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5B10)
- 作品数:75 被引量:443H指数:12
- 相关作者:尹家胜张永泉卢彤岩白庆利蒋树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齐口裂腹鱼MyD88基因的cDNA序列及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利用RT-PCR和RACE-PCR技术获得了齐口裂腹鱼( Schizothorax prenanti) TLR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接头分子MyD88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序列共1479 bp,包括编码284个氨基酸残基的855 bp的开放阅读框,177 bp 5′非翻译区和447 bp 3′非翻译区,编码284个氨基酸。利用SMART软件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在N端和C端分别存在死亡结构域(Death domain, DD)和TIR结构域(Toll/IL-1 receptor homology domain, TIR)。齐口裂腹鱼MyD88氨基酸序列与鲤( Cyprinus carpio)、斑马鱼( Danio rerio)、大黄鱼( Larimichthys crocea)、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as)、虹鳟( Oncorhynchus mykiss)的相似性为69.37%~91.90%,其中与斑马鱼的相似性最高。用 NJ 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齐口裂腹鱼MyD88和其它鱼类MyD88聚为一枝。
- 叶华朱成科郑宗林吴青郑曙明
- 关键词:TOLLMYELOID
- 黑龙江流域绥芬河水系野生洛氏鱥胚胎发育被引量:5
- 2015年
- 采用活体观察和固定观察2种方法,对野生洛氏鱥胚胎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分析了洛氏鱥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及各时期特点。结果表明:洛氏鱥成熟卵为圆球形,米黄色,略透明,卵沉粘性,卵膜适中,略有弹性;受精卵吸水后极度膨胀,弹性增大明显;受精卵在水温15.0~17.1℃条件下,历经170 h孵出,整个发育期间所需积温为2612.8℃·h,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至破膜等6个阶段,各阶段发育所需积温分别为17.0、119.0、145.0、132.0、164.0、2035.8℃·h;在胚胎发育期间,许多器官分化形成,至孵化时,胚胎已具有较完善的内部器官,胸鳍、尾鳍、臀鳍均已形成,背鳍原基开始出现;初孵仔鱼卵黄囊为长椭圆形,鱼体透明,无色素,3日龄仔鱼黑斑呈块状,卵黄基本吸收完全,不久便可以摄食单胞藻、草履虫或蛋黄。
- 郭文学张永泉佟广香陈子文齐鹏尹家胜
- 关键词:胚胎发育积温
- 细鳞鲑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消化系统发生被引量:9
- 2013年
- 应用连续切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法,对胚胎至幼鱼期的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消化系统(口咽腔、胃、幽门盲囊以及肠道等组织)早期发生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实验水温为12.0~16.2℃时,细鳞鲑胚胎期消化系统原基发生与分化的过程为,在卵受精后125~165 h,胚胎进入原肠期发育,随着原肠作用的进行,脊索开始分化;卵受精后201 h,消化系统原基细胞团在脊索下方出现,为单层的扁平细胞;卵受精后480 h,消化系统原基位于脊索和卵黄囊之间,呈直管状;卵受精后552 h,管状消化系统内层细胞大量增殖,外层由两层细胞构成。细鳞鲑胚后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为,初孵仔鱼即具有富含油球的大卵黄囊,消化系统呈简单的盲管状,肛门尚未与外界连通;2~7 DAH,仔鱼消化系统分化加快;7 DAH后,仔鱼已初步分化出口咽腔、食道、胃、肠以及肝;10 DAH,仔鱼消化器官已基本分化完毕,肛门已向外界连通;14 DAH,仔鱼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的过渡基本完成,卵黄囊和油球吸收完毕;19 DAH,稚鱼胃固有膜内出现胃腺;49 DAH,幼鱼幽门盲囊分化完毕,肝和胰脏功能完善;64 DAH,幼鱼口咽腔和胃的组织结构与成鱼基本相同,前后肠组织结构相似;105 DAH,幼鱼幽门盲囊指状分支已具有28~36个。细鳞鲑仔鱼的最佳人工开口驯化时间应该在10~14 DAH,可通过不断投喂适口饲料的方式来强化仔鱼的主动摄食行为。本研究旨在为深入了解细鳞鲑仔鱼的消化生理、摄食转变及开口驯化时机提供基础资料。
- 徐革锋刘洋李永发牟振波
- 关键词:细鳞鲑幼鱼胚胎器官发生组织学
