
  • 1篇山地森林
  • 1篇树种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速率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5篇王根绪
  • 4篇杨阳
  • 3篇杨燕
  • 3篇冉飞
  • 2篇常瑞英
  • 1篇陈晓丽
  • 1篇王长庭
  • 1篇罗辑
  • 1篇梁一鸣
  • 1篇冉飞
  • 1篇王建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藏高原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碳储量及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7
2016年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养分的基本载体,在养分循环中是连接植物与土壤的“纽带”,其碳库直接影响着土壤碳库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库。本文以西藏高原冷杉、云杉、高山松、云南松、高山栎、柏木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收获法对森林凋落物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凋落物碳储量随着龄级的增大而增加;凋落物碳储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在3200~3600 m碳储量最大,随后碳储量开始下降;林芝地区凋落物碳储量最大,其次是山南地区和日喀则地区,最小的是昌都地区。
杨阳王根绪冉飞常瑞英
关键词:凋落物碳储量海拔龄级
贡嘎山雅家埂峨眉冷杉林线种群的时空动态被引量:14
2014年
通过对贡嘎山雅家埂峨眉冷杉种群林线附近6个3000 m2样地(阴阳坡各3个)中峨眉冷杉(Abies fabri Craib)种群的定位调查,分析了过去100a间该区峨眉冷杉种群的时间-空间动态。结果表明:1)雅家埂林线附近峨眉冷杉种群密度在过去100 a(主要是近50 a)有显著的升高,但树线的海拔位置并无明显的爬升;2)阴阳坡林线格局存在显著的坡向分异:阴坡林线和树线的海拔高度显著高于阳坡(分别比阳坡高152.5 m和135.8 m),阳坡林线附近峨眉冷杉早期的生长速率在大于阴坡,但后期的生长速率却低于阴坡;3)热量(温度)控制假说不能完全解释雅家埂目前的树线格局,除气候因素之外,其它因素也限制了雅家梗地区树线位置的变化。
冉飞梁一鸣杨燕杨阳王根绪
关键词:峨眉冷杉高山林线气候变化
贡嘎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叶功能性状被引量:8
2016年
以贡嘎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比叶面积(SLA)、叶干重(LDW)、碳(C)、氮(N)、磷(P)含量、同位素丰度(δ13C、δ15N)等叶属性特征,阐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物种叶片性状的差异以及各种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主要树种叶片的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该群落中主要树种共存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贡嘎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叶面积存在显著差异,叶片C含量与N、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N含量和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LA与N含量、N∶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δ13C、C含量、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P相关性不显著;叶片δ13C与C∶N相关性不显著;SLA较高的叶片具有较高的叶片N含量,较低的叶C含量、氮素利用效率(N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的WUE和NUE之间不存在权衡关系,未采用水氮耦合的权衡机制以适应潮湿多雨的环境;孑遗植物康定木兰(Indigofera souliei)和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均采用异于非孑遗物种的养分利用策略,形成生态位的分化而共存于群落。
彭阿辉王根绪罗辑杨阳冉飞杨燕
关键词:比叶面积水分利用效率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青藏高原高寒区阔叶林植被固碳现状、速率和潜力被引量:12
2016年
为明晰青藏高原高寒区阔叶林植被碳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利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标准样地实测数据,估算了青藏高原高寒区(青海和西藏两省区)阔叶林植被的碳储量、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结果表明:2011年青藏高原高寒区阔叶林植被碳储量为310.70 Tg,碳密度为89.04 Mg·hm^(–2)。六类阔叶林型(栎(Quercus)林、桦木(Betula)林、杨树(Populus)林、其他硬阔林、其他软阔林和阔叶混交林)中,阔叶混交林的碳储量最大,杨树林碳储量最小;其他硬阔林碳密度最大,其他软阔林碳密度最小。空间分配上碳储量和碳密度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枯死木层。不同龄级碳储量和碳密度总体表现为随林龄增加逐渐增大的趋势。阔叶林碳储量从2001年的304.26 Tg增加到2011年的310.70 Tg,平均年固碳量为0.64Tg·a^(–1),固碳速率为0.19 Mg·hm^(–2)·a–1。不同林型固碳速率表现为其他软阔林最大,其他硬阔林最小;不同龄级表现为成熟林最大,幼龄林最小。阔叶林乔木层固碳潜力为19.09 Mg·hm^(–2),且不同林型固碳潜力表现为栎林最大,桦树林最小。三次调查期间阔叶林碳储量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森林保护工程的开展使阔叶林生长健康良好。
王建王根绪王长庭冉飞常瑞英
关键词:碳储量固碳潜力阔叶林
山地森林表层土壤酶活性对短期增温及凋落物分解的响应被引量:37
2015年
为了探究贡嘎山地区暗针叶林表层土壤酶活性对增温及凋落物分解的响应,采用开顶式生长箱(open top chamber)和加热电缆(OTC-cable)联合增温的方式模拟增温,同时定位监测实验小区地表空气、表层土壤温湿度的变化;不同类型(A:75%峨眉冷杉针叶+25%杜鹃荚蒾灌木叶凋落物,B:55%峨眉冷杉针叶+45%杜鹃荚蒾灌木叶凋落物)凋落物在模拟增温和自然对照条件下分解4年,研究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增温使得地表空气和表层土壤温度分别增加了2.84℃和1.83℃;使得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降低了5.27%和1.55%。针叶比例高会抑制凋落物分解,约13%;增温促进凋落物分解且对针叶比例高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增幅均超过10%。增温总体上降低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而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增大。针叶比例降低的凋落物分解对3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大致趋势是增大,幅度在15%以上。增温和凋落物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大,而脲酶活性降低。增温和不同类型凋落物分解对表层土壤酸碱性无显著作用。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情况下,土壤水分对酶活性影响较大。贡嘎山峨眉冷杉林表层土壤酶对温度的敏感性不仅因酶类型、土壤深度而存在差异,也随增温时间、土壤水分条件而有所不同。
陈晓丽王根绪杨燕杨阳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