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基础科研计划(A0220110003)
- 作品数:9 被引量:89H指数:6
- 相关作者:张建经范刚杨长卫杜林付晓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阳师范学院香港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飞凤山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场高边坡滑坡成因及整治措施被引量:3
- 2020年
- 飞凤山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场滑坡属多层滑坡,2013—2014年历经数次整治,多次修建防滑工程后均未达到预期效果,2014年下半年再次发生局部变形,一旦已建抗滑工程的链式失效将直接危及处置场的安全运营,须进一步整治并达到根治的目的。为此,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现场试验和钻探资料对滑坡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整治措施。结果表明:滑坡具有三级滑动特点,分为浅层覆盖层滑坡和深层基岩滑坡,泥质页岩的富水性、层间错动形成破碎带最终形成深层滑面;前期勘察和设计对复杂的地质结构认识不足以及强降雨是滑坡的诱发因素;整治工程重点在固脚强腰,截排引流,深层阻滑和浅层抗滑相结合。该滑坡的成因机理和整治措施为类似滑坡险情出现时的应急处置和根治提供了可靠的借鉴经验。
- 张卢明周勇岳建国
- 关键词:处置场失稳机理整治措施
- 川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深层滑坡抗震稳定性及整治工程效果评价被引量:6
- 2019年
- 飞凤山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场2#滑坡属多层滑坡,深层滑带位于龙马溪组强风化页岩中,自2013年至2014年间历经数次整治均未达到预期效果,2014年下半年坡体再次发生局部变形,不得已2015年再次进行了综合整治,整治工程采用的地震动水平峰值加速度为0.15g。之后鉴于场地的重要性,中国地震局将该场地的地震动水平峰值加速度由0.15g提高到0.33g,整治工程存在抗震稳定性风险。针对现行规范对核安全边坡抗震稳定性评价方法难以满足工程需要的情况。采用有限差分时程动力分析法对整治后的高边坡进行抗震稳定性评价,同时结合现场监测对边坡进行安全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高边坡在0.33g的地震作用下整体稳定,加固效果良好,为边坡安全评估提供了依据。其研究成果丰富了核安全高边坡抗震加固理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张卢明周勇岳建国金斌
- 关键词:有限差分法抗震稳定性动力响应
- 含泥化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32
- 2015年
- 设计并制作2个含泥化夹层的顺层岩质边坡模型,并完成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输入地震波时间轴压缩倍数增大,地震波卓越频率增加,边坡坡面水平方向加速度放大效应增强,同时,随着边坡相对高度的增加,压缩比对水平方向加速度放大效应的影响程度增大;当输入地震动幅值小于0.30 g时,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随输入地震动幅值增加而增大,反之,放大系数减小;在水平方向,泥化夹层饱水后坡脚部位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饱水前,而坡面中上部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饱水前;在垂直方向,泥化夹层饱水后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饱水前;泥化夹层饱水前,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坡体内部,泥化夹层饱水后,下部坡体内部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坡面,中上部坡体内部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坡面。分析边坡破坏过程可以发现,含泥化夹层顺层岩质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拉裂–滑移–崩落式。
- 范刚张建经付晓杜林刘飞成
- 关键词:边坡工程泥化夹层顺层岩质边坡振动台试验
- 双面高陡边坡的地震滑坡响应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为了研究双面高陡边坡破坏机理,以国道G213左侧双面高陡边坡为原型,采用新型离散元计算方法CDEM和振动台试验,模拟了高烈度地震作用下,双面高陡边坡上的坡积体滑坡由变形累计到破坏滑动的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力和重力作用下,滑体顶部先出现应力集中,造成滑体沿滑体结构面后缘产生变形,进而造成该处出现拉伸、剪切破坏点;随着地震动的持续,滑体结构面上的剪切破坏点逐渐向滑体中前部的锁固段扩展,同时伴随着滑体表面拉伸破坏点的增加,最终造成锁固段发生渐进性破坏,滑体从剪出口滑出形成滑坡;在材料参数等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坡腰处滑体先于坡脚处滑体发生滑塌,滑塌发生的时间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到达的时间同步或稍微有所滞后;以输入地震波为基准,不论是陡坡地形、缓坡地形还是坡体内,不同位置的峰值加速度沿坡高均有所放大,表现为竖向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大于水平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陡坡地形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大于缓坡地形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也大于坡体内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
