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10Z149)

作品数:18 被引量:177H指数:8
相关作者:魏臻武武自念耿小丽姚喜红刘高军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苜蓿
  • 6篇花药
  • 3篇性状
  • 3篇细胞
  • 3篇聚类分析
  • 2篇愈伤
  • 2篇愈伤组织
  • 2篇杂花苜蓿
  • 2篇培养基
  • 2篇种质
  • 2篇紫花
  • 2篇紫花苜蓿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流式细胞仪
  • 2篇花药培养
  • 2篇花药愈伤组织
  • 2篇发育过程
  • 2篇SRAP
  • 2篇SRAP标记
  • 1篇顶端分生组织

机构

  • 13篇扬州大学
  • 8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金川集团公司

作者

  • 13篇魏臻武
  • 7篇武自念
  • 6篇耿小丽
  • 5篇姚喜红
  • 3篇卢欣石
  • 3篇刘高军
  • 2篇王铁梅
  • 2篇雷艳芳
  • 2篇周良彬
  • 2篇甘欣
  • 2篇郑曦
  • 2篇赵艳
  • 1篇吕林有
  • 1篇王仪明
  • 1篇刘荣霞
  • 1篇张宇
  • 1篇李伟民
  • 1篇杨思维
  • 1篇盖钧镒
  • 1篇于林清