- 不同温度对翘嘴红鲌幼鱼脂肪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脏中脂肪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翘嘴红鲌消化道各段中脂肪酶的活性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翘嘴红鲌肠道和肝胰脏中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而肠道中前肠、中肠、后肠中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4℃、40℃和36℃;翘嘴红鲌脂肪酶活性存在器官特异性,在最适温度下,脂肪酶的活性为肝胰脏>肠道,在肠道各段则有中肠≈前肠>后肠,除中肠与前肠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部位之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翘嘴红鲌幼鱼肝胰脏对饲料脂肪的消化起重要作用。
- 解琦向枭周兴华陈建
- 关键词:翘嘴红鲌脂肪酶活性
- 江鳕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被引量:33
- 2013年
- 为了对江鳕肌肉的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利用常规方法对野生江鳕(采集自牡丹江海浪河流域)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江鳕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81.82%、15.93%、0.44%和1.06%;肌肉(干样)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72.43%,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EAA),总量为29.82%,占氨基酸总量的41.17%,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优质蛋白质标准;肌肉(干样)中含有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28.34%,占氨基酸总量的39.13%;肌肉(干样)中C20∶5n-3(EPA)和C22∶6n-3(DHA)含量分别为8.65%和20.32%,明显高于斑驳尖塘鳢(EPA:2.24%,DHA:4.74%)、中华倒刺鲃(EPA:0.87%,DHA:3.08%)和舌虾虎鱼(EPA:3.94%,DHA:8.10%)等养殖鱼类。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江鳕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其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2.58。综上,江鳕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合理,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的淡水鱼类,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 徐革锋王裕玉白庆利李小龙贾钟贺
- 关键词:肌肉营养成分营养品质氨基酸脂肪酸
- 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亲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7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亲鱼生长性能、性腺指数、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5×2两因素随机设计,设5个蛋白质水平(36%、39%、42%、45%、48%)和2个脂肪水平(9%、18%),共配制10种实用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19尾鱼。初重为(462.53±45.40)g亚东鲑在室内水族箱中流水饲养,饲养周期为77 d。结果表明:同一脂肪水平下,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增重率有所升高,而饲料系数逐渐降低,至蛋白质水平为48%时又有所升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雌性亲鱼性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雄性亲鱼性腺指数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但至蛋白质水平为48%时又有所回升。同一脂肪水平下,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脂肪酶活性逐渐增加,蛋白质水平为48%时显著高于蛋白质水平为36%时(P<0.05);而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蛋白酶活性虽有所增加,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蛋白质水平下,18%脂肪水平组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略高于9%脂肪水平组。同一脂肪水平下,血清氨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以及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亚东鲑亲鱼对饲料蛋白质(36%~48%)和脂肪(9%~18%)水平有一定的适应性反应;以增重率为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饲料脂肪水平为9%和18%时,亚东鲑亲鱼对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43.11%和45.69%。
