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8116)

作品数:9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延华杨浩仝昭昭谢云欧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正构烷烃
  • 3篇生活污水
  • 3篇碳同位素
  • 3篇同位素
  • 3篇土壤
  • 3篇脱氮
  • 3篇污水
  • 3篇沉积物
  • 2篇氮素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原位杂交
  • 2篇原位
  • 2篇原位杂交
  • 2篇水力停留时间
  • 2篇脱氮除磷
  • 2篇潜流
  • 2篇潜流湿地
  • 2篇湖泊
  • 2篇湖泊沉积
  • 2篇湖泊沉积物

机构

  • 9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9篇王延华
  • 5篇杨浩
  • 3篇仝昭昭
  • 2篇顾中铸
  • 2篇欧杰
  • 2篇谢云
  • 1篇秦俊
  • 1篇徐美娜
  • 1篇李婧
  • 1篇张骥骧
  • 1篇胡建芳
  • 1篇谢标
  • 1篇王红
  • 1篇陈霞
  • 1篇邹军
  • 1篇高文静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Agricu...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FISH法在土壤-植物污水处理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被引量:1
2010年
应用FISH法对土壤-植物污水处理系统中未经过培养的土壤氨氧化菌进行了研究.同时介绍了样品前处理、FISH法检测过程以及基因探针的选择等实际操作方法与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土壤-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土壤的微生物解析可用FISH技术.该方法的使用为系统基质的研究提供便捷之路.
王延华仝昭昭张骥骧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生活污水脱氮
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固氮量的时空分布被引量:3
2013年
生物固氮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自然过程,研究中国不同区域农业固氮输入及历史变化,对于农业系统活性氮源分析和活性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各地区农田、牧草地面积和生物固氮因子,估算了近20年中国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培育产生的活性氮量。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物固氮量近20年呈稳定态势,变化不大。2010年农田固氮植物培育产生的活性氮量为4.81 Tg N/年,其中豆科作物、水稻等为主要活性氮产生源。华北、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农田固氮植物产生的活性氮量达到3.18 Tg N/年,是固氮植物活性氮产生量最大的3个地区,固氮植物活性氮空间分布上北多南少,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
向蓉燕谢标秦俊李婧王延华
关键词:活性氮氮素管理
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分布对土壤-植物系统甲烷逸出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CH4(甲烷)的逸出量与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数量密切相关.采用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定量解析芦苇和香蒲混栽土壤-植物生态系统基质,探讨CH4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植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甲烷氧化菌主要聚居在植物根区,产甲烷菌数量高于甲烷氧化菌.气温变化和系统ORP(氧化还原电位)对土壤-植物生态系统CH4排放通量的影响很大,芦苇和香蒲混栽土壤-植物生态系统CH4年均排放通量为22.9 mg/(m2.h),最高达185.6 mg/(m2.h),排放峰值出现在夏季.表明芦苇和香蒲的生长促进了根际分泌物的产生,为产甲烷菌提供了较多生长所需的底物,从而刺激系统CH4的排放.
王延华杨浩
关键词:CH4荧光原位杂交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
正构烷烃单体碳及氢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正构烷烃单体碳及氢同位素组成特征可用于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的探讨,对古气候与古环境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总结了正构烷烃单体碳及氢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揭示不同沉积环境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及氢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及其指示意义.针对国际上研究相对薄弱的陆相生物标志物,探讨将正构烷烃单体碳及氢同位素技术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相结合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准确理解退耕还林后环境的演化及其运行机制,预测未来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依据.
王延华杨浩
关键词:沉积物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氢同位素
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和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3
2012年
正构烷烃碳分子及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湖泊沉积物为研究载体,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正构烷烃及碳同位素技术在湖泊及其流域内生物源的识别、植被类型的判断及古植被、古气候的恢复和重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以石臼湖流域为例,探讨了运用该技术指示湖泊及其周围流域近现代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石臼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化合物主要分布在nC23~nC31,呈现明显的奇偶优势;(2)从底层至表层,沉积物中高碳数正构烷烃的相对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低碳数正构烷烃含量逐渐增加.据此可以初步推断,近百年来石臼湖流域内的陆生高等植被呈现出相对退化的趋势,而菌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则相对增多,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逐渐突显,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欧杰王延华杨浩王红高文静徐美娜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环境变化
垂直潜流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能研究(英文)被引量:7
2011年
采取间歇式进水和垂直潜流湿地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构建了4个人工湿地,即菖蒲湿地、芦苇湿地、混栽湿地(菖蒲和芦苇)及空白对照湿地,针对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植物种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氮(TN)和氨氮(NH4+-N)的去除,种植植物的湿地以HRT为7d处理效果最好,TN和NH4+-N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9.60%和99.58%。空白湿地中,TN去除率以HRT为6d和NH4+-N去除率以HRT为5d为最好,最高分别达到87.90%、91.80%。对总磷(TP)的去除,4个湿地均以HRT为6d为最佳,去除率均高于93.00%。通过对不同植物的研究,发现植物床对氮的去除效果优于空白湿地,芦苇湿地和混栽湿地的处理效果均优于菖蒲湿地。
仝昭昭王延华顾中铸
关键词:垂直流湿地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水力停留时间
垂直潜流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能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取间歇式进水和垂直潜流湿地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构建了4个人工湿地,即菖蒲湿地、芦苇湿地、混栽湿地(菖蒲和芦苇)及空白对照湿地,针对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植物种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氮(TN)和氨氮(NH4+-N)的去除,种植植物的湿地以HRT为7 d处理效果最好,TN和NH4+-N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9.60%和99.58%。空白湿地中,TN去除率以HRT为6 d和NH4+-N去除率以HRT为5 d为最好,最高分别达到87.90%、91.80%。对总磷(TP)的去除,4个湿地均以HRT为6 d为最佳,去除率均高于93.00%。通过对不同植物的研究,发现植物床对氮的去除效果优于空白湿地,芦苇湿地和混栽湿地的处理效果均优于菖蒲湿地。
仝昭昭王延华顾中铸
关键词:垂直流湿地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水力停留时间
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3年
氮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氧化亚氮的释放。对土壤氮素的迁移和转化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谢云王延华杨浩
关键词:土壤氮素迁移氮素转化
正构烷烃及单体碳同位素记录的石臼湖生态环境演变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正构烷烃及其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重建古气候环境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对采集于石臼湖的沉积物样品进行210Pb定年.采用正构烷烃及单体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示踪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探讨湖区近现代生态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以C29为主峰碳,C25、C27和C31为次主峰,具有显著的奇偶优势,据此推断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大型水生植物及陆生高等植物.对C27、C29和C31长链正构烷烃进行单体碳同位素测定,利用二元模式估算出湖区植被类型以C3植物为主.正构烷烃及单体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揭示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1862~1970年,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中低奇数碳正构烷烃(C17~C25)相对含量较低,长链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δ13C25~31)值偏轻,说明人类活动对湖区环境影响较小,生态环境相对稳定;1970~1983年,TOC、TN及C17~C25相对含量显著增加,δ13C25~31值明显偏重,指示此时期内围湖造田、化肥农药滥用及废水排放等人类活动造成湖区陆生高等植物退化,水体中藻类暴发,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83~2010年,TOC、TN及C17~C25相对含量仍处于高值范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湖区生态环境整体呈现相对退化趋势.
欧杰王延华杨浩胡建芳陈霞邹军谢云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生态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