- 杨长卫张建经
- 关键词:地震峰值加速度
- 小角度成层倾斜场地动力响应分析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基于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小角度成层倾斜场地在倾向、走向、垂向、坡面方向、坡面垂直方向上的地震动响应特征,以及地层倾角对场地反应谱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倾向方向,随着地层倾角的增大,倾斜场地的放大效应增大;在走向方向,当地层倾角小于12.5°时,放大效应强于水平成层场地;在倾向、走向方向,当地层倾角达到12.5°时,场地对反应谱短周期T≤0.1 s部分具有放大作用,对T>0.1 s的部分具有削弱作用;在垂向方向,随着地层倾角的增加,倾斜场地的放大效应强于水平成层场地;在坡面方向,倾斜场地的放大效应弱于水平成层场地;在坡面垂向方向,倾斜场地的放大效应强于水平成层场地。该研究成果对小角度成层倾斜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张建经范刚王志佳张明彭盛恩
- 关键词:振动台反应谱
- 粉砂质页岩高边坡滑坡动力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效果评价被引量:11
- 2021年
- 飞凤山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场滑坡自2013年—2014年间历经数次整治,多次修建防滑工程后均未根治,2014年坡体再次发生较大变形,2015年再次进行了综合治理.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该场地的地震动水平峰值加速度由原来的0.15g提高到0.33g,是原稳定性评价所采用的地震加速度值的2倍之多,整治后的斜坡存在抗震失稳风险.以其中的2#滑坡为例,采用有限差分动力分析法对整治后的滑坡进行抗震稳定性分析,同时结合现场监测评估坡体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斜坡在0.33g地震作用下整体稳定,加固效果良好,并节约了工程投资.其研究成果可为核安全领域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 张卢明周勇岳建国胡鹏金斌
- 关键词:抗震稳定性有限差分法
- 组合支挡结构加固边坡地震位移松弛区确定方法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利用大型振动台试验对组合支挡结构加固边坡的地震位移松弛区进行研究,提出了位移松弛区边界线的确定方法。选取位移限定值,依次连接不同高程位置处位移曲线上位移限定值对应点,构成位移松弛区的边界线。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输入地震波强度的增大,边坡的位移松弛区范围逐渐增大;组合支挡结构作用下,边坡位移响应由表及里逐渐减弱;边坡位移时程峰值出现时间稍晚于输入地震波时程的峰值出现时间;边坡相对高度0.368至坡顶具有位移协调性,表现为位移时程峰值出现时间接近,且均早于坡脚部位。其研究成果对认识边坡的地震位移松弛区及优化组合支挡结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范刚张建经
- 关键词:振动台边坡
- 地震波入射角对盆地地震反应影响的数值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利用二维时域非线性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程序,针对不同坡角的盆地,利用不同峰值、不同卓越频率、不同入射角度的Ricker波作为输入基岩的SH波,研究地震波入射角、卓越频率以及盆地坡角对盆地地表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盆地地表加速度峰值(PGA)比例系数的最大值不一定出现在地震波垂直入射时,而大致在5°~25°之间,按垂直入射得出的计算结果在某些部位可能偏于不安全,在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应适当考虑地震波入射角对场地地表地震反应的影响,综合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同时,随着地震波入射角的增大,加速度反应谱峰值有减小的趋势;入射地震波卓越频率越大,对盆地地表加速度峰值有影响的地震波入射角变化范围越小;随着入射地震波卓越频率的增大,同一测点的加速度反应谱曲线逐渐向左"走移";盆地坡角对盆地地表加速度峰值分布模式有重要的影响,当盆地坡角较小时,盆地边缘处的地震反应最为强烈,而盆地中部地表的地震反应相对较弱,随着盆地坡角的增大,反应强烈位置逐渐远离盆地边缘向中部转移。
- 张建经朱传彬张明姚书灵
- 关键词:地震波斜入射盆地非线性地震反应
- 岩质高陡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共性和差异性被引量:8
- 2013年
- 以国道G213左侧两处典型的单面、双面岩质高陡边坡为原型,采用新型离散元计算方法 CDEM,对高烈度地震作用下单面、双面高陡边坡上的滑体由变形累计到破坏滑动的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结合振动台试验结果,对单面、双面高陡岩质边坡的地震滑坡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面、双面高陡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性。两者发生滑塌破坏的过程基本一致,即在地震力和重力作用下,滑体顶部先出现拉应力集中,造成滑体沿滑体结构面后缘产生变形,进而造成该处出现拉伸、剪切破坏点,之后随着地震动的持续,滑体结构面上的剪切破坏点逐渐向滑体中前部的锁固段扩展,同时伴随着滑体表面拉伸破坏点的增加,最终造成锁固段发生渐进性破坏,滑体从剪出口滑出形成滑坡。而两者在坡面、坡体加速度的高程放大效应、坡面加速度的傅里叶谱、反应谱等动力响应方面存在差异,说明了坡体形态、坡面角度对上述动力响应具有显著的影响。
- 杨长卫高洪波张建经
- 关键词:高陡边坡地震动力响应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