- 王常安户国孙鹏谷伟王炳谦徐奇友
- 关键词:蛋白质脂肪消化酶血清指标
- 黑龙江流域江鳕的胚胎发育被引量:6
- 2013年
- 采用固定后剥离卵膜后拍照的方法,在平均水温1.61℃下系统观察了黑龙江流域江鳕(Lota Iota Linnaeus)的胚胎发育。根据发育特征,将江鳕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分六个大的发育阶段。黑龙江流域江鳕受精卵为淡黄色,近似圆球形,具有微粘性,比重略大于水,内部紧靠卵膜分布大量的脂肪滴,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01±0.11mm,在平均水温为1.61℃水温条件下受精卵至破膜共历时1746h,需4106.98℃.h,进一步细分为21个发育时期。将黑龙江流域江鳕和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江鳕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黑龙江流域江鳕的人工养殖和自然资源的复壮提供了基础资料。
- 张永泉尹家胜张超贾钟贺范鹏
- 关键词:胚胎黑龙江流域发育
- 哲罗鱼稚鱼最佳投喂策略被引量:7
- 2013年
- 为探讨哲罗鱼稚鱼的最佳投喂策略,设置了饥饿再投喂试验、饥饿再投喂恢复试验以及日投喂频率试验.结果表明:饥饿再投喂试验中,各饥饿组未表现出补偿生长现象.但在饥饿再投喂恢复试验中,各饥饿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补偿生长,其中S1/2组(饥饿1/2d投喂1/2d)体质量的增加量与对照组接近,表现出完全补偿生长.表明在哲罗鱼早期稚鱼阶段(体质量0~2g,水温9~15.3℃),S1/2是可以考虑使用的投喂方法.日投喂频率试验中,T3组(日投喂3次)体长、体质量的增加量以及特定生长率均最高,饵料转化率也相对较高.表明在哲罗鱼后期稚鱼阶段(体质量2~21g,水温8.8~15.5℃),以日投喂3次为宜.
- 郭文学尹家胜张永泉佟广香白庆利
- 关键词:哲罗鱼投喂频率
- 应用于冷水鱼养殖的臭氧—氨氮反应塔设计及试验被引量:2
- 2014年
- 为了处理冷水鱼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内积累的氨氮,基于气泡流体力学原理,根据臭氧气泡在水体中的运动、溶解扩散和大小变化方程,设计了一种双层逆流臭氧反应塔,并在工厂化养殖试验系统中进行了臭氧氧化氨氮效果试验和养殖水体臭氧残留浓度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反应塔进行臭氧催化氧化氨氮,可以去除养殖水体中54%的氨氮,处理效果较好;对养殖水体臭氧浓度监测表明,臭氧在水中的残留浓度低于0.01 mg/L,符合养殖鱼类对水体臭氧浓度的安全要求。通过设计、研制和试验,证明双层逆流臭氧氧化反应塔结构合理、氧化反应充分,达到了设计高效臭氧氧化氨氮设备的目的。
- 曹广斌程启云韩世成周煊亦蒋树义陈忠祥
- 关键词:氨氮臭氧氧化反应塔
- 二甲基-β-丙酸噻亭对哲罗鱼生长性能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对哲罗鱼(Hucho taimen)生长性能、肌肉成分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选取1800尾初始体质量为(4.20±0.02)g的健康幼鱼,随机分为6组,设1个对照组,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0尾。各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2%、0.05%、0.1%、0.2%和0.5%的DMPT,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室内流水饲养周期为56d。结果表明,饲料中DMPT添加量为0.2%时,哲罗鱼增重率和摄食率达最大值;以DMPT添加量和增重率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分析,得出DMPT最适添加量为0.24%。DMPT添加量为0.05%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显著提高(P〈0.05);添加0.2%DMPT时,血清总蛋白、球蛋白水平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显著提高(P〈0.05);添加水平0.02%~0.5%时,哲罗鱼肝和肌肉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P〈0.05),胃、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添加水平0.05%时,脏体指数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肌肉脂肪和灰分含量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肌肉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未呈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见,饲料中添加0.2%DMPT可明显提高哲罗鱼生长性能,添加0.02%~0.5%DMPT可增加哲罗鱼肌肉和肝蛋白储存。
- 王常安徐奇友李晋南赵志刚罗亮王洋尹家胜
- 关键词:哲罗鱼DMPT肌肉成分蛋白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