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11yzgc125)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皇甫红芳苏占明李刚李成雄李荫藩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燕麦
  • 2篇远缘
  • 2篇远缘杂交
  • 2篇杂交
  • 2篇裸燕麦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措施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生物菌
  • 1篇生物菌肥
  • 1篇施用
  • 1篇喷施
  • 1篇喷施效果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菌
  • 1篇微生物菌肥
  • 1篇菌肥
  • 1篇方差分析
  • 1篇肥效

机构

  • 6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6篇皇甫红芳
  • 4篇苏占明
  • 3篇李刚
  • 2篇杨富
  • 2篇李荫藩
  • 2篇李成雄
  • 1篇李海
  • 1篇王雄
  • 1篇李健

传媒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5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富硒叶力肥在莜麦上的喷施效果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叶面喷施沈阳"绿道"牌富硒叶力肥,研究该叶面肥对莜麦生物学性能、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绿道"牌富硒肥对千粒重、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而施用富硒肥对燕麦籽粒硒含量增加有显著作用。
苏占明李海皇甫红芳
关键词:肥效
莜麦施用微生物菌肥效果试验
2015年
为了明确微生物菌肥拌种及减少一定量化肥用量对莜麦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给微生物菌肥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指导。该试验研究微生物菌肥配合不同化肥量对莜麦出苗、各生育期的株高、干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C(菌肥+75%化肥)产量最高为2 550kg/hm2;处理A(全化肥)和B(菌肥+50%化肥)次之,产量分别为2 220kg/hm2和2 001kg/hm2;处理E(全菌肥)再次之,产量为1 900.5kg/hm2;处理D(对照)产量最低,1 333.5kg/hm2。由此可见微生物菌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莜麦产量。
皇甫红芳苏占明李刚
关键词:菌肥
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5年
晋燕17号是山西省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利用皮、裸燕麦(莜麦)杂种后代高代品系"74039-26"作母本、"8803"作父本杂交,经多年单株选育而成的莜麦新品种。该品种中熟、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李刚李荫藩李健杨富皇甫红芳李成雄
关键词:远缘杂交
莜麦新品种晋燕14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13年
晋燕14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利用皮、裸燕麦(莜麦)杂种后代高代品系7801-2作母本、74050-50作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单株选育而成的莜麦新品种。该品种中早熟、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201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李刚李荫藩王雄李成雄皇甫红芳杨富
关键词:远缘杂交
晋北地区莜麦品种不同栽培措施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莜麦品种、播量、氮肥、磷肥、灌水量5个因素进行多位级正交试验研究。方差分析表明,品种(A)、灌水量(E)对莜麦产量有显著影响;而播量(B)、施N肥(C)、施P肥(D)对莜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区组间差异不显著。极差分析表明,对燕麦产量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为:品种>灌水>N>P2O5>播量。多位级结果分析表明,处理12(A3B2C4D1E3)的产量最高,即选用白燕2号品种,采用450万粒/hm2播量,采用175 kg/hm2氮肥,不施磷肥,在灌浆期灌一水,产量最高,达到3 184.5 kg/hm2。
苏占明皇甫红芳
关键词: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晋北地区莜麦品种比较试验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对9个优质莜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掌握了各品种的生育期、经济性状、抗逆性等特点,筛选出坝莜3号、坝莜1号、白燕2号、定莜5号等综合表现较优的品种,初步认为其可用作晋北地区推广应用的品种。
苏占明皇甫红芳
共1页<1>
聚类工具0