传媒

  • 10篇草地学报
  • 3篇草业科学
  • 3篇草原与草坪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RAPD标记对不同秋眠级苜蓿种质的聚类和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RAPD标记对25份不同秋眠等级的苜蓿材料进行分析,构建了25份苜蓿材料的DNA指纹图谱,用两种方法(特异的谱带类型和不同引物谱带类型的组合)可以有效的鉴别苜蓿单株,说明RAPD标记是鉴定苜蓿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计算25份苜蓿材料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如下:25份苜蓿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介于4.69-8.14之间,说明材料间的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基础较宽;从5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19条引物,总共扩增出144条带,其中134条呈多态性,占93.05%,10条为单态性带,占6.94%;遗传距离为7.39时,试验材料可以分为差异明显的4类,苜蓿材料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这为苜蓿引种、亲本选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刘荣霞于林清张宇苏东云锦凤
关键词:RAPD秋眠级苜蓿聚类分析
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以苜蓿花药愈伤组织为材料建立悬浮细胞系,对悬浮细胞系建立的适宜培养基进行筛选,并对培养液的pH值及细胞活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苜蓿品种在NB液体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同一激素水平下,NB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MS液体培养基。培养液pH值出现下降—上升—平稳的趋势。接种第3 d悬浮细胞活力最强。
姚喜红魏臻武耿小丽杨思维
关键词:苜蓿花药培养基PH值细胞活力
根蘖型苜蓿根部RNA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以根蘖型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根、茎、叶为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凝胶电泳法比较了改良CTAB法和TRNzol试剂盒法等4种方法提取的苜蓿总RNA的产率和纯度。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RNA的OD260nm/OD230nm大于2.0,并且OD260nm/OD280nm接近1.8,具有较高的纯度。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有28S rRNA和18S rRNA 2条清晰的条带,且很少有降解;TRNzol试剂盒法获得的RNA品质也较好,但存在降解和弥散现象;其他2种方法提取效果较差。这证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总RNA具有很高的纯度,可以满足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TRNzol试剂盒法也可以满足实验的下一步要求,但需要进一步纯化。
李岩王铁梅卢欣石
关键词:根蘖型苜蓿总RNA
多叶苜蓿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建立多叶苜蓿高效花药培养体系,获得再生植株,为苜蓿倍性、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淮阴苜蓿与多叶苜蓿品种飞马(Grandeur)杂交F1的花药为外植体,使用NB+2,4-D(0.5 mg.L-1)+NAA(0.3 mg.L-1)+6-BA(0.5 mg.L-1)+KT(3.0 mg.L-1)研究苜蓿现蕾后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利用正交设计L16(45)筛选适宜苜蓿花药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并用1/2B5和1/2MS添加不同浓度的NAA研究适宜的生根培养基。【结果】苜蓿现蕾后15—28 d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高,最高为82.79%。适宜苜蓿花药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组合为BⅠ+CH(200 mg.L-1)+2-IP(0.5 mg.L-1)+NAA(0.2 mg.L-1)+KT(1.0 mg.L-1),分化率可达54.05%。不定芽在1/2 B5+NAA(0.3 mg.L-1)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88.46%。【结论】成功建立了苜蓿高效花药培养体系,并获得再生植株。
武自念魏臻武郑曦
关键词:苜蓿花药培养培养基
苜蓿自交亲和性、授粉方式及后代性状分离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对8份不同苜蓿Medicagosativa材料的自交亲和性及授粉方式的研究表明:参试苜蓿材料的自交亲和性存在较大差异,自交亲和指数为0~1.39,其中有2个自交亲和材料(自交亲和指数>1.00),5个自交不亲和材料(1.00≥自交亲和指数>0)和1个极端自交不亲和材料;2个自交亲和材料自交所得S1具有出苗后分批逐渐死亡的自交衰退现象,最终叶片多叶型和枝条高且分枝多型成活率分别仅为34.80%和32.30%;在4种自交授粉方式中兄妹自交结实率最高,适宜在苜蓿自交授粉中推广应用。
吕林有魏臻武赵艳耿小丽刘高军武自念
关键词:苜蓿自交亲和性授粉方式
12份苜蓿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被引量:21
2011年
对12份苜蓿种质资源进行全年株高、茎叶比、分枝数、主枝侧枝数、主枝节间数、鲜草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选出累计贡献率84.141%的前3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对12份苜蓿材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欧式水平上可将其聚为3大类,第1大类在江淮地区表现为产量高,全年高度、分枝数、主枝侧枝数均高于其他材料,比较适宜南方的气候条件,符合南方筛选种植苜蓿的条件,故可大面积推广种植;第2大类茎叶比最高,其他性状表现中等,综合性状一般,在南方种植时可选择其中一些性状优良的品种应用于亲本的改良。第3大类产量最低,茎叶比也最低,但有较多的主枝侧枝数和主枝节间数。
武自念魏臻武雷艳芳甘欣刘高军杨云
关键词:苜蓿农艺性状主成分聚类分析
苜蓿花药培养再生植株染色体倍性检测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本试验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F1代杂种花药培养再生植株进行染色体倍性检测。旨在建立高效的苜蓿花药培养体系,提高苜蓿单倍体的诱导效率,寻求一种快速简便的苜蓿倍性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为流式细胞仪矩形图上清晰地检测出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以及二倍体加四倍体的嵌合体。50株苜蓿花药再生植株中有42株四倍体(2n=4x),2n=4x与2n=2x的混合体为5株,二倍体(2n=2x)为2株,三倍体(2n=3x)为1株。本文还讨论了苜蓿花药培养体系的建立,优化,以及筛选出了适宜制作苜蓿细胞悬浮液的缓冲液(15 mmol.L-1Tris-HCl(pH7.5);80 mmol.L-1KCl;20 mmol.L-1NaCl;2 mmol.L-1EDTA-Na2;15 mmol.L-1β-Mercaptoethanol;0.1%(V/V)TritonX-100;0.5 mmol.L-1Spermine.4HCl)及其流式细胞仪检测苜蓿倍性的适应性程序。
耿小丽魏臻武姚喜红赵艳
关键词:再生植株流式细胞仪
多叶苜蓿复叶形态及发育过程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对5个多叶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叶片类型的形态研究,从品种WL323ML中筛选三叶型和五叶型复叶类型的单株为研究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对三叶型和五叶型苜蓿复叶发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多叶苜蓿主茎上表现有4,5,6,7,8和9叶等多种复叶类型,小叶的着生方式也表现为多种多样。扫描电镜下三叶型苜蓿和五叶型复叶叶原基的形态发育过程可划分为7个阶段。S0阶段,SAM外围形成早期的叶原基;S1阶段,出现条状共同叶原基;S2阶段,三叶型共同叶原基近端两侧产生一对托叶原基(ST),形成3个隆起的组织,而五叶型的则出现7个隆起的组织;S3阶段,三叶型苜蓿托叶原基和共同叶原基中间出现2个侧叶原基,而五叶型出现4个侧叶原基;S4阶段,侧生小叶和顶生小叶原基继续分离,出现明显的分界线,远端小叶的背面出现球状毛状体;S5阶段,侧叶和托叶原基发育出管状毛状体,侧叶、顶生小叶及托叶原基进一步伸长分化,相互之间部分重叠,表现为最初的叶结构;S6阶段,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托叶原基和侧叶原基之间出现叶柄;叶柄及叶柄表面毛状体分化明显。本研究明确了苜蓿叶原基的发育过程,对苜蓿乃至豆科复叶发育特征的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为苜蓿分子生物学和发育遗传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武自念魏臻武
关键词:顶端分生组织复叶
苜蓿花药愈伤组织胚状体诱导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7个基因型的苜蓿花药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愈伤组织生长率、培养温度、培养基碳源等因素对苜蓿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苜蓿花药愈伤组织生长率、胚状体诱导率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两者的相关系数r=-0.326 1(P<0.01),两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低温处理可促进花药愈伤组织的分化,4℃低温预处理48 h的效果最好;碳源对胚状体的诱导有较大影响,其中,蔗糖效果好于其他碳源。
耿小丽魏臻武姚喜红
关键词:苜蓿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
蒺藜苜蓿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对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Gaertn.)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田间调查,解析影响蒺藜苜蓿种子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搜集的38份蒺藜苜蓿种质资源在种子产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选系J1.12单株平均种子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材料;不同种质在分枝数、伸展长度、小花数、结荚数和百荚重等构成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蒺藜苜蓿种质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伸展长度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19,每荚种子数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最小。通过系统聚类,参试蒺藜苜蓿种质可分为3个类群,并从中筛选6份种子产量特性差异大的蒺藜苜蓿种质作为杂交亲本,利用SSR、EST-SSR和SRAP引物检测亲本的多态性,发现6份亲本多态性差异明显;通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发现蒺藜苜蓿A17×A20组合的RILs群体种子产量性状的最佳遗传模型是2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该组合群体种子产量遗传以主基因为主,多基因遗传率较低,第二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高于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
雷艳芳魏臻武杨占花盖钧镒王仪明
关键词:蒺藜苜蓿种子产量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SRAP标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